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W.,Oller,,Jr.:第十五章,巴别塔与世界人——圣经人口统计学与语言学

  

  我们在研究圣经古人类学中,已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人性上,指出人是按上帝形像造的,与动物的创造完全不同。人的源头绝不是从类猿的祖先进化发展而来,而是一项为了永恒的特别创造。

  同样的情形也可用在人的社会及彼此的关系上。家族,国家,及民族,也不是从进化的环境去分析,好象人就像蜂与场拨鼠一样,而是要从上帝清楚的旨意去探寻。祂告诉第一对男女说:『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1:28同样的,在洪水之后,祂对挪亚重申原先的命令,说:『你们要生养众多,遍满了地。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必惊恐,惧怕你们,连地上一切的昆虫并海里一切的鱼都交付你们的手。』创 9:1-2所以,在以下的两章中,我盼望论到那些关乎人类社会的科学,尤其是其历史发展。这项讨论,将以某种程度触及本书范围之外的社会科学。但是,讨论将只限于历史科学中所有的资料(古人类文化学,人种学,考古学等)与圣经及进化论所说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一,考虑人类总人口的增长及其基本区分,该是一件恰当的事。后者,我们将看明,实质上是语言上的区分,而非种族上的区分。

  圣经人口统计学

  我们应该考虑的第一方面是对人口研究的人口统计学。其实,它主要的是那导致达尔文获得自然淘汰,适者生存结论的十九世纪初叶的马尔萨斯的人口研究。马尔萨斯说,人口呈几何级数增加,或指数式增加(人口每隔一定的年数加倍),而食物及其它补给品只是以算术级数增加。(那就是直线式,单位时间内的增加数为常数)这样,人口数目永远比能有的食物及补给品所能支持的更快,结果是许多人就必须生活在贫穷之中,若让其死去,情形就可能更好。这同样的态度在今天的生态学家及环境学家之间也同样流行,他们相信世界人口对世界资源说,已经过多,并且,它还在快速地增加。马安(Donald Mann)说:『一个愈来愈形成的共识是,在我们这个已经人口过剩的世界中人口继续增加,就会威胁摧毁古时人人都生活美满,不虞物质匮乏的美梦....愈来愈多有知识的人相信,那唯一的解决之道,在于阻止人口膨涨,并使人口膨涨的情形反转,好使人口最后停留在今天人口数目的一个合理的百分数上。』注一现在的世界人口(1983年)估计为四十六亿,但这项估计的正确性值得怀疑。而且,对地球能支持的最好数目的人口数目是二十亿左右(如马尔萨斯所说),或甚至比现有的人口还多得多,是一个争议性极大的问题。许多人说,这世界可以满意的维持五十亿以上的人口。

  但是我们在此的讨论不在于未来世界人口趋势,而在于历史中的人口膨涨速度。似乎难于解释,若人已存在于地球上一百万年左右,为何人口到现代才膨涨。为何地球今天才经验到人口危机,为何不在几十万年之前,在人在地上出现不久就经验到呢?其实,这是赞成圣经短暂年代一个强有力的理由。起先人可能认为,从亚当,夏娃开始的几千年的历史(或更正确的说,从挪亚与他的妻的时代算起)无法解释现在世界近五十亿的人口数目。但是其实,难处在于为何经历了这样长的时期,世界人口只有五十亿。

  情形若是如此,试想人类进化历史已一百万年,而结果只有目前的人口,是多么不可能。

  虽然直到现在,我们才有真实可靠的人口资料做为基础,但研究从前的人口,仍可以某种合理的模式,将这项模式的意义与现代趋势相比较,然后以那个基础的方式进行回头推算。为此目的,有几个可能的模式可用为研究,而这些模式都指出短暂的年代是合理的。将这项模式作极端的扭曲,才可以将人口统计配合进化论的年代。实际说来,所用的不是至少能配合所得的人口资料之合理的模式,而是用一个专为配合进化论设计的武断的模式。这一切都可以用下面对人口膨涨数学的考察予以说明。注二

  快速的世界人口膨涨

  假设世上开始的人口只有两个人,假设他们是夫妻,以后是父母。又假设每一家庭平均儿女数目(长大到成熟再结婚)是2c,c个男孩与c个女孩。接续的第一代,那么,就会有c个家庭(2c个人,加上两个仍然活着的人)。第二代,以同样的基础计算,就会有cx2c或2c2个人。第三代就会有2c3个人,如此推演下去。在n代结束时的总人口,假设没有人死亡,就可以计算如下:Sn=2+2c+2c2+2c3.....2cn (1)总数Sn可以直接计算出来.用c乘第(1)式等号的两边:Sn(c)=2c+2c2+2c3+2c4....+2cn+2cn+1减去上面的第(1)式:Sn(c)-Sn=2cn+1-2,或 Sn(c-1)=2cn+1-2除以(c-1),就可获得Sn的总数如下:

  Sn=2+2c+2c2+2c3.....2cn (1)

