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铭葆:天下无敌的两重境界

  

  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有一个强国梦。被侵略、遭欺凌的无情现实,使得有血性的中国人,无不期盼中华之崛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进而雄踞亚洲,傲视全球,重温当年天朝上国的旧梦。“文革”时期,诸如“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之类领袖的豪言壮语,我们都耳熟能详。天下无敌似乎成了我们追求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有两重境界的天下无敌,不可不细加区分。

  第一重境界,打遍天下无敌手。此处所说的敌,是可以抗衡的对手。由于一方实力过于强大,以致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对手。战国时期的秦国,当代世界的美国,都可以称之为超级大国,依靠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于一时。然而,以力服人者,人们并非心服,因而表面上的无敌,却有着潜在的敌对情绪和危机,以致防不胜防。秦王朝二世而亡,是以力不能服人的前车之鉴。发生在美国本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人们称之为不对称的超限战,是弱势一方对世界强权发起的挑战。尽管美国随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全力反恐,但是,这个世界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为安全,而是处于更多的恐怖袭击威胁之中。

  第二重境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孟子说过:“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孟子.离娄》)此处的无敌,是没有敌人存在,也就是我们当今所说的朋友遍天下。“敌”的本义是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那么,我们在处理利害冲突时,若是能够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正当利益,互谅互让,争取互利双赢,就可以化敌为友。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就一定要在化敌为友上下功夫。毛泽东曾经说过: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如果不是这样,搞什么四面树敌,四处出击,两个拳头打人,势必失道寡助,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我们曾经实行过的打倒帝修反,拒绝一切外援,其结果是给人民带来灾难,这个教训是应当牢牢记取的。

  《书经》有言:“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一个人,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不可没有实力,但也不能迷信实力。实力用在该用的地方,可以四两拨千斤;
用在不该用的地方,则是事倍而功半,甚至南辕而北辙。当今时代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时代,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我们应当牢记“仁者无敌”的古训,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要求,体谅包容,互利合作,尽可能化敌为友。果能如此,我们的社会氛围就一定会安定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就会在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大步前行。

  

  (2008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