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中学:我的地狱生涯

  

  西门吹雪 (老而不死是为妖):

  

  我肯定你爱你的孩子,你于是把他送进黄冈中学。但那里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

  

  大家也晓得,湖北的黄冈中学很牛,就如海淀,是中国恢复高考以来的两个民间旗帜。笔者曾经是黄冈中学的一名学生。黄冈中学的学习经历,使得别人对我总是有些刮目相看。在大学里,在工作单位,甚至在一个饭局,一个旅途中,每当别人打听到我是黄冈人时,除了知道我是林彪的同乡,还总是以一种神秘的表情象我打听黄冈中学。我这时总是很平静地告诉他们,我在黄冈中学的经历,我会很令他们诧异地告诉他们,这个学校真的不怎么样。

  

  我从黄冈中学毕业13年了,从没有回母校去看过。因为什么啊?我实在是很讨厌这所学校。

  

  黄冈中学的高中学生,是从全黄冈市的初中学生中选送来的。大家要知道,黄冈有600多万的人口,黄冈中学从每个县里招收的几乎都是各县中考前20名的学生,余下的生源才留给各县一中。武汉市的人口和黄冈市差不多,但是,武汉的省重点中学有好几个,如华中师大一附中,武钢三中,省实验中学,武汉外国语学校,等。所以武汉的优秀生源被几个学校瓜分,远没有黄冈中学这样集中,所以,黄冈中学的生源质量极佳-----都是各地的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尖子生。这样的学生,个个聪明透顶,考上大学不是新闻,不能考上大学才奇怪了!

  

  黄冈中学的教学方法,堪称应试教育的一绝!总结一句话:一切以考试为中心!有点象今天中国军队的口号: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怎么说呢?白天照着教材讲新课程,这点各个学校都差不多,但是,到了晚上,考试开始了。每个星期都要考几回。我现在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星期天晚上,是数学考试的时间。其他的科目有时考,有时不考,但是,数学的周日考试基本是雷打不动的。

  

  大家也晓得,黄冈中学的数学竞赛成绩厉害,动不动一个学校的得奖人数占到了全湖北省的25%。成绩就是这样考出来的 。还有一个秘诀,哈哈,各地的数学教师注意了。就是把各个科目的尖子学生,从高一起,就集中在一起,每个星期集中搞一次训练。到了竞赛前的一个暑假,把秋季要参加各科竞赛的学生集中搞大约一个月的竞赛集训。黄冈中学有这个时间和实力搞这个集训,因为学生们基础相当好,考大学基本问题不大,所以有时间和经历来搞竞赛,而别的中学,学生毕竟没有黄冈中学这么优秀整齐,那有资本和胆量来搞竞赛!

  

  黄冈中学的高中生活,实在是一个集中营,哎,毕竟是母校,说是魔鬼集中营,我实在于心不忍!

  

  我记得,当年的我,15岁就离家几百里,到黄冈中学读书。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来,在夜色里晨跑。今天的我,分明还记得那些冬日的凌晨,上千名学生集中在一起,就如一支军队,在寒风和夜色里诡秘的奔跑。跑步之后(有时要集中训话,谈纪律问题),是晨读,1/3/5语文,2/4/6英语,也不晓得是多长的时间,早餐的时间就到了。早餐大约是20分钟,然后,上午的4节课,才刚刚开始。

  

  由于学生大部分来自各个县的农村,一般在学校住读,这样,中午的时间,除了少数的家在黄州镇的学生要回家吃饭外,学生们基本在教室做题目,特别是在高中三年级。我还记得,当年我身体不太好,总感到疲乏,总想在中午回寝室午休,但我的这种行为太个别,所以我总感觉象是个不好好学习的坏学生,心有羞愧。晚上的考试和自习大约到9:30结束。天天如是,月月如是,年年如是。到了三年级,学校取消了星期日的休息,好象留给大家一个下午的时间来洗澡洗衣服的时间,因为学生是住读的,个个离家百把里的路程,一般只在寒暑假才能回家。

  

  本来我的初中成绩很好的,记忆中,经常是年级第一,一般跑不出年级前三名。我因此很受班主任的看好,他把我比较了一位初中师兄,他从某个县的一中考进了武汉大学哲学系。老师勉励我说,你比他聪明,你最差应考个武汉大学,否则就是失败,好好学习吧。可是,进了黄冈中学,我的如地狱般的生涯开始了。。。。

