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薯 “薯都”销薯之痛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田旁边的荒地上,每一小堆石块的底下,便是一口储藏土豆的地窖。这是“薯都”乌兰察布的特有景色。   樊博一直在自家地窖边不停地踱步,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不到一个小时地窖边的烟头已经丢了一地。11月8日中午,北京的一家农贸商要来他这里拉800吨土豆。这是土豆收获以来第二笔单子,虽然对于他藏在地窖里的一万多吨土豆来说可谓杯水车薪,但这已经让他兴奋不已。今年土豆虽然大丰收,但去年的好行情一去不复返。樊博今年一共种了250亩土豆,品种是比较高档的“后旗红”,“每斤0.4元的价格,只是去年价格的三分之一,能保本就不错了,能卖一点是一点。”
  和樊博这些土豆种植农户们同时犯愁的是乌兰察布主管农业的副市长史万钧。据最新统计,乌兰察布市今年的土豆产量总共有77.3亿斤,而销售出去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广大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是支柱产业。如果商品薯价格仍然维持在0.23元的低价位,那么种植大户便面临着灭顶之灾。”史万钧担忧地说。
  
  土豆的“猪肉”行情
  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有一个国家农业部命名的土豆批发市场――乌兰哈达市场,它是乌兰察布市最大的土豆交易市场。但如今,偌大的院子冷冷清清,几乎没有任何交易场面。
  “往年土豆收购的高峰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像广州、东北三省、安徽蚌埠、南京等。但今年的客户只是来问一下就走了。” 市场总经理安美玲说。
  樊博也对去年的景象记忆犹新,“当时刚一开始收土豆,全国各地的采购商们都蜂拥而至,开着车主动到地里来收购,几乎见到土豆就抢,每斤1―1.2元。今年只有很少的商贩来收土豆,价格还压得很低,甚至不到去年价格的三分之一。”
  今年是王新第一次种土豆,在外做生意的他手里有点儿富余钱,看大家一哄而上地种土豆,他也就跟着种了。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六七百亩地种土豆,产量1400吨,已经以每斤0.4元的价格卖了1000多吨,还剩100多吨。
  “种土豆本来是当作投资想赚点钱,没想到是赔大了,现在赔了80万元。”王新对记者说,笑得苦涩而无奈。
  根据乌兰察布市农牧业局统计,由于大量资金和人力进入土豆种植行业,当地今年的土豆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了78%,几乎翻了一番。
  土豆价格变化之大让人感受深切,究其原因,乌兰察布的经销商和种植户们给出的答案几乎是相同的,那就是今年的土豆种得太多了。
  “现在的土豆,有点像猪肉的行情,进入的门槛也比较低。价格贵的时候,人们蜂拥而至,造成产品大量积压;价格下跌,种植户减少,价格又会回升。”安美玲这样分析。
  
  销售压力在后头
  在乌兰察布,和王新这样半路出家、急着出手的种植户不同,绝大多数的种植户都扛着,想等着土豆价格起来了再卖,但对于土豆价格的未来走势大家又无法预测。眼看着寒冬即将来临,这么扛下去万一价格起不来,而土豆却冻坏了,农民的损失就更加惨重,这种局面让当地政府的领导们坐不住了。
  史万钧表示,如果“薯市”出了问题,那么作为“薯都”的乌兰察布市受影响也就最大。因此他们超前谋划,决定在市场及媒体力量较大的北京市召开一次有影响的马铃薯展洽会。
  今年9月26日,在北京举办的马铃薯展洽会上,来自全国的以华北和长三角地区为主的500多个客商参加会议,当场签订了一些订单。
  针对内蒙古土豆滞销,商务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启动“滞销救助机制”,采取了网上对接、农超对接和农批对接等多种方式解决土豆销售难的问题。
  10月20日,乌兰察布市迎来了北京市商委组织的马铃薯采购团。采购团兵分四路,分别到不同的旗县考察采购土豆。见面会一开始,种植大户们就对这次对接充满了期待。
  政府可以提供供需见面平台,但无法决定价格。一谈到土豆价格等实质性问题,种植大户们就与采购团起了争执。种植户们希望收购价至少在每斤0.5元以上,说这样才能保本。而采购商们认为,价格多少得看最新的市场行情,不能因为帮扶就人为定价。
  本来是政府出面,组织供需双方见面,但洽谈并不顺利,这让组织者有些始料不及。一家超市连锁企业的采购代表对种植户的土豆品质感到满意,但是对土豆的分类和包装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表示,超市的货要统一,如果货物规格不一样,消费者就会挑三拣四。所以,要制定一个标准。种植户应该在一开始包装时,就对土豆进行分拣包装,将同等大小的土豆装在同一个包装袋里,这样的标准化包装才有利于销售。但种植户听了却不太接受。
  对种植户王新来说,北京客商的要求似乎有些高了,当地多少年来都是这样。对他来说,分类标准包装还显得有些陌生,一时半会很难转过弯来。
  经过盘点,几天时间里,北京采购团共向当地收购土豆41.6万斤,另有979.4万斤达成收购意向。北京的不少超市里很快摆上了来自乌兰察布的爱心土豆,销售价每斤0.9元左右。此外,乌兰察布市政府还紧急筹措4.3亿元借给13家加工企业鼓励收购加工土豆,但乌兰察布市场的土豆价格还是很令人担忧。
  通过一系列救市措施,乌兰察布的77.3亿斤土豆销售出去了多少?对此,史万钧告诉记者,乌兰察布市亟待销售的马铃薯是40万吨左右,目前已经销售了25万吨,还有十几万吨亟待销售,要争取在元旦和春节之前销售完。
  也就是说,“薯都”更大的销售压力还在后头。
  
