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父亲致辞简短大气【先订婚,再恋爱,8年后举办婚礼】

  童建国和黄秀文装修十分现代的屋子里,还保存着一只磨损了的红木雕花鞋柜。那是他们1956年新婚的家具之一,把手是当时最时髦的有机玻璃。打开柜门,两个人半个多世纪的爱情见证全在里面。
  一面从胜利街最好的百货商店买来的小镜子,是童建国送给黄秀文的定情物。一张启新照相馆拍的黑白全身结婚照,两人穿着一模一样的皮鞋,站得笔直。就连结婚时陪嫁过来的金边描花小碗,他们也小心翼翼的保存着。“家里的兄弟姐们中,我们是包办婚姻里唯一成了的一对,也最幸福。”
  
  抬盒子,订下人生大事
  
  1948年8月,解放前夕,人心惶恐。在长堤街做手工生意的童建国的父亲和黄秀文的父亲跟当时所有武汉人的选择一样,要把儿女的终身大事先定下来。
  那年童建国14岁,黄秀文12岁,两个还在读小学的孩子只顾着玩各自的,父母已经替他们“发八字”,下帖订婚。童建国的父亲抬盒子(下聘礼)到黄家,木盒子里装着汪玉霞家做的200个喜饼,“上面印着大红喜字,见者有份。”
  盒子的最下面,单独放一份帖子,写明时间和人物,是订婚的文书见证。里面夹一只黄金戒指,“我们算是中等人家,只有一抬,大户人家有四抬、八台,多了各式肉类及其他。”
  黄家做废旧钢铁回收生意,家境略好,回礼也体面。有杨东兴鞋店的圆头皮底缎面圆口鞋,灰呢红腰帽子,顶上缀一朵大红花,这些都象征着新郎日后迎娶新娘时的一身打扮。
  两家大人忙得不可开交,却不会让童建国和黄秀文见面。这个订婚,只是成年人之间的一个约定。尽管,童建国有时会去黄家院子里跟着小伙伴学打太极,但他不知道那个扎两个小辫,眉目清秀的小姑娘已经和他有了不解之缘。
  一张电影票,捅破窗户纸
  
  转眼三年过去。和童建国一般大的黄秀文的姐姐,早已从父母那儿弄明白真相。她想了个办法,成人之美。约上几个伙伴,她跑到汉正街的文化电影院买来五张票,送一张给童建国,另一张挨着的座位留给妹妹黄秀文。
  那天放的是《花街》,开场后,黄秀文才发现旁边坐着个男人,顿时慌了神,“蛮不自在”。童建国趁着灯光看清楚黄秀文,“留着妹妹头,很害羞。”
  两人从朋友们的议论中弄清楚关系。黄秀文心里暗自高兴,“大家都说他是长堤街最漂亮的女婿。”童建国觉得这姑娘“蛮讨人喜欢”。
  童建国的父亲决定公开两个孩子的交往。1951年春节“请春客”,将黄秀文一家请到家里。两家人觉得黄秀文年纪太小,又还想多读书,准备晚几年再办婚礼。
  黄秀文的父亲十分开明,从那以后经常邀请未婚女婿来家里玩。两个人也开始单独见面,看电影的队伍变成二人行。
  那年,童建国小学毕业,回到做喜纸(结婚用的红纸)生意的家里帮手。黄秀文隔年后来到武昌,在紫阳湖的省一女中上学。
  省一女中是住读,黄秀文周六才能回一次家。学校的位置比较偏,校方要求学生周日下午6点前必须返校。童建国为了能和她多呆会儿,向父亲告假送黄秀文回学校。
  两个人从王家巷坐轮渡,再从汉阳门一路走回学校。他手里提着家里做的土豆烧牛肉和豆腐乳,“学校的伙食一个月只有6元钱,怕她吃不好。”
  1个多小时的路,两个人并排走着,手都不碰一下。走到学校边上的荷花塘,黄秀文接过包袱,两个人深深的看一眼,童建国目送她走进学校。
  童建国喜欢听黄秀文讲学校里的事情。他觉得“她成绩好,人也聪明。”为了表明心迹,他攒钱在胜利街的百货商店里买了面小镜子,作为他送给黄秀文的定情物。后来又买来一个硬壳笔记本,在扉页上赠言,“秀文:航海需知途中波。”落款处还别出心裁地画上一株竹子。
  
