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文【林奕华:杜拉拉怒沉百宝箱】

  花多眼乱的职场,恍惚成了往日的青楼,粉领一族再有办事能力,也不能不发出杜十娘的感慨―伊等进退失据,可是由于明明已能来去自如,偏又左等右等都等不到前来为她们“赎身”的“李公子”?
  
  “杜拉拉”像很多在网络上爆红的语汇,不可避免成了这时代的关键词。表面是人名一个,但“拉拉”这个叠字的设计,从发音到字面,都是如此的“小人物”。单是一个“拉”已有“地位有待提升”之感,乘以二,除了像英文中代表众数的S,使单独一人转化成族群,它更成为神话:有一种城市女英雄,叫“杜拉拉”们,亲切之余,也很有荣誉感。
  上述所说的现象,是综合了《杜拉拉升职记》从网络小说、舞台剧、电影到电视剧发挥的影响。高潮爆发在电影版和电视剧同期推出的近日―今年四月十六日秘书节期间,确是让白领女职员更能趾高气昂,因为她们已不只是走在崎岖难行的上班路上,而是“一人得道,鸡犬升仙”地在万众瞩目的T台上行走。
  “鸡”和“犬”是对女性带有不敬的比喻―偏偏,两种都是歧视女性人士惯常用来标签女人的动物。“鸡”是为求生存,不得不出卖肉体,以至灵魂―广东人对两性为金钱付出血汗总是双重标准:男人再辛苦,一般说“做到只狗?!”(意为:做得像只狗),但当艰苦的程度升级,便要换上去男性尊严的形容:“做到只鸡?!”。
  职场女性虽然怎样说也和“鸡”拉不上关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收入多少全凭个人本事,而且全是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下办到,生涯是生涯,却不涉任何与皮肉有关的“勾当”。弊就弊在时代愈进步,女性却愈是容易堕进“皮肉”与“皮相”不分的两难境地。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恍惚是反映这个矛盾的镜子:片中每个上班女郎的花枝招展,已超出现实中办公室的实际情况,致使女主角杜拉拉在一幅墙壁前走过,壁上的花朵刹那有了生命,一枝枝向四方八面蔓延生长,竟有八爪鱼要掳获什么猎物之势。与迎面走来擦身而过的男上司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当然只有一种,除了性幻想,还是性幻想。
  事实上,为了呈现这个意象而花在计算机特技上的经费大可豁免―一袭袭五彩斑斓的裙子,一双双以三四?起跳的高跟鞋,还有大量在胸前,耳边晃来晃去、叫人心旌摇动的项链、耳环,足以使徐静蕾、她的上司莫文蔚、同事吴佩慈、李艾全都变成会走路、会说话的花瓶、花圃或花灯。争妍斗丽的程度,去到已搞不清楚她们是要与同事们(不管男女)团结一致把业务做好,还是,要把大家的心神与注意力分散在目不暇接和想入非非上,好教自己能在别人“大意失荆州”时得利。假如说上述假设有夸大之嫌,那便很难解释为何现实中除了时尚行业(如杂志界)的女从业人员们因职业需要才不畏把身体当成“标靶”,邀请大众把利箭般的目光射向她,而其他进出高楼大厦的商界丽人,则近乎一致以男人西装为蓝本的改良女服,又名“行政套装”示人?
  与其说是为了让职场的氛围保持“中性”,即是“公平”(?),不如直认了吧,男人还是需要受到一定“保护”,也就是女人必须服膺于规范的“限制”,两性在同一工作空间内才能“相安无事”地共处共存。但道德也有可供凿壁偷光的时候―春光的光,与清一色灰蓝色的解放装不同,即便颜色也是沉沉的、呆呆的,女性行政套装依然可以对裁剪和线条无比讲究,致使看上去了无装饰的上班行头,也暗藏多少“性幻想”的机关。
  《杜拉拉升职记》电影版的服装设计可是反其道而行地为电影打造出另一种粉领族景观―满足得了“女人”对自己的欲望想象,已留不下“男人”对她们的幻想空间。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杜拉拉升职记》在承袭“《欲望都市》式女性主义”的不遗余力:这系列的大受欢迎,主要是迎合了“女孩不想成为女人”和“女人想回归女孩”的芭比情结大行其道所致。许是这缘故,杜拉拉(们)在办公室的权力随职位升得再高,月薪年薪再以倍数超越男同事,她的“成功史”始终不可能与男人的成就(感)看齐―赚钱对于男人属其次,因为他们追求的是影响别人、改写历史;换了是杜拉拉们,却是连“财政独立”都显得“身不由己”:当薪水都要悉数奉献给个人形象塑造的消费品,职场女性不但享受不了赚钱买花戴的优越感,反而成了“倒贴”的奴隶,于是加强了“自己买,不如别人送”的心态―请别忘记,早在二十年前,杜拉拉还未出生,老祖母亦舒女士已多番行文暗示,再贵重的东西,女人自己买,又不是男人送,到底是寂寞的。花多眼乱的职场,恍惚成了往日的青楼,粉领一族再有办事能力,也不能不发出杜十娘的感慨―伊等进退失据,可是由于明明已能来去自如,偏又左等右等都等不到前来为她们“赎身”的“李公子”?
  这时候,谁能说“拉拉”和“十娘”都姓“杜”,是纯然巧合,不是事出有因?
  (林奕华,香港知名舞台剧导演,作家。创作了超过四十部舞台剧。曾获香港艺术家年奖,著作有《等待香港》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