  总数??Sn可以直接计算出来.用c乘第(1)式等号的两边:

  S??n(c)=2c+2c2+2c3+2c4....+2cn+2cn+1

  减去上面的第??(1)式:

  S??n(c)-Sn=2cn+1-2,

  或 Sn(c-1)=2cn+1-2

  除以??(c-1),就可获得Sn的总数如下:

  但是,Sn所代表的人数必须减去自第一代死去的人数,才是实际的人口数。现在假设平均寿命以x代为代表。因此,到了n代已经死去的人,就会是那些在(n-x)代及更早代的人。这个数目是:

  因此,在n代时总人口数,将第(2)式与第(3)式结合,就是:

  第(4)式的总结表明了:第一个家庭在n代之后,当其平均寿命为x代,其儿女长大成熟,结婚成家的平均数目为2c时之世界人口。这个公式清楚地显明,在顺利的环境下,人口可以何等迅速膨涨。

  比如,假设c=2,x=2,那就是说,每个家庭平均有4个长大成家的儿女,每一对父母都活到看见自己的孙子代,在这样毫无不合理的情况下,表八就显明了由第(4)式所计算出来的各代的人口:表八——六口之家人口延伸计算

  最后的数目字几乎与现今的人口相等。因此,在这些条件下,只有30代,就能达到今天的人口数目。第31代的人口数目为65亿。

  下一个明显的问题是,一代的时间是多长?合理的假设是,平均结婚成家的年龄是25岁,35岁前生育4个儿女。那么,父母活到70岁时,就见到孙儿们出生了。这样,一代的时间约在35年左右。许多人认为一代的时间只有三十年而已。

  这个意思是,实际上整个现今的世界人口可能在30x35,或1050年中达到! 实际上达到今日世界人口,用了比这个时间长得多的时间,这显明,每个家庭平均的人口数目少于4个儿女,或者平均的寿命不到两代,或二者兼有。为了比较,让我们假设,每个家庭只有三个儿女,寿命只及一代,(那就是c=1.5; x=1)从第四式计算的结果,就如表九:

  表九:五口之家人口延伸计算

  在这样的条件下,就需要52代才可达到现今的世界人口。每一代35年,也只是1820年。显然,即使一家只有三个儿女,对人类整个历史也是太多。

  但是,平均说来每家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儿女,否则,人口会保持静止。人类历史不会太久是十分明显的事!圣经中的年代,远比起进化论者所说人类一百万年历史,更合乎实际。若以上十分保守的假设(x=1;
c=1.5)用在一百万年假设,28600代上,现在的世界人口应该超过105000!这个数目的写法是1后加上五千个零,无法想象的大。即使我们终于能够移民到其它的世界,在星际各处建造太空城市,也可证明在已知的整个宇宙里所能挤进的人数,最多无法超过10的一百次方!

  在另一方面,那完全依照圣经字面接受圣经历史而编成的乌社尔年代表

  (Ussher Chronology)??所算出的洪水年代约在4300年前。注三现今的世界人口,原先是从挪亚的三个儿子来的。创9:19以极端保守的假设说,一代为43年,因此,从挪亚至今只有一百代。要产生世界46亿的人口,(仍然假设x=1) 从第(4)式得:

  4??,600,000,000=2(c)100

  因此:

  c=(2,300,000,000).01=1,24(约为1又1/4)

  这样,平均说来,一个家庭必须有2.5个儿女,才能在100代之后使人口到达现今的数目。这个数字虽然保守,但显然十分合理,并强烈支持乌社尔年代表数目的精确性。但是,比圣经所说洪水后更长的年代,从人口看,就会显得十分不可能。一百万年,即使用同样的速率计算,所得的人口数也是102700。

  战争与疾病的影响

  但是,对于过去的大瘟疫及战争使人口不会依照所指出的速率增长的情况呢?人口是否可能曾在悠长的世代中保持静止,只在近代才开始膨涨呢?当然,我们无法学究式地回答这些问题,因为,我们没有早期的人口资料。我们只能说,我们一切所知道关乎人口增长的知识,是基于过去两个世纪的资料。在现代之前,没有可靠的统计数字。

  若地上的人口,只是在4300年前由两个人开始,要达到今天的人口,每年的人口增加率,只要百分之0.5就够了。这比今天所知道的每年百分之2.0增长率小许多。因此,为了长时期其增长速率可能低于百分之0.5的情形,已预留了极大的空间。

  而且,并无真实的证据显明,人口增长速率曾因战争或瘟疫而减缓。在经验人口高速增长的过去一世纪中,也见到历史中毁坏性最大的战争,及最大的瘟疫与饥荒。

  有趣的是,世俗对基督诞生之时世界人口最好的估计是两亿左右。若用我们的公式,使用十分保守的每家2.75儿女,平均寿命为每代40年计算,人口增长的起算点是主前2340年的两个人。计算出基督诞生时代的人口数是2亿一千万。