  

  那个时候的黄冈中学,是特别时兴排名的。刚进去的时候,我大概在班上是10来名,年级是90几名。也还可以的。到了高二,就是班上二十来名,年级150名左右,中等成绩吧。到了高三,班上25到30名了,年级200名了。高中三年,成绩一年比一年差。究其原因,是因为我的身体体质比较差的缘故。你想啊,这样高强度的紧张生活,我怎么可能适应的得了!所以,头昏,神经衰弱,偏头疼,过敏性鼻炎,遗精,失眠等,毛病都来了。日子简直一塌糊涂,学习无非在应付而已,不应付是没有办法的,因为我出身寒门,家境贫穷,不跳出农门不行啊!好在我的智力很好,总算跟的上,不掉队。后来,我高考靠了527分,过了本科线,上了一所建筑学院。这个结果,无疑让我的那位初中老师诧异。我不奇怪,我知道我现在就是这个成绩,但是,我可以庆幸可以走出地狱般的生活了!

  

  值得说的另外一件事是,我曾经在高中闹出了几个小故事来,这些事情,在我的心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一篇文章。记得是1987年,大学里学生闹事,上街游行。老师在班里读了政治学习文章,然后布置大家写一篇周记作文,写写学习体会。那时的我,青春年少,思想活跃。我的作文意思是: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宪法规定了公民有游行示威的自由,学生们游行了。如果国家要稳定,不准搞示威游行,那宪法这个保障公民有游行示威的自由的条款不是假的吗?这篇作文掀起了轩然大波,老师在班里对我错误政治思想公开作了批评教育,并报告了校长(大概是张庭良),并私下对我说:今晚校长要找你谈话。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校长也没有来。但是,这个经历太使我感受紧张和不安,甚至痛苦。

  

  我的早恋风波。进了高中,有个初中同学和我通信,她是女的。因为她成绩也很好,只是由于家庭的困难,她没有上黄冈中学,上了一所中专学校。我们的通信其实没有涉及感情,无非是各自的学习生活。当然,在各自的心里肯定有对异性的向往的情愫。她的信封和文字自然是很女孩子化的,这逃不掉老师的眼睛。一天,他公开在班上以嘲讽的口吻批评我,大意是:你经常有很多信啊,信封是粉红色的,散发着芳香......。同学们哄堂大笑。我现在说不出那时我的表情,但是,我的心肯定受到了重重的一击。

  

  诸如这些事情,善意的老师对我进行的善意的教育,我今天一点也不感激,相反,这在当时一个脆弱的异乡年少心里,肯定感到受到了伤害。

  

  今天的我,从黄冈中学走进了大学,走进了工作岗位,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工程师。我感谢黄冈中学培养了我,但是高中的学生生涯,一直给我留下了灰色的记忆,一直难以磨灭。今天,我的小女已两岁了,望着她的可爱身影,我想,到她读书 的时候,中国的教育或许有了很大改变,希望她不再经受我这样的经历,她的学习生涯欢歌笑语。

  

  

  

  jackchang (jackchang):

  

  我也是黄冈中学毕业的, 和西门吹雪一样, 我也再也没有回学校去过.我和他有点不一样的地方是, 我从黄冈中学保送到北大念书, 在这方面应该感谢这个中学, 可是从感情上我真的一点也不留恋他(当然对同学除外). 那里的确是一个泯灭个性的地方, 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其实又有哪里不是呢?) 在那里的三年, 除了学习就是学习, 我很痛惜我的青春年华就这样压抑而苦闷的一挥而过. 我也看到了很多同学最后带着满身的伤痛和空空的双手离开了学校, 这对家在农村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其实黄冈中学的老师素质不高(个别除外), 靠的就是集中营似的管理.有一些老师还很势利, 伤过一些穷孩子的心, 我为我的同学难过.真的希望有一天这些会改变, 我再回母校去看一看. 要知道, 对15-18岁的孩子来说, 一片广阔的天空和一个美丽的梦想比日复一日的做题和考试要重要得多, 那才是一生的财富.

