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有时候阅读不是想得到什么人生的真谛,也不想得到什么教育意义,哪怕整本书读下来只有一个细节打动我们,这趟阅读的旅程也就足够了。 最初进入我视野中的袁筱一是因为她的翻译,读米兰•昆德拉的时候已经有些模糊印象,后来读杜拉斯随笔的时候,袁筱一已经隐入了杜拉斯的背后。也许是同为女人的缘故吧,当女人面对女人的时候,语种间的差距似乎已不是问题了,那个总是陷入孤独和绝望的杜拉斯在袁筱一的笔下,让我读得心疼。袁筱一说,她十八岁第一次读杜拉斯,一见钟情,毫不犹豫地跳入了她绝望的爱情,在以后将近十年的时间中,仍然在她的绝望中辗转。
袁筱一现在大学任教,讲授二十世纪的法国文学,同时翻译,还有创作。《文字•传奇:法国经典作家与作品》并不是单纯的一本讲义,它其实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创作,让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对二十世纪法国作家的经典的解读当中,所以这样的文字才如此感性和迷人。我喜欢袁筱一用主观的角度解读这些作家和作品,她引用刘小枫的一句话说,我们要用文字的性感抵御存在的死感。说得好极了。其实我们有时候阅读不是想得到什么人生的真谛,也不想得到什么教育意义,哪怕整本书读下来只有一个细节打动我们,这趟阅读的旅程也就足够了。正如袁筱一所说,作品里的一个段落,一句话,一个词就能给你带来一种颠覆性的快乐:就能令你在某个午后,在纷飞的大雪之中,或是透过树叶照下来的斑斑驳驳的阳光中,忘记尘世里还有其他的东西存在。
《文字•传奇》选了二十世纪法国的九位作家作为解读的对象。根据我个人的好恶,这九位作家中,我一点也不喜欢萨特,顺带也不喜欢波伏瓦。我不喜欢萨特是因为他是一个伟人,让我敬而远之,亲近不起来。虽然法国的二十世纪是萨特的世纪,但是这个人远去的瘦削的背影总让我觉得不舒服。至于波伏瓦,我虽然不至于像米沃什一样对她反感,并且用恶毒的声音诅咒她是个下流的母夜叉,但是我不知道该对这个终生生活在萨特阴影中的女人表达一种男人的敬意还是女人的悲哀。也许,我真的太不客观了。所以我宣布剩下的都是我喜欢的:我喜欢加缪,因为桑塔格说过,加缪是当代文学理想的丈夫;我喜欢杜拉斯,因为我想做她文字中的情人;我喜欢萨冈,因为我喜欢她淫逸的天真,当然还有那种无辜的一抹忧伤;我喜欢巴特,因为我喜欢在文本中彻底地放纵和狂欢;我喜欢罗布-格里耶,因为这个法国最知名但被最少人理解的他刚刚去世了――这个喜欢的理由是否有些太过于无厘头了?我喜欢克莱奇奥,因为这个力图把永恒在刹那之间收藏的人让我莫名感伤;我喜欢昆德拉,喜欢他“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喜欢他永远“生活在别处”,喜欢他在小说中进行堂吉诃德式的冒险,总之,这个可能不算完整意义上的法国作家,赢得了我最高程度的尊敬。
热爱阅读,可能这种阅读不是拯救,而是绝望,是孤独,是忧伤,是沉迷,是仇恨,是沉沦,可是我们依然如往,我们甘心在阅读中沉沦,这其实是经典的魅力,也是阅读的魅力。我很喜欢袁筱一在后记中说到的那个场景:在课程最后一讲的时候,她带去了一张巴伦博伊姆弹奏的德彪西,画面上,蓝色的彩绘玻璃窗一扇扇地打开,阳光一点点地透进来,穿着白裙的女子在舞蹈。她说,她在学生的眼睛里看到了很多的困惑和感动,“困惑和感动在这样的时刻,真的是最美丽的搭配”。读了这个句子,我也心动了。
文字•传奇:法国现代经典作家与作品
袁筱一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