  或者,另以以色列为例,其起始于3700年前的先祖雅各。虽然在许多世纪中经过大迫害,虽然其大分部分历史没有国土,但以色列人保持了他们的以色列国民身分,现在的人口数约在一千四百万。

  我们若假设平均每家的儿女数为2.4(非2.5,以包容上述的因素)但仍假设其寿命为每代43年,这项人口就可以在3700年后达成。用这些数字,公式算出的今天以色列人口为13,900,000。注四因此我们作结论说,我们所实际知道一切有关现今或过去的人口资料,都能够在4300年前开始的基础上获得十分合理的解释,并为战争,及各种自然灾害保留了甚大的空间。但是,进化论者的假设,说人在一百万年前或更早出现,以人口统计来看,简直是荒谬。

  洪水前的人口

  依照圣经创世记第五章的家谱记录,从亚当到洪水,共计1656年。但是其人口常数与现在的大不相同。人的年岁甚高,并显然家庭人口众多。除了以诺在365岁时未经过死亡被接升天之外,创5:23-24所记载的九位洪水前先祖的平均年龄是912岁。所记载他们儿女诞生时的年龄,从65岁(玛勒列,创5:15;
以诺,创5:21)到500岁(挪亚,创5:32)。他们每一位都说是『生儿养女』,因此,每个家庭至少有四个儿女,或者更多。

  一项十分保守的假设为:c=3,x=5,n=16.56。这些常数相当于平均每家六口,平均每代一百年,平均寿命500岁。以此为基础计算,洪水时的世界人口为二亿三千五百万。这个数目多半低估了那实际在洪水中灭亡的人数。

  增长的速度可能比这项计算快许多,尤其是在洪水前的早几百年期间。比如,若平均每家人口数不是6人而是8人,每代是93年,不是100年,亚当受造后930年,他去世时的人口,就已经是2,800,000人。若以这样的速度增长,洪水时的人口就有1370亿!即使我们用现今世界的速率,(x=1,c=1.5),在挪亚的时代地上人口,也很可能超过三十亿。

  从这些计算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结论。第一,讲到亚当的儿子该隐娶妻,建城,或害怕人报仇的话并无问题创4:14-17注五。第二,洪水必然是一个全球性的灾难,才会达成将所有人类除灭的目的。

  千千万万的人可能在洪水中灭亡的事实,当然,并不是说,今天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尸体。无疑的,当洪水高涨时,人会逃到较高的山上,会是陆地动物中最后被水淹死的。因此,他们没有被埋在洪水的沉积层中。

  当然,可能偶而有人遭到没顶被埋,他们的骨骸最后变成化石。但是甚至这些化石大多数以后都未被发现。少数可能是洪水前的人化石被发现了,一些可能将来被发倔出来,但是这些必然十分稀少。

  缺少洪水前的人化石当然对创造论者说,并不像进化论者缺少人化石那样严重。(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人若实际上已在地上活了一百万年或百万年以上,在地上活过又死了的人、其数必然达无数亿之多。但是,史前时代的人的遗骸发现的极为稀少。这样多人的骨骸必然保存在甚么地方,若是他们曾经存活的话。

  从挪亚至亚伯拉罕的人口增长

  在洪水之后,洪水前使人长寿的情况继续了一段时期,人的寿命只是逐渐减少。挪亚活了九百五十岁(其中350年在洪水之后,创9:28-29)挪亚的三个儿子共计生了十六个儿子,并假设也生了同样数目的女儿。这样每一家平均有十个孩子。从洪水至亚伯拉罕出生,共计为292年,记录的代数是八代。

  到亚伯拉罕迁到迦南时,离洪水已经是四百年。那时,地上显然如创世记十二章至十五章所记载的,已有一些人口不少的城市及国家(埃及,迦勒底,腓利士等)。亚伯拉罕于175岁时去世,留下三个儿子。创25:1-8似乎可以合理的假设,在这四百年的历史中,假设是十代,平均每家的人口八人,平均寿命是40年一代的5代,或200岁。那就是说,用我们的公式计算,假设c=4,n=10,x= 5,亚伯拉罕时代的世界人口(忽视创11章中任何家谱不连续的地方)计算出的结果是,2,800,000。这个数目足以解释圣经及考古学对地球历史这个时期人口的推算。

  巴别塔似乎是在法勒出生时建造的,(法勒之名意为『分』,可能是他父亲希伯为记念当时分开的大事而起的名。创10:25)在洪水之后101年。采用上述同样的常数,此时的人口只是85人(用第(2)式)可能在创10:21-25节与11:10-16节的法勒的家谱中,至少少了一代人。在路3:35-36节相对的经文中,在亚法撒与沙拉之间,插进了该南的名字。

  若是我们假设,在抄写旧约中的家谱时,不知甚么原因删掉了该南的名字。但是他的名字保存在七十士译本里。路加就是从七十士译本中获得此项资料。这意味在洪水与巴别塔之间要加上一代。以此为基础,人口就是340人。