  产业链亟待重塑
  虽然还无法判定是否是投资性的热钱涌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土豆价格变化如此剧烈,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当地相关部门也开始思考,如何解决好土豆产业长期发展的问题。
  “一窝蜂式的进入和退出,必然导致供需严重失衡。”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白人朴认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暂时缓解农产品长期积累的“病症”。“解决问题只有一条路――进行市场化改革和加强政府公共服务性相结合。”
  土豆的“滞销”,说明我国农业生产中长期积累的弊端依然存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已经进入全国、甚至全球大市场,但农业生产散、小、乱的生产格局长期存在,小农户根本无法应对市场和自然变化。大多数农民靠天吃饭、听天由“价”,这样的局面得不到根本扭转,肯定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不是土豆,就是其他农产品。
  市场自发的调节,往往具有滞后性。这就需要政府为农产品产销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例如,由于农产品主产区种植结构单一,在市场行情波动剧烈的情况下受冲击较大,政府应引导农户调整和改善种植结构,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建立全国性的产销一体化的运作机制,从而促进各环节的无缝对接,实现农产品供需的动态平衡;建立畅通及时的信息交流机制,让农户“种得明白,卖得放心”;对全国的农产品种植生产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宏观管理、微观种植”的格局。
  “以前政府更多的关注生产环节,而对销售环节重视不够。我们应该实施订单农业或最低保护价收购,这是一个探索。目前,除个别地区、个别种植大户和个别企业有这样的约定外,其他的在这方面步子不大。”史万钧副市长表示,他更关心的是本地土豆产业自身的问题,也就是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是传统农业阶段,很难看到现代农业尤其是订单农业的影子。
  史万钧认为,这一次的马铃薯滞销,从表面上看,是流通领域出了问题,但实质上,是没有做好一、二、三产的协调发展,没有做好产业链的布局,目前产业层次较低,龙头产业的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在培育龙头企业上做细做实。
  
  销售机制与种植结构调整并举
  乌兰察布的土豆0.2元左右一斤,北京的土豆价格几何?记者发现,近来北京日上和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土豆价格一直维持在每斤1.2元左右的高位,销售价格和收购价格有近一元的差价。而乌兰察布到北京的距离只有350多公里,运输费用在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很高。除了北京,很多城市土豆价格也一直在高位运行。
  这说明目前土豆滞销不是因为市场出现了饱和,而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运输不得力、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
  如果不进一步完善销售机制,可能今年是土豆,明年就是其他的农产品遭遇销售难题。而要完善销售机制,单凭农民自身的力量无法完成,必须由政府出面,合理引导,建立起多种对接合作模式。只有多方面理顺销售渠道,才能让农民无忧,让市民受益。
  乌兰察布有关部门利用政府的优势,与北京市相关部门接触、搭建平台,让外地企业与当地农民对接洽谈,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地薯农的土豆销售难题。而有关方面也希望利用此次对接平台,在马铃薯的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与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农业部、商务部以及地方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努力建立农产品产销衔接长效机制。这些措施包括建设全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网络;加快培育农产品现代流通企业队伍;创新发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以及批发企业向生产和销售延伸等流通模式,强化产销衔接;加强农产品产销信息指导,建立权威发布机制等。当农民朋友遇到销售难的问题时,可以立即和有关部门联系、反映情况,启动“滞销救助机制”。
  记者在乌兰察布采访时,还遇到了另一个种植大户李文臣。与一般的种植户不同,李文臣除了种植土豆,还曾经有着马铃薯专业技术研究员的身份,这使得他种出的土豆与其他种植户不太一样,他种的是可以用来做种的土豆,也就是种薯。
  种薯看起来它和一般的土豆没什么区别,但它的价格却至少是一般土豆的2到3倍。而且两者在抗病能力、产量上也都不一样,用种薯种(土豆)的话,增产应该在30%以上。
  1.1元一斤,在这个价格上,李文臣卖出了1800多吨种薯,收入近400万元,这与5000吨商品薯的收入相当。正因为种了种薯,尽管今年大环境一片惨淡,其他种植户叫苦不迭,但李文臣还是小有收益。
  李文臣告诉记者,作为大众菜,土豆不仅需求量大,而且种植面广。但由于南方地区无法种植,北方地区有着天然的优势。海拔1000米以上、纬度在43度左右的地区,是马铃薯黄金带。
  从猪肉到土豆,很多农产品行情都是一年涨一年跌,形成这一周期的原因也很有共性,那就是小户散户众多,规模过小,种植养殖的技术水平低,这是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现实基础。
  看来,如何引导农户提高规模,进行科学种植或养殖,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提高种养技术水平等,是相关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规避价格波动、减少波动幅度的长效机制。每个行业里如果多一些李文臣这样的种植户,多一些规模种植、规模养殖,提高技术含量,这个行业的发展就会平稳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