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获剑桥博士,剑桥圣约翰院长杜柏琛(Christopher Dobson)亲自从英国飞来香港,颁证书给他。其实在此之前,金庸也已是牛津的院士。 当夜,剑桥院长身穿长袍,以拉丁文宣布金庸成为剑桥荣誉院士和文学博士。接下来再用英语讲话,说剑桥从来不在海外颁博士学位,因为金庸成就卓越,所以破例。院长站在历史高处,指剑桥创校500年,共有4位荣誉院士,都与香港有渊源,第一位是19世纪鸦片战争时的外相巴马尊,但这个人有点争议,因为他说香港只是一个荒岛。然后是港督卫奕信和驻华大使麦若彬,今天再加上金庸,都是对香港租约期满主权交回中国期间卓有贡献的人物。
剑桥圣约翰书院出过6个首相、9个诺贝尔得奖人,史上最重要的校友,是废除奴隶制的议员韦百福(William Wilberforce),是18世纪大革命时代,有份推动西方文明进程的英豪,剑桥创校之初,是几个学者在牛津教书时,因政见不合,脱离牛津,到附近的剑桥镇另立出来的山头,崇尚自由。金庸当初也在一家报纸打工,但后来因人生的一些基本价值不合,也选择分离,自己另办一家信奉自由的报纸。
几百年来,若牛津象征文化正统,则剑桥是叛逆的异端,两家学府风格不一样,剑桥出产过牛顿、拜伦、达尔文、罗素,全是敢于反抗传统和思想另类的人物。金庸小说里许多角色:杨过、乔峰、令狐冲、韦小宝,个性不羁孤傲,跟剑桥的精神,是同一路数。
金庸的剑桥论文,讲的是唐朝皇位继承。唐朝文化再灿烂,开了先例,枪杆子里出政权,骨肉相残,为中国的政治基因奠基,牢固直到今日,是从一个细节钻研精深的大学问:但他平生真正的大论文,尽在14卷小说之中。
金庸小说纵横上下千年历史,穿越江南塞北,奇山秀水、大漠雪原,自成一个宇宙,撷取中国文化之最精华,14部著作,或虚或实,有风格阴柔,或气派阳刚,浓彩淡墨相间,譬如《笑傲江湖》如泼墨山水,则《鹿鼎记》为工笔细描;其中俊杰豪侠,为至善至美的理想所在,颂乔峰豪迈似辛弃疾的剑影,写令狐冲潇洒如李白醉歌,画张无忌细腻若李商隐的无题,温婉纤巧如姜白石,富丽典雅似周邦彦,虚怀冲淡处与王维一脉;中国历史上,除金庸之外,只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做得到。
金庸小说早在1980年代初就在中国内地流传,经过“文化大革命”10年的精神饥荒,中国内地的读者追捧金庸小说,如获至宝,连小学生也偷偷在课堂里传阅,废寝忘食,因为金庸小说写奇幻、情爱、恩仇、游戏,尽皆人性,从不故作高深,《射雕英雄传》里憨厚忠直的郭靖,灵巧俏皮的黄蓉,加上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如一则色彩缤纷的童话,最适合儿童阅读,可当作读金庸小说的起点。等到有了一点历史常识,再读《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在精彩明快有如电影的语言里学习新的历史观点,未尝不是启蒙。
但最好的几部作品,跨越不同年龄,可以伴随读者一生:《倚天屠龙记》的多情与迷惑,《神雕侠侣》的情深义长,《笑傲江湖》之浪漫理想,《天龙八部》的超俗忘尘,《鹿鼎记》在嬉笑玩耍之中,别有八大山人签名看似“哭之”,再顾却是“笑之”的滋味,当是非曲直混淆到了极致,只能在哭笑不得中参详智慧。
金庸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讲的是反清复明,最后封笔之作的《鹿鼎记》同样也写反清复明。《书剑》里的义士红花会诸侠,都是好人;到了《鹿鼎记》里的天地会,陈近南一伙,却是一群庸人,可笑复可怜;其间的转化,足以写出一部“金庸思想体系”。
但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只重经史,兼容子集,却把小说视作闲科。即使等到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接受西方文明,但一心只想学好枪炮技术,对于西方的人文学术,哲学思想轻轻放过,没有心思学足,甚至到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依然认定“学好数理化”,才有能力“贡献国家”,大学教育重文轻理,至今不改。
可惜,金庸先生在中国内地登陆以来,虽深受民间珍爱,但在所谓知识小圈子内,红眼攻击有之,虚妄曲解有之,至今不承认金庸小说是中国文化宝典,除了是“重理轻文”的余毒,或许在心理深层,是对金庸发迹的香港,这个英国殖民地,潜意识地排斥。但金庸小说全盛时期,中国正逢“文化大革命”,文化的精髓,在十年动乱中化为劫灰,天佑中华,正是像金庸这样的知识分子,在海外为中国文化的仁义之道保存了种子,而且笔耕成一片繁花似锦的园林。
许多人还想金庸出版自传、回忆录之类,通通多余,小说里的主角,几乎都是他的自传,许多情节,是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白,有时激愤,有时无奈,有时低回,有时踌躇。金庸笔下的男主角,幻开千面,都是他成长不同阶段里内心价值的冲突。金庸和同道的梁羽生最大的不同,是金庸探讨了人的多重性格,而梁羽生,人如其书,只有单一的性格,这一点,剑桥大学的英国论文导师,对这位学生,又岂能洞悉其中妙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