  这可能还是太少,但是假设的家庭人口为8人,可能对洪水后前几世纪太少。假设每家有十个儿女,巴别塔时代的人口就超过了700人,每家平均12个儿女,人口就为1250人。这些数字都假设是40年一代,因此,从洪水至巴别塔为3.5代。

  因为在创10章中提到70个国家的名字,是巴别塔造成分裂的结果。因此合理的推论是,在巴别塔时,有七十个家庭,都是挪亚的孙子与曾孙代。七十个家庭总共人数有800人至1000人,似乎能十分配合圣经所描述的巴别塔的情况。

  因此,我们作结论说,圣经的年代,从人口统计学看,都是十分合理的。偏离这些年代,比如需要迎合进化论的推测,都是十分不合理的,并是十分不可能的。

  从起初算起的人口总数

  虽然不可能决定精确的总数,但推测一下,自起初以来曾有多少人出生在世上,也是一件有趣的事。这种情形,只要我们能相当合理地估计出n与c,就可用第(2)式。我们注意到,若乌社尔年代表正确,现代世界人口必是出自两个人,n=100,c=1又1/4。若将这些数值放进第(2)式中,洪水之后出生的全部人数为160亿左右。

  在这个数字上还要加上洪水前的人口数。但在这方面我们只能猜想。n=11(一代的长度是150年),c=6(平均一家12人)是个相当合理的假设,那么总数是八亿七千万。我们也要有一些空间,给那些活过,死去,但自己没有生育儿女的人。这方面我们也没有适当的资料。为了这个因素将以上数目增加百分之二十,看来是合理的。

  因此,自从上帝创造亚当以来,出生的男女总数,可能在两百亿左右。

  当然,我们是假设乌社尔年代表大致是正确的。我们已经提到,在创世记第五章及第十一章的家谱中可能有不连续的地方。但这使年代增加的数目不会太多。大多数不连续之处既然都发生在洪水之后,,我们将创世的年代放得最远的极限是一万年前。在此种情形下,我们若是假设洪水发生于八千年前,假设一代的长度是40年,那么n=200。要现今达到现有的人口,c只要1.11左右,或每家有2又9分之2个儿女就够了。将这些数值(n=200,c=1.)放进第(2)式中,洪水后人口总数是三百亿人。因为上述的一些理由,我们还可以使这个数目增加到380亿。

  现在,假若我们更进一步考虑人可能从进化而来,约在一百万年前进入真人的地位。我们再同样假设一代为40年,第(4)式指出,所需要的c值,在0.001以下。这样,在一百万年中要达到现今的人口,每一家平均儿女数目,只需2.002。当然,若每一家庭只有两个儿女,人口根本就不会增加。以此为根据计算,过去一百万年人口总数,就会大到难于想象:三万亿。

  进化论者可能反对说,人口增加速度只是近几百年才急速增加。因此,让我们认为在基督时代的两亿人,代表人口正常的增长。这是人对世界人口能作合理猜想的最远古的年代。

  两万五千代达到两亿所需要的c值,可以算出为1.0007。在那个时期中出生死去的总人口仍然超过三千亿。

  因此,就是用最保守,我们感到完全不合理的数字,人的进化若是真实,在地上活过的人也至少有三千亿--几乎他们所有的人都活在基督降世之前,在有任何有关上帝的启示赐给人之前。

  一个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是:他们埋葬在那里?他们的骨骸到那里去了?一个更扰人的问题是:他们的灵魂呢?或有人说,所有这些计算并不能证明甚么,因为,没有人有任何办法知道史前时代正确的出生率,死亡率,及人口数字。当然,的确是如此。但是已知的人口增长资料可以完满配合圣经年代,而完全不能配合进化论的年代。

  科学家用模式的方式进行研究,尽力评估每一个提出的某种过程模式,看它对已知资料配合的程度如何。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有充足的理由作结论说,创造论者的短年代,远比进化论者百万年的模式,更能在配合已知的实际人口统计资料。依科学接受的评估标准说,它唯一的意思是,至少在这个问题上,创造论比进化论要科学得多。

  当然,也可用其它的人口模式。当然,也并没有人知道那一个模式最好,或假设的增长率是不变的常数。一个较简单的办法(如达尔文及马尔萨斯所用的)是假设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并假设在一个时候只有一代人活着。那就是说,在第(4)式中,假设x=1。这样第(4)式变得简单了:

  Pn=2cn------------------(5)

  从第??(5)式所得的结果实际上与第(4)式n变大时相同。人若想从每年人口增长的百分比的常数看,人口的公式可以写成:

  Py= 2(1+G/100)y---------(6)

  G是每年人口增长的百分数。Py是在y年之后的人口。从这个公式可以计算,要让世界人口在洪水后4300年达到现在的数目,G必须在每年百分0.5左右。这个增长速率只有目前每年增长百分之2的四分之一。