  

  

  

  ct7030 (ct7030):

  

  恕我直言,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的确,在黄高的日子很苦(看来你是苦了三年,而我是苦了六年)。说实话,当时在学校的时候,真的很恨它,觉得学得太累了,觉得老师逼的太紧了。但现在,当我已经在北京一所大学里呆了六年之后,回过头来看,我只想说,我感谢这个中学。我觉得,自己很多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在那六年之中养成的。我甚至没有感觉

  到这些习惯的养成,只是进入大学后,才开始逐渐意识到的。

  

  的确,在黄高的学习是苦,可是哪个所谓的名牌中学里学习又不苦呢?这能怪谁?这并不是某一个中学的错。在黄冈那个小镇上(还有比黄冈还要落后的农村),要想有更好的前途,而不是在那个巴掌大的地方呆一辈子,有些什么路可走呢?我不否认还有别的途径可以让自己飞到更广的天空,但我坚持认为,走哪条路,都要吃苦,而相比而言,读书上大学,

  是最简单最稳当的一条路。而黄高正是为许许多多的学生铺这样一条路。我敢说,很多人,如果不是进了黄高,恐怕不会有今天的日子。虽然我不否认会有一些特例,但我相信,大多数的情况还是这样的。如果不是黄高,我恐怕来不了北京。

  

  至于黄高的老师,我想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去说他们有什么不对。中学老师本来就有参差不齐,各人教育学生的方法方式也不同。可能会有一些失误,给学生造成一些伤害,但每个老师的初衷都是好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有好的出路。老师对学生严厉,最后考上大学的是谁?最后得到荣誉的是谁?不是他们,他们还在那个小镇上,他们的生活

  没有太大改变,日复一日地教书育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学生有美好的前途。他们在老去,而我们在成长,在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明天。这个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权利说,当年老师不应该对我那么严厉。

  

  黄高不是地狱,生活本来就是一个吃苦奋斗的过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应该说,中学的经历让我有了更多吃苦的资本。我相信,不管是走出中学校园,还是走出大学校园,我遇到的挫折都会更多,也会吃更多的苦。但是,面对人生,我只能迎头而上。我想,你离开黄高已有13年,是我离开黄高时间的两倍还多,你的年纪也一定比我大很多,所以,对

  于生活中的挫折和吃苦,你应该比我的体会更深。

  

  

  

  萧11狼 (idiot):

  

  转一篇我同学的:

  

  我是黄冈中学的老生了,初中高中都在,我算是比较不那么刻苦的学生了,也还是觉得真的很累,每天什么都不知道,对着卷子都麻木了。去年到北京签证的时候,住在我爸爸一个朋友家里,他两个孩子一个上中学,一个上小学,学校的活动真是多啊。一会去学游泳,学舞蹈,一会去看什么京剧,一会组织各种比赛,各种各样的活动,每天见了那么多事情,不得不承认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都强多了。青春都费在考试卷子里了,就算不是全中国学生的悲哀,起码是黄冈学生的悲哀,以黄冈学生本身的智力,放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分数线低一点,活动多一点,该能培养出多少优秀的人啊。

  惜哉痛哉。

  

  天下高分出我辈

  一入黄高考试催

  名校状元谈笑中

  不胜人生一场醉

  

  

  yuyishiye (uis)

  

  我不是黄冈中学的,黄冈的题我也是做过的。我只想说,类似的情形所在多是。我们中学校长在大会上明言要把学校建成模范监狱。只是它还不能集中那么大范围的优秀的生源而已,实质是一样的。我有时也怀念那段时光,但却再也不想从来一次了。

  

  

  xiaonong (农兄),

  黄冈中学不是地狱

  

  不久前,我在这里看到一个帖子,大概是回忆他在黄冈中学的生活,是永远不想回到哪里,因为那一段的经历不堪回首。

  我不赞成你的这种观点,虽然我不是毕业于黄冈中学,但是我和你有一样的中学经历,我是从山东的一个山区出来的,也是毕业于我们地区的重点中学,可以说,你所经历的,我也基本经历过,和你不同的是;
那时我的身体比较好,所以能够承受繁重的学习压力,当然,由于精神压力太大,我曾经在高考前一个月一度失眠了好几天,确切的讲是一个星期都夜晚无法入睡,白天人是昏昏沉沉的,后来,是我的同学从她妈妈那里偷偷的拿了5片安眠药给我,17岁的我第一次吃了安眠药,(从此以后不管工作压力多大我都没有失眠过)也许是上天的保佑。我吃了一片安定之后,就昏睡了整整一天,然后就恢复了正常。我至今依然感谢我的这个同学,说实话如果没有那一片安定,我可能今天就在家里种地,或者是城市里的一个民工。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今天,我和我的城市籍的同事谈起往事,我依然羡慕他们的多姿多彩的中学生活。可是我不恨我的母校,因为现实摆在那里,不死读书你不要想考上大学,你没有办法改变你的生活,当时我们学校也有文学社,但是我不会参加,我的万米跑的成绩在地区相当好,可以说能跑过我的人不多,我也不会去参加运动会,不是不愿意,而是理智告诉我,那种掌声都是

