[梁诚:成功交涉美国退还庚款]梁诚玉

  清华大学声名显赫,已走过100年的历程。追溯它的奠基,却与一位晚清外交官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就是梁诚,一位中国外交史、中美关系史、中国教育史绕不开的人物。   
  留美幼童出身
  
  梁诚,原名丕旭,字义哀,号震东。 1864年出生,广东番禺县(今广州海珠区)人。其父梁尧阶,经商致富。梁诚自小好学上进,才华出众。1875年9月,12岁的梁诚作为第四批留美幼童进入美国菲力学院读书。1878年又入麻省安度华学校及安姆赫斯学院就学。1881年,清政府突然下诏撤回留美学生。梁诚不得已回国,由其父出钱,谋得主事职位,进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充任章京,踏上了晚清外交舞台。
  梁诚在外交界的崛起,与同乡张荫桓有关。1886年,梁诚以候选县丞资格,随驻美国、日斯巴尼亚(西班牙)、秘鲁三国钦差大臣张荫桓出使美国,后来升任使馆参赞。因负责向美政府交涉“限制华工入境”案有功,甚得张荫桓赏识。1897年,张荫桓奉旨前往英国参加庆贺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调梁诚随行。回国后,梁诚由张荫桓保荐,获授直隶候补道。
  
  前往德国“谢罪”
  
  1901年,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派出专门使节,前往德国“谢罪”。正是这一“苛刻”的规定,成为梁诚在外交界命运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点。专使醇亲王载沣为完成使命,调任梁诚为头等随员,陪同赴德。在觐见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时,德国皇帝为报复德使克林德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杀,竟羞辱般地要求中国专使行叩头礼。机智的梁诚见状,提出抗议,最后迫使德方同意改行鞠躬礼。梁诚此举,引起欧美舆论称赞,他也因此深得载沣厚爱。
  1902年,梁诚又随专使贝勒载振赴英参加英王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因应对有方,声望日隆。同年7月,驻美、日(日斯巴尼亚)、秘鲁三国钦差大臣伍廷芳任期届满,清廷便以简放道加三品卿衔的头衔,委任梁诚继任。从此,梁诚成为晚清外交界独当一面的要角,登上了人生舞台的顶峰。
  
  交涉美国退还庚子赔款
  
  1903年3月,梁诚抵达美国赴任,担任清廷驻美、日(日斯巴尼亚)、秘鲁三国钦差大臣。同年10月,改任驻美、秘鲁、墨西哥钦差大臣。随行人员中,除挑选的馆员外,还有26名留学生。这显示出梁诚具有为国培养人才的抱负和志向。
  1904年底,清政府令梁诚向美方交涉,要求以“关平银”(又称“关平两”、“关银”、“海关两”,清朝中后期海关所使用的一种记账货币单位,属于虚银两)偿付庚子赔款。根据《辛丑条约》规定,八国联军侵华后向中国索取的庚子赔款是以白银(两)为单位的,但在实际偿付时,各国却要求中国折成黄金偿付,无形中增加了中国的负担。梁诚受命后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进行交涉,虽未取得进展,却从中获悉重大隐情。谈话中海约翰透露,美国政府向中国收取的庚子赔款过多,他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海陆军军费、商民与教会损失赔偿金和抚恤金等各项支出,还不到索取赔款的一半。海约翰的谈话让梁诚有了根据,他抓住时机,一方面要求美方核减赔款数目,另一方面于1905年1月19日驰报清政府,建议“因势利导,趁风收帆,乘其一隙之明,借收已失之利”,向美方交涉退还索取的多余赔款。
  经过梁诚多方努力,美国举行内阁会议,多数参会者同意“减收”。不料,中国国内因美国颁布限制华工的苛刻法令,爆发抵制美货运动,美方反对“减收”声音四起,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明确向梁诚表示:“碍难速办。”进而他又节外生枝,向梁诚探询退款的用途,借故干预中国内政。梁诚义正词严,明确表态:“交还不应得之赔款,贵国义声足孚遐迩,减免之项,如何用法,则是我国内政,不能预为宣告。”由于海约翰去世,交涉停顿。
  1907年春,梁诚锲而不舍,再掀交涉高潮。他向美国新任国务卿重申中方意见,3月,又与美国总统见面,直接催问此事。经双方切实磋商核实,6月,美国国务卿致函梁诚,承认所有公私支恤各项总数为1165.55万美元,美国根据《辛丑条约》获得的摊派赔款本息合计共为5355.16万美元。美方承诺减让2792万美元,约合华银3350万两。梁诚三年间的交涉,开创了成功促使各国退还多收庚款的先河。
  在交涉过程中,对于未来退款用途,梁诚曾向清政府提议:“以为广设学堂遣派游学之用。”在他看来,这是妙招,既可堵美国口实,又可为国家造就人才,奠定中兴基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之举。后来,清政府就是按照这一思路筹办“留美预备学校”的。1911年,又将该校改名为“清华学堂”。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梁诚用外交心血,争回了国家利益,铺砌了人才摇篮“清华”的基石,其壮举惠泽后人。
  