  当然,为了使结果与预先定好的数字相同,也可以依自己的意思订出家庭大小改变的速率。这就是进化论者要解释为何经过想象中悠长的历史之后,现在世界人口如此稀少的原因时所做的。但是,那依据所能得到的真实人口统计资料所构成最简单,最直接的人口模式,明显的与视之为真实历史架构的圣经年代相关联,当然整个世界人口,虽然起初都属于一个小群,但早已经分为各个国家,各个族群。何时及在甚么基础上,发生了这样的分裂呢?不同民族的发展属乎人种学的范围。

  语言的起源

  在考虑不同的文化,国家,种族之前,我们需要考虑各种人类语言的特别现象,因为前者是以后者为基础。无论一般语言的起源,或者各种语言的起源,进化论的理论家都无法提出一个使人可信的进化模式。圣经记载比进化论者所发展出来的任何东西都更合乎实际。

  在前一章中,我们在论到人性,尤其是人的自我意识时,曾简短的讨论到人的语言与动物所发出之声音有别。那唯一能解释人能以抽象,象征,及用符号思维,交谈的原因是,它是上帝创造的恩赐。人是依上帝的形像造的,而这就必须有神人之间交通的工具,因此,人与人之间也需要。

  那就是说,上帝计划要对人说话。而上帝也盼望人以赞美及借着对他人作见证响应。这就是上帝赋予人语言能力的崇高目的及功能。『耶和华对他说:谁造人的口呢﹖谁使人口哑、耳聋、目明、眼瞎呢﹖岂不是我─耶和华吗﹖现在去吧,我必赐你口才,指教你所当说的话。』出 4:11-12但是依照进化论者的猜想,人是怎样获得这项能力的呢?这在所有想象进化步骤中最重要的步骤,被认为是在地质年代中十分近代,使动物变成人的步骤,对进化论者说,仍然完全笼罩在神秘之中。那不能信服的辛普生(George Gaylord Simpson)承认说:『人的语言与其它动物交通系统完全不同。这在与其它动物所发最与人的语言相近,最常被称为语言的声音比较时,最清楚不过。动物所发出的声音,实际上只是叫声。它们反映出动物身体情况,而更常反映出的是情感状态。它们不像真实语言所行的,就是讨论抽象或象征的东西。』注六大量研究曾放在猿,猴的叫声上,想要从其获得一些线索,看这些声音是如何进化成人类语言的。但努力都是枉然。在这方面的一位领袖人物曾作结论说:『在这方面知道越多,就显出这些系统越不能帮助了解人的语言。』注七

    

    ??人会认为,若是人的语言真正是从动物向上进化而来,那今天最『原始』的部落就会仍然有最简单,像动物一样的语言了。但实际情形并非如此。从事布道工作的语言学家,如『威克里夫圣经翻译会』的人注八,以及研究各种文化的人类学者,都清楚地指出,这些部落的语言,都至少是与现代世上较文明国家的语言同样复杂。辛普生承认说:『即使最简单文化的人,也有高度复杂的语言,有复杂的文法及大量的字汇。』注九同样的结论可应用在所已知的一切古代语言上。无论是近代或古代,都毫无任何语言进化的证据。『从进化论的观点看,那最古老,可以辨认的语言,已经是现代,复杂,完全的语言了。』注十少数作者曾试图藉比较人及猿的下巴结构,及用有名的『重演论』(recapitulation theory)讨论语言的起源。这种天真的想法只是有力的显露了这项想法的无效。

  至于重演论,那认为小宝贝在学习语言时,重复了祖先语言的进化的想法,简直不值得反驳。依据辛普生的说法:『还有另一种尝试,现在看起来十分天真。那就是孩子对语言的学习。这是基于有名的,但刚巧是十分谬误的『个体发生』(ontogeny)会重复『系统发生』(phylogeny)的说法。其实,孩子并非发展出,或发明语言,而是学习一种完整的,与可能有的原始语言完全不同的近代语。』注十一因此,无论从那一个方向去研究语言的起源,人都进入了死巷。就是没有充分的证据或理论去解释它。

  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人原来是创世主创造的,赋予了与他人及与他的创造主交通的能力。这才能直接地,简单地,配合全部实际情形。根据圣经记录,人不仅受造拥有与他的创造主及与他的妻子交谈的独特能力,并受教要察看所有的动物,并为它们起名。这样,在活物之中,只有人能够衡量它们不同的特征,并认识到,它们之中,没有一个能『帮助他』创2:20。

  语言变乱

  关于人间之所以有这么多种不同的语言,圣经也同样的提供了充分的解释。若所有的人都像今天的进化论人类学者所相信的一样,祖先都是同一种人,他们原先就该都讲同样的语言。只要他们住在一起,或继续彼此交谈,人类就不可能发展出不同的语言来。

  因此,若人类学家坚持说,不同语言是由进化而来,他们就必须认为各民族长期孤立,同系繁殖, 近亲交配。这就是说,每一种主要语言必然代表一种主要的民族。因此,每一种民族必然有一个悠长的进化历史。并自然会假设说,某些人种比别的人种更进化。这种将种族与进化哲学自然的关联在一起,关系重大,构成了那在过去造成无数悲伤与伤害的各种民族主义政治及宗教哲学的假科学基础。

