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在波兰南部奥斯维辛小镇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这就是惨绝人寰的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地球上最大规模的“杀人工厂”。根据历史学家们的最新研究结果,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存在的4年多期间,共有130多万人被关押,其中110多万人在集中营丧生。
奥斯维辛确实是纳粹犯下滔天罪行的铁证,然而到现在毕竟60年岁月已经过去,难道痛苦还不应随时间的潮水渐渐淡去?为什么还要年复一年地“纪念”奥斯维辛?我们为何需要苦难记忆?
对此疑问,一位保加利亚历史学家回答说:“因为过去是我们个人或集体特性的核心。如果我们没有自我特性意识,以及它所提供的对我们存在的证实,我们会觉得受到威胁和惊慌失措。”其实,集体与个人一样,当丧失了集体记忆时,就会“错乱”。作者强调,痛苦应该铭刻在集体记忆中,但这只是为了提高我们面对未来的能力。只有记住历史,才能面对未来。面向未来,并不是要忘却过去,“忘却”决不是通向未来美好社会的通行证。相反,永恒的苦难记忆才是通向美好未来的重要通道。因为有记忆,个人和集体才会对自己的过错、罪孽忏悔,才可能不重蹈覆辙;
而且受害者才有可能原谅、宽恕迫害者。1970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代表德意志民族和国家在波兰华沙的死难者纪念碑前长跪赎罪,得到了世人的谅解。对一小撮“新纳粹”的蠢动,深负罪疚感的德意志民族保持着高度警惕,不仅将其宣布为非法,而且毫无隐讳地将“大屠杀”(Holocaust)的历史真相告诉给子孙后代,
以防悲剧重演。德国人对过去的反省之所以深刻,因为它时时记住对自己给人类造成的苦难。而健忘的个人或集体,总会不断地重复错误、罪孽,难以自拔;
人类社会也将陷入“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悲剧循环之中。
在第59届联合国大会纪念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特别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邪恶得势正是因为好人无所作为”。他指出,在今天的世界就有许多类似的丧失人性的可怕事件正在发生,国际社会不应对此漠不关心,甚至予以否认。之所以不断有类似事件发生,很大程度是苦难记忆的淡化。只有记住苦难,苦难才不会重演。
“当过去不再昭示未来时,心灵便在黑暗中行走。”这是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一句名言。但想让“过去”昭示未来却并易事,只有对“过去”保有真实、鲜活的记忆,才谈得上让“过去”昭示未来。
奥斯维辛已成为人类苦难永恒的博物馆,其他种种人造的巨大灾难,也应成为人类苦难永恒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