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人,没有了"中枢神经",便是一个植物人;对于一棵树,没有了"根",必成枯竭之势。对于中国互联网,这两种形容意味着什么?
5月的一个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国家域名系统中央机房。
三四米高的解析服务器昂然挺立,服务器上指示灯如脉搏般跳动。
"不要小看这些闪烁的指示灯,牵系的可是整个中国互联网的中枢神经。"如果不是中心主任毛伟的提醒,我们根本看不出这栋不起眼的红色小楼里藏着如此重量级的"大家伙"。
"中枢神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这个"大家伙"为何鲜有耳闻?"中枢神经"的道路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阳光灿烂的下午,毛伟给我们讲述了CNNIC的十年脉动,让这多重承载之谜逐渐清澈。"于无声处听惊雷",静谧背后,我们看到互联网十年的风起云涌。
一场绕不过的PK
新民周刊:我们常把CN域名系统叫做中国互联网的"中枢神经"和"根"。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能否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两种比喻是基于什么样的来由?
毛伟:很多人觉得CNNIC"深不可测"。其实我们做的事情,非常专注,就是要为中国互联网做好基础设施保障。大家每天上网看新闻、发邮件、聊天,这些千姿百态的网络应用其实都建立在一个由IP地址、域名组成的地址资源的基础平台上,CNNIC就是要维护和管理好这个地址平台。
不过这个工作说起来容易,而网民理解起来比较难,于是我们就打了这两个比喻。"中枢神经"是这么回事:如果将互联网比作一个人,各种各样的网站和网络应用好像人的肌肉和皮肤,数据通信线路及硬件设备则是人的骨骼,域名系统这些网络地址资源就好比人的中枢神经。根的比喻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中国互联网比作一棵树,则域名基础平台是根,而网络应用是叶,网站、即时通信这些茂盛的"叶",都必须要地址资源的"根"的支撑,才能枝繁叶茂的。
新民周刊:说到网络之根,网民马上想到COM,而CNNIC十年来专注于打造中国的网络根基---CN域名,和COM的PK是一个绝对绕不过去的问题。
毛伟:刚才你到我们办公区看到一张照片,是去年CNNIC员工自己演的一个节目:一个挂CN旗的小生战胜了挂COM旗的老生。这表明了我们的信念,CN域名要超越COM域名成为中国主流域名,中国的互联网要用中国自己的基础平台。
这场竞争其实是一场非常艰难的国际竞争。因为这个竞争没有可以寻求帮助的海关,没有可以提供保护的贸易壁垒,是一场直接的对抗。而且COM域名在中国有"先入为主"的品牌优势,这是历史原因形成的问题,很多人在心理上把域名等同于COM,不明白CNNIC大力推广CN国家域名的原因。虽然COM赢了先机,但我们相信CN还有机会,因为我们有主场作战的地利。
2006年底台湾地震海缆中断的时候,CNNIC的客服电话被打爆了,无数网民问我们为什么我上不了MSN,为什么登陆不了这个网站,那个网站?CNNIC实际上已成为网民心中的中国域名体系的管理者,但网民却不知道CNNIC只管理CN域名,COM域名由美国管理,一旦出现问题,CNNIC无法解决。而如果网站采用的是CN域名,在国内访问我们可以保障。
这样给网民解释的时候,我们深感危机,如果中国互联网产生普遍的COM域名依赖,后果不堪设想。CNNIC一直要积极参与这个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摆脱历史造成的这种依赖,争取到互联网基础平台的主导权。只有在根基上有了主导权,中国互联网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中国"的。
"这是历史的选择"
1997年6月3日悄然成立的CNNIC,在随后的十年里,它是"中枢神经",它是"网络之根",担负中国互联网全盘运行的基础保证,却在网民的视野中缺失。网络英雄风云际会的时代,CNNIC似乎像个隐者,不留痕迹。这种"无名",其实是一种历史选择,是职责带来的深沉。
新民周刊:1997年,你为张朝阳注册了搜狐的域名,如今搜狐风云四起,开门的CNNIC却知者寥寥,很多人叫CNNIC"无名英雄",你怎么看这种"无名"?
毛伟: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十年,有两条线在并生发展:一条是互联网应用,网站创业热潮、风险投资泡沫、劫后重生,这是一条沸沸扬扬的显形发展脉络,特别吸引眼球;另一条便是隐性的根性脉络,也就是互联网地址资源基础平台的发展。我们给张朝阳注册域名,实际上是在基础平台上为网络应用开了一扇"门",打开了这扇门,门里的风景才有人观赏,这是一个基础保障,这是一种推动力。一般都是引力在台前,推力在幕后。CNNIC更多承担的是幕后的推力。
对于网民,所有的网上行为实际上都是网络应用的一次直接实现,感同身受,自然关注。而基础设施和网民中间相隔应用这一环节,"无名"是情理中的事情,如果从"人气"来判断,CNNIC确实显得有些"寂寞"。就像刚才我们讲的,CNNIC是中国互联网之根,其实你想想,看一棵树,如果它枝繁叶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家都会跑到大树底下乘凉,一般不会去想根的问题,深究下去,才会了解根深才能叶茂的道理。
新民周刊:1997年成立的时候,也是这样低调吗?当时是什么情景?
毛伟:1997年我们成立的时候,在中科院的一个小楼里,才"七八个人,两三条枪",知道的人更少。不过CNNIC的"助产士"都是元老级的互联网奠基人,胡启恒院士、钱华林研究员这些将中国接入互联网的幕后英雄成为CNNIC成立的直接推手。另一个推手是历史发展潮流,中国互联网走到1997年的时候,国务院在深圳召开第一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将中国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事关国家信息化战略和信息安全,急需一个国内专业机构来运行和管理,CNNIC应运而生,这是历史的选择。
"摸着石头过河"
新民周刊:3月的时候,CNNIC启动了"1元CN域名"计划,影响很大,当年的"无名英雄"被推到幕前,基础设施管理的"中枢神经"为何还要参与市场推广?
毛伟:公共服务机构进行市场推广,是CNNIC十年"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来的一条路。2000年前,我们专注在技术上,保障这一基础平台的正常运行,后来发现在CN域名落后COM域名的劣势下,如果CNNIC只专注技术而不进行主动推广,国家域名的应用将很难改变这种颓势,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网络安全、网络应用都将是一句空话。2000年,我们完成了这样的思想解放:市场手段并非企业独享,公共服务机构也需要市场手段。
对于公共服务机构,同样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发展,谈公共服务只是无本之木,无从谈起。CNNIC采取一系列市场措施,无非是把大而化之的关于基础平台的意义,分解成具体而微的用户服务上,借鉴市场化手段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公共服务组织的使命。
新民周刊:十年是一个时代,站在十年的拐点上,CNNIC的下一个十年会朝什么方向走?
毛伟:做世界一流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在这一目标奋进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保证:保证"网络根基"的健壮;保证健壮的"网络根基"建立在中国平台之上;保证健壮的建立在中国平台之上的下一代"网络根基"能依然为我们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