  但在另一方面,似乎明显的是,人间所有不同民族,部落,及语言,似乎在过去不太久远之时,有一共同源头。所有民族的人,都可以自由交配生殖,在本质上都同样聪明,都有受教育的潜能。即使是澳洲的土人,也有充分的能力,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并且,其中一些已经得到这项学位。虽然他们的语言彼此十分不同,但都可用语言学去分析,并且,都可以彼此学习,这样,显明了原先共有的性质及来源。实际上只有一种人--就是人类。实际上也只有一个种族--人种。

  虽然在基本族群中各种方言与相似的语言,(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无疑的是从起先共同语言逐渐改变而成,但不同语言的来源,却无法用进化论去解释。但是主要族群的语言在基本上如此不同,无法用任何自然架构去解释。

  只有圣经提供了适当的解释。原先,在洪水之后,『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创 11:1由于人联合反叛上帝,不肯听从上帝的命令,分散到世界各处去,仍集中住在原先巴比伦的地方。『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创11:9在那次分散中,所牵涉的家庭可能是七十个左右。因为从第十章那所谓的列国表中列出了七十个左右的族群。这些人原先为一千人左右,分为闪,含,雅弗,三大主要家族。『这些都是挪亚三个儿子的宗族,各随他们的支派立国。洪水以后,他们在地上分为邦国。』创 10:32在巴别的背叛,并非像人读雅各王译本创11:4节时所推想的,造一个塔直通天上那种不可能的事。在原文中并无『通天』的字。这段经文正确的了解,显然是指建造一个塔形的庙,献为崇拜天上的万象,联合所有的人,不敬拜上帝,而去事奉敬拜受造之物。罗1:25那最有效的阻止这种亵渎,强迫遵行上帝要他们遍满地面的命令的办法,就是变乱他们的语言。

  若是人不能彼此沟通,就无法彼此合作。原先语言的变乱所强调的,是现代人常常未想到的:那在人之间真正的分裂,并非地理的,身体的,或种族的,而是语言的。当人不再彼此了解,最后只有一条路,彼此分开。

  若是任何人想质疑这项对主要语言间差异的起源,就让他对所有实际资料提出一个更好的自然形成的解释罢。到目前还没有人能做到。显然其中牵涉神迹。背叛的严重性,使上帝不得不亲自干预。

  虽然主要语言组群彼此如此不同,使人无法想象它们都是从一个共同的祖先语言变化出来(除了如前所述,由于长期种族分离,使得各种族,进化至不同的阶段)但那所有语言都可用共同的语言原则去衡量,以及人可以学习其它种族语言的事实,就显明了一切语言原先有一共同的源头。世界最先进的语言学家左目斯基(Noam Chomsky) 相信各种语言虽然表面上彼此完全不同,但反映出人类共有的基本独特性。

  美国柏克来加州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施登特(Gunther Stent),曾将左目斯基的观念归纳如下:『左目斯基认为语言的文法,是一种决定某些声音与意义配搭的变化规则系统。它包括一个语意组件,一个语音组件,一个语句组件。表面结构包括的是语音组件资料,深处结构则包括语意组件资料,而语句组件资料则将表面与深处的结构配搭起来。因此,那在人类历史中,或说自建造巴别塔之后发生最大变动的,只是语音组件。』注十二无疑的,巴别塔对施登特与左目斯基,只是比喻性的。但是,这项比譬十分恰当,因为那在巴别塔神迹所造成的混乱,的确提供了人类语言现象唯一有意义的解释。

  这样,语言的语音组件(或说其表面形式),乃是与各种意义相关联的声音。某一民族就借着这些声音实际彼此交谈。每一个语音都与其它族群的不同。因此,一个族群不了解另一个族群。但是,在语意层面上,就是深处结构上,那『宇宙性的文法』(里面的人!)这两个族群在基本上同样的都有要用语言表达的相同的思想。在巴别塔上帝所变乱的,只是语音,或语言的表面部分。因此,虽然人人都有同样的基本逻辑,及对经验相同的了解,但却不能再在一起工作。这样,最后他们也不能再住在一起,只是因为他们不能再彼此沟通。

  有意义的是,在各古代国家也有类似巴别塔故事的传说。甚至在原始的部落中也有。虽然这些传说不像洪水那样普遍,但许多族群都真有传说讲到从前有一个时候所有的人都讲同样的语言,直到神明惩罚使语言变乱。

  因此,接受圣经的巴别塔语言变乱记录,视为世界各主要语系来源的说明,是有充分理由的。进化论者诚然并无更好的答案。现代科学家不喜欢接受的唯一理由是因为它是一个神迹。但是,要说那是不可能,不仅是否认上帝的全能,也是说,科学家对语言性质的知识,超过了他们实际所知道的。

  现今还没有一个人了解脑子,及其对语言的控制。因此,没有人了解使不同群族将观念与不同声音相关联时脑子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何种生理变化。可能将来的研究为语言现象带来亮光,但在此时,最好的解释是,上帝的确『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创 11:7

