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有个怪咖富翁 [硅谷的富翁感觉“穷”?]

     在硅谷,排名前1%的富翁向前0.1%的人看齐,而前0.1%人则追赶着前0.01%的人。      不管用什么标准衡量,哈尔?斯特格(Hal Steger)都可称得上是富翁了,但他本人和他的硅谷邻居们却不这么认为。
  据近日的《纽约时报》报道,现年51岁的斯特格在银行里有200多万美元存款,一栋价值130万美元的房子矗立于山崖,可俯瞰太平洋。约350万美元的净资产已使这对夫妇跻身全美前2%的富人家庭。
  尽管如此,这位市场主管还是得每天在一家被同事们称为“硅谷盐矿”的科技公司里打拼,以维持庞大的生活开销。早晨7时,他就已坐在办公桌前,每天工作12个小时,周末还要加10个小时的班。
  “我知道,外面的人会奇怪为什么像我这样的人还要这么卖力地工作。”斯特格说,“但如今几百万已经不像过去这么值钱了。也许在70年代,几百万意味着富豪名仕的生活,或是住在一幢有管家的大房子里。可现在时代不同了。”
  硅谷还有许多像斯特格这样“劳动阶级的百万富翁”――虽然身价不菲,却仍然要一如既往地埋头苦干。他们的生活充满机遇,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们也不必像大多数人那样为了接连不断的账单而烦心。然而,这些颇有成就、雄心勃勃的精英们却不觉得自己特别有钱,因为周围还有许多更有钱的人――比他们有钱得多。
  CEO们每年雷打不动地有上千万美元进账,一个对冲基金经理则有10亿美元的年收入,相比之下,区区几百万美元的积蓄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在遍地巨富的新“镀金时代”,几百万美元只能算是小意思。
  43岁的加里?克莱蒙(Gary Kremen)是著名交际网站Match.com的创办人。他说:“这里(硅谷)每个人都在向上看。就好比在华尔街,身价700万的金融从业者会觉得比起拥有上亿资产的人来,自己压根没什么特别的。”
  克莱蒙估计自己的净资产有1000万美元。根据美联储公布的财富统计数据,他足以位列美国前0.5%的富人榜,但却很难在帕罗奥多(Palo Alto)、门洛帕克(Menlo Park)、艾瑟顿(Atherton)等加州富人城镇排上号。所以,他每星期工作60-80个小时,因为他觉得自己的钱还不够多。“在这里,你有1000万根本不算个人物。”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硅谷富翁们都这么想。
  49岁的工程师帕兰斯基(Baranski)拥有约500万美元的净资产,她和丈夫一起住在门洛帕克,不需为两个子女的大学费用而苦恼,也不必再担心支票簿的收支平衡问题。每天管理一个1200人的工程部、工作18个小时的生活让她感到兴趣索然、筋疲力尽,所以她辞掉了工作,给自己放了一年的长假。
  然而,像硅谷其他的“劳动阶级百万富翁”一样,帕兰斯基一直对自己未来的财政状况怀有焦虑。2000年,她的净资产有2亿美元,但科技泡沫破灭后,资产总额马上缩水到了100万。于是,今年3月,她又重新开始工作。
  帕兰斯基和两个合伙人一起创办了一个软件公司“Vitamin D”,面对无休无眠的工作和重重压力,她常常自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一个刚起步的公司里工作的确令人感到振奋。但她和62岁的丈夫都明白,如果他们要继续享受这样的生活,就必须一直干下去。
  最近,夫妻俩达成共识:为了保证生活质量的底线,帕兰斯基至少还要工作5年以上。
  戴维?W.赫汀(David W.Hetting)是门洛帕克的一名资产规划师,有着20年咨询经验的他说:“在这里,只有两三百万美元的人们只会感到缺乏保障。”
  
  幸运因素
  
  
  许多谦和的百万富翁会对自己拥有大堆钞票感到惭愧,有时甚至内疚。不错,才华确实在他们的成功道路上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天时地利也很重要。
  “他们(硅谷富翁们)意识到,如果当初自己去了一个不同的部门,那么事情的发展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情况。”马里莱恩?霍兰德(Marilyn Holland)是门洛帕克的一位心理医师,25年来,她一直为硅谷的精英们提供咨询帮助。
  “劳动阶级百万富翁”同其他大亨的一大区别在于,后者拥有数十亿美元的雄厚财力,可谓国家财富的中流砥柱,而硅谷富翁们赚钱则存在很大的偶然性。
  帕兰斯基就是其中一员。她父亲是大学教授,在她12岁的时候去世,留下母亲独自抚养3个子女。上大学的时候,帕兰斯基想做一名音乐家。但是,不断累积的借款让她改变了主意,转到了工程学校学习,并且最终拿到了电气工程硕士学位。
  在她二十几岁的时候,500万简直是个难以想象的数字。“我总是问自己‘我值得拥有这么多钱吗?’我从来不觉得,因为它毕竟是个大数目。”
  不止一个富翁像帕兰斯基这样问过自己。霍兰德就说,经常会有大富豪弄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能得到这么高的回报,而像教师之类对世界贡献颇多的人却不如他们挣得多。
  帕兰斯基在1999年9月迎来了职业道路上的幸运转折点。那时候,她在著名掌上电脑生产商Handspring公司担任总工程师。2000年底,她手中所持的股份让她一跃成为硅谷最有钱的女性之一。
  尽管如此,帕兰斯基和丈夫的生活还是保持了低调。她对衣服和首饰不感兴趣。她开的车是2006版斯巴鲁,她丈夫的萨博则已经开了6年。他们的孩子上的是公立学校。
  和她的邻居一样,帕兰斯基投资最多的还是房子。他们的社区中有全国最贵的住宅。2001年的时候,帕兰斯基的资产还没有缩水,她花了195万美元在门洛帕克买下了一幢破旧的房子,在其后几年投入了100万美元来打造自己的梦幻之家。
  她知道,比起身边许多邻居来,她的生活已经很优越了。在旧金山南部,即使是待遇优厚的高校行政人员、教授和白领阶层,为了负担“城堡”的开销,也不得不拼命工作。
  “我无法想象仅凭一般的工资收入人们怎么在这里生活下去。”帕兰斯基家的保姆在帕罗奥多租了间公寓。帕兰斯基支付给她优厚的酬劳,并且把自己的那辆旧萨博也送给了她。可是她仍然“不知道她如何靠这点钱生活”。
  资产规划律师赫汀总结说:“过于优越的生活环境让我们忽略了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生存状况。”
  
