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而现代意义的世博会则发源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萌芽之际,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展览会,至今世博会已经历了159年的岁月,先后举办过40多届,且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的630吨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1853年纽约世博会上新大陆的主人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许多著名的美国国际品牌;1855年巴黎世博会上首次展出的混凝土、铝制品和橡胶;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上的电动马达,这些工业革命的成就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正如美国前总统麦金莱所说:“世博会见证着时代的进步,记录下世界的进步历程。它激发了人类的活力、进取心和智慧,促进人类的聪明才智的发展。”早在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时人们就举起了“进步”这面旗帜,为以后的世博会发展定下了基调。
经历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从科学崇拜转向科学反思。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世博会的主题也纷纷反映出人们更加关注如何协调技术进步、人生幸福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三重目标。
至于世博会独一无二的展示则更加为人津津乐道。第一届世博会的主办者们希望将整个世界全面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而采用了百科全书式的展示体系,让参观者可以在园区内体验世界最好的技术和产品。
此后,随着世博会展示的重心向理念和文化转移,传统的展示方式让位于能深刻反映人类共同关心的课题的主题展示体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发达的大众传媒技术为人们了解世界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同时,世博会提供了思想交流的论坛。从19世纪末开始,人们就在努力促使博览会从技术竞争的平台转向思想交流的平台,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全球未来的共同探讨上。
如萨拉戈萨世博会推出“水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2010年上海开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世博会变得越来越像是一个论坛,正像安娜?拉穆森在《进步的辉煌》中表述的那样:参观者不再是商品的(潜在)购买者,他们已经成为理念、生活方式、社会计划的消费者……世博会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各种观念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方式。这就是世博会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世博会经历了从重展品与技术向重文化与理念发展的演变,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世博文化,崇尚进步、激励创新、促进交流的世博文化精神,推动着她不断地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同时,世博会评奖体系的演变过程也体现了世博会理念的变化。正如《国际展览公约》写到的那样,世博会详细罗列满足人类文明需要所拥有的手段,展示在人类活动的一个或数个领域所取得的进步或发展前景。这些手段、进步或发展前景,本着共同进步的目的聚集在一起。这才是世界的象征。
世博会的几种类型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以前称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以前称专业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注册类世界博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
综合性世博会展出的内容包罗万象,举办国无偿提供场地,由参展国自己出钱,建立独立的展出馆,在场馆内展出反映本国科技、文化、经济、社会的综合成就。
专业性博览会展出的内容要单调些,它是以某类专业性产品为主要展示内容。按国际展览组织的规定,专业性博览会分为A1、A2、B1、B2四个级别。A1级是专业性博览会的最高级别。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属于综合性博览会,1999年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成功主办的高等级世界博览会。属A1级专业性博览会,主题是花卉园艺。
此前,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为A2+B1级,于2006年5月举行。2011年,西安将再次举行世界园艺博览会,等级为A2+B1级。
世博会评奖体系的演变
世博会是激励竞争和创新的舞台。早期世博会激励竞争和创新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是评奖。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后一个多世纪里,评奖是体现成就的重要标志。首届世博会设有5130个奖项,而1900年巴黎世博会获奖数达到45905个!奖项的存在意味着不同国家之间在产品上的竞争关系,如此,陆续有不少国家开始退出竞赛,主办国也开始动摇。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第一次放弃了传统的展品分类,取消了评奖体系,以“一个世纪的进步”为主题贯穿整个世博会。随后的几届世博会也曾恢复过部分评奖,但不断开始有国家退出了评奖竞赛。1935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有3个国家退出评奖竞赛,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有16个国家退出评奖竞赛,而1966年蒙特利尔世博会上,总代表团最终决定放弃评奖比赛,从此评奖制度正式淡出世博会的舞台。
此后,在终止了半个世纪的世博评奖历史后,2005年爱知世博会又出现了奖项,而这次100个爱知地球奖(又名“全球百个生态技术奖”)和只针对外国场馆的“自然的睿智奖”,传达给世人这样的理念:在关注展馆设计和建筑的同时,世博会更重视人类在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相互理解以及国际交流方面的表现。
世博会举办国城市选举规则
根据选举规则,国际展览局成员国无论大小,各拥有一票的选举权。在第一轮投票中,如果某候选国城市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选票,该城市将成为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城市。如果第一轮投票中没有任何一个候选国城市获得所需的选票,则将进行第二轮投票,但在首轮投票中得票最少者将不再参加角逐。在第二轮投票中,获得三分之二以上选票的候选国城市当选。如若仍没有城市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选票,则继续按照上述方式进行第三轮投票,直至选举出2个得票最多的城市。最后的角逐将由这2个城市进行,其中得票较多的获举办权。
历届世博会年表
1851年 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
1853年 美国纽约世界博览会
1855年 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
1862年 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
1867年 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
1873年 奥地利维也纳世界博览会
1876年 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1878年 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
1889年 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
1893年 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
1900年 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
1904年 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
1915年 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
1926年 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1930年 比利时列日产业科学世界博览会
1933-1934年 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35年 比利时布鲁塞尔 “通过竞争获取和平”
1937年 法国巴黎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39年 美国旧金山 “明日新世界”
1958年 比利时布鲁塞尔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62年 美国西雅图 “太空时代的人类”
1964年 美国纽约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1967年 加拿大蒙持利尔 “人类与世界”
1968年 美国圣安东尼奥 “美洲大陆的文化交流”
1970年 日本大阪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74年 美国斯波坎 “无污染的进步”
1975年 日本冲绳 “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
1982年 美国诺克斯维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84年 美国新奥尔良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85年 日本筑波 “居住与环境 人类的家居科技”
1986年 加拿大温哥华 “交通与运输”
1988年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
1990年 日本大阪 “人类与自然”
1992年 西班牙塞维利亚 “发现的时代”
1992年 意大利热那亚 “哥伦布-船与海”
1993年 韩国大田 “新的起飞之路”
1998年 葡萄牙里斯本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99年 中国昆明 “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
2000年 德国汉诺威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2005年 日本爱知 “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
2008年 西班牙萨拉戈萨 “水与可持续发展”
2010年 中国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