  语言、种族与进化论

  与一般基督徒的意见相反,挪亚的三个儿子--闪,含,雅弗--并不是构成三个民族,而是构成三个系列的国家。比如在这三组人中,都有浅肤色的人种,也有黑肤色的人种。当各种部落分开,不得不同系繁殖, 近亲交配到相当范围之时,种族的特征可能就相当快发展出来。

  我们可以相信,上帝在第一对男女里面放进了一些遗传资料,使他们的子孙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生理特征。这些特征的分配情形,如孟德尔遗传统计原则(Mendelian statistical principles of inheritance)所描述的,在一切自由配偶人口中,多少是任意的。其实,那些遗传学家今天所称之为显性的遗传基因,会要依这些显性基因,保持所有人的外表,有相当一致的结构。那隐性的各种遗传特性,虽然存在于基因中,可能发生作用,但常会一起隐伏起来。

  但是,当人因巴别塔上帝所放下的语言障碍被迫分裂为十分小的人口群组之时,许多这种隐性的遗传基因,就有机会第一次在各部落生理特征上显明出来。

  从实验已经得知的事实是,数目小的人口比数目大的人口变化得更大,更快。至少在动物遗传的观察是如此。这方面的一位权威人士杜本章斯基曾说:『那创始者原则是「由少数原先只带有母人口少数基因的创始人,....建立新人口。」创始事件之后必然随着的是,一代或数代的近亲繁殖。....在从数目小创始者发展出的实验人口中自然淘汰的结果,比从数目较多创始者所得的结果,其变化较大。』注十三当然,人已经在许多动植物身上,用人工淘汰及孤立繁殖,完成过同样的事。比如,家犬庞大数目的种类,显然都是由一个狗的祖先在过去少数几千年中,经过选择性的育种过程而来。但是,若让这各种狗随意自由交配,杂交的结果,又会回到同种类型的杂种狗。其它纯种的动植物情形也相似。这种在数目少情况中近亲繁殖造成迅速变异的现象,最先被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及分类学家梅耶恰当的称为『创始者原则』。『我的理论所根据的基本事实,是一项验证过的实际情形:那就是在一个超品种中或在一个品种组中有着高度相异的个体或种类时,它总是存在于孤立范围的地方。....我的结论是,基因上任何剧烈改变,在较小的创始者环境中,比任何其它的环境更容易。』注十四

  当然,这种快速的变异,或『基因的重组』,并非进化,只不过是将已经有的遗传因子,实际上,是将上帝为那一类所造的遗传变异的潜能重新组合罢了。洪水之后每一种动物数目少,无疑的造成了动物各种新品种的迅速发展。同样的,从巴别塔移居到各地的人口少,近亲繁殖的家族,也可能各个发展出新的特征--甚至发展出所谓『种族』特征--成了他们后裔的特性。『更精确的说,愈来愈多的证据显明,其它因素若保持相等,种族形成的速度与人口的大小成反比。这就是为何在创始者人口中种族形成如此迅速的原因。而散布广阔的人口,在进化上则保持在停滞中。』注十五因此,在人的遗传密码中有着足够的变异,借着创11章所描写的方式,就是借着语言变乱而使人强迫分开的方式,就能在少数几代中发展出许多不同的特征来。

  但是,人若接受进化论的种族起源解释,注十六就必须假设种族隔离,突变,及自然淘汰,以发展出每一组不同种族特征的长期进化历史。

  『决定一个人的主要的种族分类不难:直发,黄色皮肤的东方人,卷发黑皮肤的非洲人,及发质细柔,白色皮肤的高加索人。我们若详细分析我们的印象,我们发现,它们归纳起来为少数可见的几样:肤色,发色与样子,颜面的形态,眼皮,鼻子与嘴唇。』注十七这些显然是表面的特点,可以容易的,以圣经所讲巴别塔分散之后,人数少的家族近亲繁殖记录去解释。若这些遗传特征都已潜存于人受造的遗传基因里。就只需少数几代此种隔离,就能让这些潜在的特征浮现,在某一种族中成为显性。

  但在另一方面,要每一个种族藉达尔文所说之突变,竞争,淘汰的过程发展出这些特征来,就需要悠长时间的隔离。权威人士估计至少为五万年的隔离。注十八而如此长的时期(是已知文明的存在与可靠之记录的十倍)就必然意味着,不仅在身体上,在心智道德官能上也会进化,因此,进化出来的『各种族』,在智力道德上,也就会彼此有着差异。

  结果,进化论--尤其是达尔文及拉马克的变种--已久被认为是种族的科学基础。所有十九世纪的进化论者,实际上说,达尔文,赫胥黎,并所有二十世纪头二十五年其它的进化论者都信心十足的倡导白人优越的说法。