  短暂的,只有考上大学是我的唯一目标,做题是我唯一要干的工作,我不会为一时的高兴,去放下手头的功课,去获得女生的掌声。所以,在那个时间里,没有人逼我去学习,我和大多是同学一样是自觉的学习。吃者粘了酱油的馒头在学习,4个人共用一个蜡烛在学习,我不愿意那样,但是我们只能这样。我们的学校只能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条件,我不会抱怨母校,它毕竟是培养我考上了大学,这也是它所能够采取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题海战术。换一种说法,如果你们学校也是大搞特搞所谓的素质教育,也大力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我敢说就没有你的今天,除非你是天才神童。除非你可以过目不忘。工作这么多年以后,我也开过夜车,也曾经为赶工作,一天吃一包方便面,但是这种苦远远不能和那时相提并论,如果让我再一次回到从前,打死我也不干。但是我感激那种教育方式,因为在那所中学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也感激我的老师,理解我的老师,虽然他们有的打过我,有的给过我白眼。但是他们毕竟把我教出来了。我不会要求他们是圣贤之人,因为他们的日子很苦,我当年的班主任从教30年,现在她的工资也只是我的一个零头,而她的辛苦远远的超过了我。

  我真的不明白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ct7030 (ct7030),

  

  谢谢你。我作为黄冈中学毕业的一名学生,向你表示感谢。

  黄冈中学不是地狱,爱它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它为许多人构建和实现了美好的梦想,我想,我们对它,只有感谢。

  再一次谢谢你。

  

  

  foucault (foucault),

  

  有人会对枯燥单调(注意:这个词的含义甚广)般的中学生活具有“感激”的高尚感情,不过是因为最后他考上了大学,不用“今天就在家里种地,或者是城市里的一个民工”。这是评判中学生活的标准吗?一个放弃体育场上胜利的年轻人,一个在生命最初最灿烂的时候就如此功利的人,最后的理想与人生目标能有多高?

  

  我相信最初批评黄冈中学的人,他的批评指向的是整个教育体制,而非具体某个学校和教师。我们都在体制之下,不同的是,有人可以反思,有人服从。

  

  

  apex (相逢犹恐是梦中),

  也说黄冈:从农村孩子的角度考虑

  

  若从农村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它指向的还不仅仅是教育体制,而是直接指向了整个社会制度。

  

  在现今对农民种种苛酷的限制之下,农村孩子要想出人头地,就只有拼命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就算校方和老师是为了追求升学率,甚至是为了评职称、多拿奖金而陷学生于题海之中,我相信孩子们也是毫无怨言的,因为那是他们的唯一出路。

  

  每在网上看到北京高考分数奇低者为自己辩护,说他们奉行的是素质教育,综合素质如何如何高,就为农村孩子感到痛苦的无奈。谁愿意在最青春的年华一天到晚埋在书本堆里,做那永远也做不完的试卷?谁不愿意多锻炼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多发展自己的兴趣?我相信,如果他们的升学压力像北京考生一样轻,他们的生活境遇像北京考生一样优越,他们同样乐于参加文学社,弹弹钢琴,多参加社会活动。可是,他们能吗?

  

  他们如果不能在相对北京来说非常有限的招生中占有一个名额,就只能卷起铺盖回到农村,迎接他们的将是一辈子的被歧视和被盘剥。种田会亏本,外出找工就成了城里人所鄙视的“民工”。而最痛苦的莫过于他们已明白事理,也有心通过努力改善农村状况,却因制度性的压制而失去任何改变的可能。

  

  即使分数稍微考得低一些,代价也是及其高昂的。他们可能面对天文数字般的学费,而望大学兴叹。

  

  黄冈是什么?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眼中的地狱,却是农家孩子心目中的圣地。

  

  CAOMH1 (ZZJ),

  

  在黄冈,如果你考上了大学,你可以一个月挣到几千元。如果没有,一年也只能挣到几千元,如果你工资高,可能只有你月薪的一半。

  如果你愿意种田的话,我们家的田可以让你种,我们只要你帮我们交纳所有的收费,另外我们每亩田地给你80元的补贴。谁愿意干?

