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但是制度可以。这个人数稀少的特殊弱势群体,理应得到国家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救助,以体现医疗保障的公平性。 孙兆奇是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的教授,常年研究的是理论物理、薄膜物理与技术等常人听着都玄乎的内容,与罕见病,原本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去。
2006年初,一次学校会议间隙,他和化学学院党委书记聊天,听到了年轻人张亚非的故事。这位年轻人罹患了一种罕见病,叫法布瑞病,生活十分痛苦,却没有药物可以服用。可是,年轻人没有被打垮,自发建立了一个罕见病网站,供患者抱团取暖,积极呼吁立法。不过进展很慢,在最高的层面一直没有声音。
当天,他辗转要到了张亚非的电话。
令张亚非异常兴奋的是,素未谋面的孙兆奇不仅一口答应,并相约第二天就在他的学校办公室里进行交谈。
两个多小时里,孙兆奇认真聆听张亚非的倾诉,请他介绍罕见病方面的情况。但就是这短短的两个小时,张亚非不得不停下来,服了两次药。一个病人尚且如此坚强,乐观,孙兆奇深深地触动了。
四年调研,四度谏言
孙兆奇担任着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业余时间少之又少。因而一有空,他就通过电话了解张亚非的治疗情况,在网络上搜索有关罕见病的新闻,约见其他罕见病患者、医学专家、研发生产药品的厂家。这种不定期的交流,让他有了全盘把握。一些具体的基础调研工作,主要靠张亚非和患者群体在做。
迄今为止,国家相关部门还未对中国的“罕见病”加以定义。在各类疾病患者中,最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困扰的,当属罕见病患者。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产前预防、产后救济、药物生产、医疗保障等环节都有着较为系统的规定,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为罕见病患者提供了有力保障。
美国1983年便通过了《孤儿药品法案》。规定任何商业保险公司不能拒绝罕见病患者的投保,罕见病患者只需每年比一般人多支付1000美元的保费,就可以使用任何药物,所有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媒体宣传罕见病知识及患者,不得收取广告费用。从2003年开始,巴西政府也将部分罕见病纳入联邦报销的目录中,以保证各个地区的患者都能得到应有的治疗。
要解决罕见病问题,我国也必须有一部与罕见病有关的法律,并且迫在眉睫。为此,自2006起,孙兆奇连续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四次谏言,提出了8件关于罕见病的建议案,涉及罕见病的定义、罕见病的诊治、医疗费用支付机制、罕见病药品的研制生产等建议。
每一步进展都比他想象的复杂得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6年在“对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497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国家相关部门将尽快制定我国的罕见疾病定义、范围及诊疗规范等标准”。
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随后起草的《药品注册特殊审批程序实施办法》中,对于罕见病药品的注册给予了特殊政策,明确了缩短审批时间;
从全局来看,罕见病防治救助工作仍进展缓慢,患者依然面临诸多困难:药品费用昂贵,无法报销。即便有些药已经通过注册,但国家仍然未能让其进入医保给予报销,患者只能望“药”兴叹。对罕见病药品的研发、引进、生产、销售等环节缺少政策支持,造成国内罕见病药品制药产业存在空白。
2009年1月9日《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正式颁布实施,但由于配套规定缺乏,造成罕见病药品注册仍十分困难。
立法不能再拖了
今年两会,孙兆奇是最为人关注的代表之一。3月12日,他提交了两份建议和一件议案,内容全部关于罕见疾病。其中关于制定《罕见疾病防治法》的议案,就是由他联合30名全国人大代表提议的,并附有详尽的草案文本。
同时呈上去的,还有一份有着712个罕见病患者签名的建议书。
18页的签名,沉甸甸的嘱托。而这712个人,主要是血友病、成骨不全症患者,多是北京、福建等城市,安徽就一个张亚非。别的罕见病患者呢?其他地区的呢?孙兆奇很清楚,这只是冰山一角。
这份编号为482号的议案一经提出,引起了轰动。当晚,就有媒体组织了记者招待会,孙兆奇仿佛电视中脱口秀栏目的主持人,跟大家唠着一件新鲜事。不过,这个新鲜事,实在是太沉重。
在议案中,孙兆奇提出了一系列保障罕见病患者权益的具体措施,包括:国务院应规定罕见病的具体定义、病种、临床诊断标准和诊疗规范;国家基本用药制度中应包括治疗罕见疾病的药物,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应列入治疗罕见疾病的药品;国家设立罕见疾病预防和治疗保障基金,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等等。
17日离开北京时,他听到了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有关《罕见疾病防治法》的议案,已经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
案采纳。但是,立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眼下,最要紧的恐怕
是尽快解决罕见病患者“求药难”、“治
病患”等紧迫问题。“对于救命药,注册引进手续能不能简化?医改能否将罕见病 患者的用药纳入到医保渠道?社会慈善公益事业能否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更多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