  不坐轿子,走路嫁人
  
  1956年,黄秀文初中毕业。童建国在这年元月考进武汉重型机械厂。两个孩子的前途已经明朗,童、黄两家开始张罗婚礼。
  婚期定在元月15日。他们元月3日去?口区政府领结婚证,“两页纸,像张奖状,不需要任何证明”。领完后,在胜利街的启新照相馆拍了张黑白全身照,“两个人的皮鞋样式一模一样,穿了很多年。”
  童家给黄家送去做喜宴用的生鱼和肉,以及黄鹤楼的酒,“那会儿不兴喜糖,桌上也没有摆烟。”黄秀文早早告诉童建国,“不喜欢水红色的衣裤,很土气,要带条纹的。”童建国最后送去的一套衣裤,寻遍了各大百货公司。
  两家都要请客,但主场在童建国家里摆,他们从外面请来喜宴师傅王成方。“这是当时流行的摆酒方法,能上酒店请客的只有名门。王师傅带着各式菜肴,连红桌布和桌椅也能帮你置办好。”
  黄家准备好一堆陪嫁。五件袄子、四床被子、四对枕头、两只皮箱、一对痰盂、一只金柜(罩着木套子的便盆)、15个脚盆、10个金边花碗、一只铜烘炉……“结婚的各样东西,都能在长堤街置办齐备,街上的铜匠店专门做新婚的生意。”
  15日上午,黄秀文在家里由10个未婚姑娘陪着(十全),在娘家吃完辞行宴,等童建国上门接亲。当时最流行的还是用轿子接新娘,但接受了新式教育的黄秀文却强烈反对,要求自己走过去。
  长堤街的中午,一挂鞭炮响彻天空。身着一套崭新中山装的童建国牵起一身红色缎子袄的黄秀文缓缓走向药王巷的童家。13分钟的路,两人花了整整8年。
  磕头、拜堂、进洞房,童建国和黄秀文行完大礼,回到洞房,还要喝一碗交杯茶。说是茶,其实是红枣、白木耳和莲子熬成的甜品,象征着早生贵子。
  吃过茶,从洞房回到院子里的婚宴上。一桌菜里的当家菜是鱼圆子和肉圆子。“说去吃酒就是去吃圆子,武汉人讲究个团团圆圆。”每桌10个人,必须要有30个圆子,保证每个人吃到3个,每个都比现在的圆子大出三四圈。“那时候人缺肉,一个月只有初一、十五才有肉吃,吃喜酒是个开心事。”
  忙完家里的礼节,黄秀文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她早早从同学那儿借来树德里长虹袜厂的礼堂,邀请了她和童建国的朋友,晚上在那儿开一场舞会。
  连入场的签名本也是两人专门从民生路对面的华华商店买来的。“缎面,周围绣了花,中间是一颗五角星,宾客的签名围着这颗五角星签。这在当时很新潮。”
  乐队是从汪玉霞家里请来的,由他们伴奏,站在台上的两人深情款款的唱了两首歌,《敖包相会》和《十五的月亮》。
  没什么娱乐生活的年代,台下的来宾早已翩翩起舞。这场舞,跳到晚11点才散场。黄秀文挽住童建国的胳膊,开始他们漫长的厮守。■
  
  忙完家里的结婚礼节,黄秀文借来树德里长虹袜厂的礼堂,邀请朋友们晚上在那儿开一场舞会。这在当时很是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