  收回粤汉铁路路权
  
  在美国任职期间,梁诚还为另一件棘手的外交难题奔波。1904年,梁诚接到湖广总督张之洞和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的电报,要他出面与美国政府和美国美华合兴公司交涉,要求废除粤汉铁路建筑合同。
  自中国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日、俄、法、比、英、德等列强纷纷强迫清政府出让权益,谋求在中国修筑铁路、开挖矿山,扩充势力范围。当时的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担心列强控制中国腹地,特向清政府建议,引入美国势力,制衡其他列强。1898年4月14日,由驻美大臣伍廷芳代表清政府与美国美华合兴公司签订合同草案,借款400万英镑修建粤汉铁路(武昌至广州)。1899年,该公司派工程师实地勘察,以建筑费远超合同为由要求修改合同。1900年7月,伍廷芳与该公司签订“续约”,借款数改为4000万美元,修建线路除武昌至广州正线外,尚有三水、萍乡、湘潭三条支线。合同第17条规定,不能将“合同转让与他国或他国之人”。1902年,美华合兴公司却将2/3的底股售与比利时,这一做法显然违背合同。比利时取得粤汉路权后,如果同原由比、法两国合办的卢汉铁路(即京汉线)相连接,就可控制我国铁路南北干线。于是,全国迅速掀起了“废约”运动,海外留学生也起而响应。梁诚就是在此情形下,受命经办此事的。
  经过认真调查,梁诚向政府建议采用“赎路”办法解决纠纷,借以收回路权。清政府接纳他的建议,梁诚随之与美方美华展开谈判,经过多次交涉,于1905年8月与合兴公司达成售让协议,中国政府以675万美元赎回粤汉路路权,从而将该公司在中国的财产、已建成铁路(三水至佛山32公里、石围塘至佛山17公里双轨线)、材料、测量图表、开矿特权,以及在中国的所有应得权利全部收回。此事的交涉成功,使梁诚一时被视为“英雄”,张之洞专门致电梁诚,称赞他“志趣正大,识力坚定,挽坏局,保主权,洵为奇伟之功”。
  使美期间,梁诚还奏请清政府仿照西方创立红十字会。建议政府禁止哈尔滨的“齐梅尔孟洋行”和“南金山柏楼公司”诱骗中国华工前往墨西哥贩卖“猪仔”,并要求“缉拿惩办”等。梁诚在驻美公使任上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
  
  出任民国驻德代表
  
  1907年梁诚奉命回国。由于在交涉庚款退还事宜时,他没有响应袁世凯将退还庚款用于“整饬路矿”的主张,得罪了这个炙手可热的权臣,一度离开外交舞台。
  1909年,梁诚复出,随海军考察团出洋考察。1910年3月,以内阁侍读学士身份出任清廷出使德国大臣。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在德国的留学生因国内政局变化,接济中断,生活陷于困境。梁诚获悉后,积极与政府交涉,并依照政府指令,以使馆产业抵押向德国银行借款维持。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梁诚转任民国外交代表,在留学生学费和毕业回国川资问题妥善解决后,自知与总统袁世凯有隙,不安于位,于9月呈请回国,从此脱离外交界。后定居香港。1917年病逝,享年5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