  那以进化论为基础最恶毒的种族哲学,可能要算希特勒的纳粹主义了。其背景可特别在达尔文同时代的那位欧洲最具影响力,德国进化论倡导者哈艾克(Ernest Haeckel)的教训中看出来。『哈艾克与达尔文社会主义者一起着手要证明自然律的非民主的,贵族性质,直到他于1919年去世时为止。哈艾克特别助长了那时德国特有的思想,构成了国家社会主义的温床。他成了德国种族主义,国家主义,及帝国主义的主要理论家。』注十九希特勒如此醉心于进化论,使他愿用德国人的性命为种族优越而战。『希特勒认为争战是达尔文学说人类生命的原则,促使人人去统治所有其它的人。若无争战,他们就会腐败,灭亡。....甚至在他1945年的败北中,希特勒也表达出他相信强者生存,并宣称斯拉夫民族已证明他们比其它的人强。』注二十一希特勒除灭犹太人的手段,在他自己的思想里,只是好科学,是达尔文理论的应用。一位普度大学犹太籍的生物学教授曾论到这一点说:『我不说,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带来了这次大屠杀,但是我无法否论,进化论及其所造成的无神论,导致那使大屠杀可能的道德气候。』注二二因为普世对希特勒民族主义的极端厌恶,现代进化论者,除了极少数之外,现在都扬弃了达尔文进化论在民族主义方面的意义。这也是近代重新相信灾变论及快速进化,以代替天律不变说及缓慢进化的原由。这项发展,如我们所明白的,不是基于证据,而只是因为缺少证据,又不想借重圣经去解释而想出的一种办法而已。

  但是,对所有已知的,被错误夸大为人类不同种族进化观念的有关语言,身体外貌差异的现象,圣经所说原先上帝特别创造,洪水,人在巴别塔分散的记载,已提供了满意的解释。

    ??

    ??——————————————————————

    ??注一:Donald Mann, "The Population Debate: Growth means Doom," Science Digest 91(Apr 1983): 79-80. Mann 为Negative Population Growth, Inc. 的理事长.

    ??注二:虽然在此所用的只是简单的代数,任何读者若觉得难得理解,就可跳过只看计算的结果。

    ??注三:这是假设创11章中的家谱中没有任何中断。因为,这样不连续的情形可能存在,尤其在法勒的时代,因此,我们的计算在此是最保守的。

    ??注四:这些假设,显然过于保守,至少对以色列人的前数代是如此。因为雅各有十二个儿子,在出埃及时,他的子孙已达两百万左右。民1:45-47

    ??注五:该隐或他的兄弟必定娶了姐妹为妻。没有其它的办法执行『生养众多』的命令。有人想回避这项推论,提出说,该隐娶了一个亚当之前的一个民族的女子为妻,那女子或者只是半人。而这解释了该隐后裔退化的原因。但是,这样,这问题只不过变换成:『塞特的妻又是从那里来的呢?』

    ??注六:George Simpson, "The Biological Nature of Man," Science 152(Apr 22, 1966):476

    ??注七:J. B. Lancaster in The Origin of Man, Symposium ed. by P.L. Devore(New York: Wenner-Gren Foundation, 1965).

    ??注八: 作者的女儿 Kathleen Bruce, 与她的丈夫Leislie Bruce,(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就是在新几内亚西北部这种原始部落工作的威克里夫译经会的工作人员。依进化论论的定义说,那地方的人是『石器时代』的人。但是他们是分十分聪明,风度优雅的人,其社会结构十分复杂。

    ??注九:George G. Simpson, "Biological Nature", p.477.

    ??注十:同上.

    ??注十一:同上

    ??注十二:Gunther S. Stent,"Limits to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Man," Science 187(Mar 21, 1975): 1054. Chomsky并非创造论者。不相信圣经记录。但是他的分析却与圣经不谋而合,而与进化论的各种解释背道而驰。

    ??注十三:Theodosius Dobzhansky, "Species of Drosophila" Science 177(Aug 25, 1972):667

    ??注十四:Ernst Mayr, "Speciation and Macroevolution", Evolution 36, no.6 (1982): 1122.

    ??注十五:同上,p.1129.

    ??注十六:以圣经为基础说,没有所谓『种族』。这完全是一个进化论的观念,是一项进入新品种的次品种。

    ??注十七:L.L. Cavalli-Sforza, "The Genetics of Human Population,"Scientific American 23 (sep 1974):85.

    ??注十八:同上,p.89.

    ??注十九:Daniel Gasman, The Scientific Origins of National Socialism: Social Darwinism in Ernest Haeckel and the German Manist League (New York: American Elsevier Press, 1971), pp. xvi, xvii, Haeckel也因推展现在已被驳斥的『重演论』,将个体发生与种源发生相关联,及他所绘不实的所谓胎儿相似图而出名。

    ??注二十:同上,p.168

    ??注二一:P. Hoffman, Hitler"s Personal Security(London: Pergamon, 1979),p.264.

    ??注二二:Edward Simon, "Another Side to the Evolution Problem, "Jewish Press(Jan 7, 1983), p.2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