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以压倒性优势取胜,除了在客观上反映出美国人心思变之外,更为深远的政治经济动因,则是选民结构和政治周期发生了变化。 奥巴马获选新任美国总统的当天,《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写道:“2008年11月4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1点以后,随着一名黑人――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赢得足够选举人票而当选为美国新总统,始于1861年的南北战争在147年以后结束了。”
这位观察家从非同一般的视角,解读着美国民主进程上的飞跃。
“这一刻是历史性的。在这一个多世纪里,我们经历了民权立法、司法干预、社会运动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例如布朗诉教育委员会、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大游行等等,但直到美国选出了一位非洲裔美国人为总统,南北战争才算真正地结束了。”
政治生态更加包容
此次竞选,奥巴马大获全胜,其中95%的黑人支持率是在意料之中的,而政治分析家们没想到在拉美裔中,也有66%的人投了奥巴马一票。此外,奥巴马还赢得了43%的白人选民。最终统计结果显示,奥巴马共得到53%的大众选票,349张选举人票。
诚然,黑人进入美国政治舞台从共和党执政时期就已开始,例如前国务卿鲍威尔和现任国务卿赖斯;2001年,美籍华人赵小兰被小布什任命为劳工部部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入阁的亚裔女星。但此次奥巴马的当选,意义又更胜一筹。
“这说明美国种族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种族关系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吴心伯教授表示。大选期间,吴教授曾亲历美国访问。“最近一次的人口调查表明,到本世纪中叶,美国白人将降到50%以下,不再有少数多数之分,种族关系和现在的情况将大不一样。此外,少数族裔在政坛中的表现会更加活跃,这次就有5名华裔竞选众议员,接下来可能就是拉美裔,因为拉美裔人口增长非常快。所以,美国整个种族关系将更加融合,政治生态将越来越体现包容和多元化的进步趋势。”
另外,吴心伯也指出,奥巴马以压倒性优势取胜,除了在客观上反映出美国国内人心思变之外,更为深远的政治经济动因,则是选民结构和政治周期发生了变化。
首先,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增加,思想上更加开放,容易接受民主党寻求变革的诉求;其次,共和党的选民基础主要来自中西部小城镇,而随着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向东西部大都市迁移,这部分地区的精英阶层向来是支持民主党的;第三,移民合法速度加快,非洲裔、拉美裔选民等都是此次支持奥巴马的重要力量;第四,90年代后美国产业结构升级,白人中蓝领人口下降,削弱了共和党的权力基层。
吴心伯用数字举例说,2004年选民中自称共和党的有33%,民主党有35%;到了2008年,自称共和党的下降到了28%,民主党人士则上升到37%。1972年选举时,少数裔投票不足10%,但今年却超过了26%。他说,“这两组数据表明,美国人口结构变化是有利于民主党的。”
中国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美国的政党执政史上,则是三十年风水轮流转。上层建筑的变化自然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吴心伯解释说,从1932年罗斯福执政开始的第一个周期中,民主党当政28年,美国北部工业化开始崛起;70年代后,随着工业向南方发展,共和党保守派崛起,成为主要当政党;而从90年代后、本世纪初开始,美国进入后工业化经济时代,更加注重服务和思想(Idea)的生产,白领人群大大增加,所以,接下来美国执政党政治很可能又进入新一轮民主党周期。
“不是对未来新政的授权”
美国诞生第一位非洲裔总统,不管是美国国内,还是国际社会,总体上赞赏多于贬责。《纽约时报》在5日头版用通栏大标题书写“OBAMA”五个醒目字母,下面一行副标题“群起投票打破种族樊篱”。当时,身在美国的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注意到,这样的版式尚属首次。在大选结果揭晓前,《纽约时报》就发表社论支持奥巴马,认为他已成为美国需要的领袖。在之前的纸质媒体中,支持奥巴马的有128家,支持麦凯恩的仅有49家。对此,曹景行的一句评论颇值得玩味:“《纽约时报》支持奥巴马并不奇怪,但今天把小奥捧得太高的人,明天或许就会后悔。”
此次选举,白人对麦凯恩的支持率超过半数。上海美国学会会长丁幸豪教授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讲,一部分白人内心还是有失落感的,种族情结仍然存在。”
这次金融危机凶猛而来,使许多美国民众对共和党感到失望,他们对经济的关注度超过了对种族的关注,无形中推了奥巴马一把。丁幸豪表示,这次结果应该说是美国民众否定现状的一次公决,并不能看作是对未来新政的授权。
奥巴马上任后,要面对一系列棘手问题,如果他在百日执政“蜜月期”的表现不能让选民感到满意,那么今天的欢呼则又将变成另外一番景象。
“在危机中上任不能保证成就伟大,但它是一次机遇,正如林肯、罗斯福和杜鲁门遇到的情况一样。”哈佛大学政治哲学家麦克?桑德尔说。
罗斯福利用“新政”将美国从困境中拉了出来,奥巴马也需要采取新的政策措施,但扭转局面需要时间。罗斯福于1932年上台,从1935年开始,美国的经济指标才开始稳步回升;1936年底,美国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农业生产也有较大恢复。虽然奥巴马和他的过渡团队已经开始拟定政策细则,但具体何时才能见效,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在最后一段评论中这样说道:“打破种族界限只是第一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南北战争结束了,重建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