  中国的知识分子,没几个好东西。他们是人民培养的,却没有人愿意为他们服务。

  我是从黄冈出来的,团风中学毕业,如果是在黄州城,我也可以上黄高,如果在北京,我可以上北大清华。我准备回农村去,花几十万在城里买一套房子,还不如在农村里做点事。

  农村依然是有希望的,我想农村还应该回到大集体的状态,否则无法参与社会竞争。

  

  

  萧11狼 (idiot),

  

  作为一名黄高的毕业生,我觉得黄高的做法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西门吹雪入学比我早了若干年,学校的管理就比我那时僵化了很多,我记得高3时有个同学,他的朋友给他寄了一封信,里面夹着一根烟,班主任笑呵呵的叫他当面打开来看,也没怎么批评他,要是换了西门同学那时候,可能够呛吧。我表妹也在黄高念书,今年刚高考完,听她说每天晚上都可以在教室看完新闻联播,有时候有球赛,老师又不在,就会有学生偷偷打开电视过把瘾,早上迟到也是常事,因为住得远,老师也不怎么说,这样的事别说西门同学不敢想象,就在我们那时候也不可能吧

  社会大环境越来越宽松,中学的教育方式和思路也就会不断变化。

  

  

  every (every),

  

  当一个人在那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在二者或者多者不能兼得的情况下人得学会放弃,我想黄岗的学生即使放弃了体育场上胜利也不意味着什么,只能说明他更会从全局考虑问题,况且黄岗的学生好象并没有放弃体育,你没有看见有多少农村的孩子是早上天亮就跑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山路去上学的,我相长跑,仁兄你不一定跑得过农村孩子,我是城里的孩子,我读大学的时候,学校里跑得最快的就是一个山东来的农村孩子。

  这位仁兄可能在体育上有些特长,所以一再强调放弃了体育场上胜利似乎后果很严重,不可否认,体育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一部分,但是在一个人的生命中体育是主要的还是另有别的东西是主要的?这位仁兄在体育上有特长,你在别的方面是不是有特长呢?你懂美术,音乐吗?你是不是每天都听巴罗克时期,洛可可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每天都在巴赫,贝多芬,德彪西,肖斯塔科维奇,勋伯格,瓦格纳,威尔第,史特拉斯基的音乐中漫游,每天都在马奈,凡高,高更,利皮,达芬奇,提香,柯雷乔,卡萨特的油画前面流连忘返,或者是经常在体育场上摇旗呐喊,甚至自己掏钱去看甲A,意大利联赛,NBA?你是不是觉得这样的理想与人生目标才是高的?一些城市里的孩子一再强调自己素质高,总觉得自己似乎知道一些文学艺术体育方面的东西就素质高了,可是城里的孩子的生存能力有农村孩子高么,农村孩子从小就开始工作劳动,为家里减轻负担,这难道不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素质?不象有些城里的孩子署假打了一个月的工,就了得不了,天天说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领悟了什么,而农村的孩子是天天都在打工,只是没有工钱负罢了。

  其实十年以前,我也以为农村的孩子很多是书呆子,现在想来真是笑话,书呆子是有的,但不会超过1%,而且书呆子城里也有,也许比例还要比农村高些。其实农村的孩子一样有的艺术的天赋,只是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罢了,我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我同宿舍有一个农村的孩子,有一天听我在放帕格尼尼的第一和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他在一边呆呆地听着,听完了问我是什么,我告诉了他,后来他经常跟我借古典音乐的磁带听(本人比较喜欢音乐),这比城里的孩子现在只知道追星,一听什么谢XX等人就尖叫音乐素养要高的多吧,现在城里的孩子又有几个知道帕格尼尼呢?我估计foucault兄大概就不知道。在社会上这么多年,我终于明白,其实人的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一个聪明的大脑加上能够吃苦的性格,有了这个,你就会捉住机遇和掌握机遇,别的如文学艺术体育,如果你不是搞专业的,不过是一种业余爱好,能使你的生活增加一点情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