  不稀奇的富翁
  
  电脑编程员戴维?科比勒斯(David Koblas)的500万美元资产如今已经翻了一番,他想象着离开硅谷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他可以搬到内华达州(Nevada)的艾尔克(Elko)小镇,当一个滑雪小子。或者举家搬到美国中部,在最好的社区买一套宽敞舒适的大房子,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但如今,他和妻子以及两个孩子均住在旧金山(旧金山湾区以南就是帕罗奥多),那里的学校质量较高,房价也不断上涨。一家人住在2000平方英尺(约186平方米)的房子里――比普通美国家庭的房子大不了多少――科比勒斯还经常要在公司大干特干。
  “如果在堪萨斯(Kansas),我就可以算是有钱人,人们会来找我加入董事会。但是在这里,我这个有钱人就一点也不稀奇。”
  没人说得清硅谷到底有多少百万富翁,与那里的工程师和企业家共过事的人说,这个数字肯定达到了成千上万。这些富翁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仅仅因为工作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还因为他们必须拼命工作来维持“镀金”社区的生活。
  44岁的托尼在过去20年里,已从公司股票中赚了约360万。虽然挣了这么多,但他仍惊讶地发现,自己同其他美国人一样,要担心飙升的保健费和大学学费,同时面临着为退休养老存钱的压力。
  在缴纳了40%的税金后,托尼的360万就变成了220万。几年来,他试着仅靠自己的工资生活,但还是有入不敷出的时候。为了节省每月开销,他和妻子花了75万,在远离硅谷的莫拉加(Moraga)镇买了一套矮平房。以硅谷的生活标准看,这实在是个小数目。但是他们又花了35万对爱巢进行了不止一次的翻新装修。现在,他还剩120万的存款和价值几十万的房子,一个孩子在上大学,第二个孩子即将出生。
  所以,托尼不得不更加卖力地工作,每周在旧金山的公司里待上70多个小时。妻子心疼地说:“可怜的托尼,他别想退休了。”
  
  力争上游
  
  当然,对于拼死拼活地赚500万-1000万,许多百万富翁其实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一些人就选择摆脱这副“黄金的枷锁”。
  2005年,51岁的工程师马克同妻子带着300万资产离开了旧金山湾区。他们在俄勒冈州(Oregon)的本德镇(Bend)买了套“面积更宽敞、视野更开阔”的房子。现在,他的工作也比以前轻松多了。
  然而,还是有许多工程师和企业家宁愿留在硅谷打拼。硅谷就像一个战后不规则发展的郊区,但是这个郊区的道路上停满了价值六位数的私家车。
  乌姆博托?米利迪(Umberto Milletti)已经有了500万资产,但他仍无时无刻不想着要减轻生活压力。他在1996年与人合办了函授公司DigitalThink,4年后公司的市值就达到5000万美元。他在旧金山南部斯尔斯堡(Hillsborough)的高档住宅区买了一套五居室的房子,安顿自己的四口之家。而当他的资产跌去90%后,他发现这座房子更像是一种负担。
  “我们本可以搬走。”他说,“但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就等于你承认失败了。没有人喜欢退缩。”
  所以在2005年,他又和合伙人创办了网络销售智能公司InsideView,并且每个礼拜工作60-70个小时,以证明他之前的成功并不是基于侥幸,也是为了偿还每月七位数的抵押借款。
  在硅谷生活,不免要和爱炫耀的邻居打交道。住在隔壁的风险投资商可能拥有一架赛斯纳(Cessna)Citation X型号的私人飞机;你8岁儿子的好朋友的爸爸已有两年没工作了,但仍开着一辆鲜黄的法拉利。诱惑随处蔓延。
  就像电脑编程员科比勒斯所说的:“你看到自己银行账户里的数字,眼界就会变得更高,生活水准也就‘水涨船高’。”
  对此,心理医师霍兰德认为,还有许多额外的负担是这些精英们措手不及的。“许多人会来找你要钱:兄弟姐妹、父母亲戚、慈善机构等。他们会觉得既然你有这么多钱,为什么不能给学校或慈善机构开一张高额支票呢?”
  还有来自社交圈的压力。托尼记得,有一次好几对夫妇哄着他和妻子飞去拉斯维加斯参加阿加西慈善基金会,但最终被他拒绝了。
  “你环顾一下四周,到处是让你多花钱的压力。”他说。孩子想和同伴一样穿最时尚的衣服,玩最昂贵的玩具;当你搬进价值几百万美元的房子后,原来的家具就显得跟不上档次。妻子开始抱怨去年冬天全家都很喜欢的那个墨西哥度假胜地已经没有以前好了,明年要换一个新地方;暑期露营、全职管家、名贵红酒、入会俱乐部……生活开支越来越大。
  对米利迪来说,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排名前1%的富翁向前0.1%的人看齐,而前0.1%人则追赶着前0.01%的人。”他说,“你不想加入这个潮流,但是你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