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物理教学


  摘 要:新一轮课改要求,教学要贯彻核心素养教育,把核心素养教育落到学科教学中。基于目前新理念的要求及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从教学实践出发,物理课堂教学应做三方面的转变。
  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教学;教育功能
  一、从单纯重视物理知识教学转变为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并重
  物理教材的编撰是以知识为线索的,这种编排方式导致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落实知识上,而忽视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防止这种倾向,要求物理教师在设计及开展教学时,始终以素养为导向,将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有机结合在教学活动中,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
  以“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为例,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通常是:教师简单举例说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讲解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简单演示弹簧秤对拉实验后,就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了,随后是各种形式的习题训练。这种教师一步到位的讲授加训练的教学,貌似高效,其结果是学生理解不深刻,掌握得也就不牢固,更没有科学思维的培养。以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流程优化为:教师通过与站在滑板上的“大力士”学生拔河比赛这样的引入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随后设置不同情景下的实验:固体、液体、气体,直接接触、没有接触、不同性质等等,得到任何物体之间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后,再让学生交流、探讨,教师适当引导,这样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就可清晰入脑;接下来让学生手拍桌子(力度从小到大)。学生交流感受,理解,多种关系得到讨论:大小、方向、共线、性质、两个物体间、同时性等等关系。教师引导:从三要素的角度,先分析大小、方向和共线三个问题;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讨论交流,完善方案、动手实验探究、交流,总结实验结论逐一展开。最后教师通过DIS系统演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进一步揭示相互作用关系与运动状态无关。优化后的物理问题是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出,学生的探究历程,形成科学深刻的结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让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从单纯重视教学内容的学术形态转变为挖掘其内容的教育功能
  物理知识外显的是其学术形态,它揭示的是知识的表层意义,而物理知识内隐的教育形态,就是物理学科知识隐藏着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更有意义。
  例如:汽车刹车问题是高中物理常见的学科知识问题。我们将某习题优化后这样呈现:一辆大货车超载后的总质量为50T,以54km/h的速率匀速行驶。司机发现红灯时刹车,货车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5m/s2(不超载时则为5m/s2)。这就把汽车行驶安全与物理学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物理与社会的关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合理分析,在本题中,他们就能深刻理解为什么不能超载、酒驾、开车打电话等等,有利于他们对科学、社会的正确态度及责任心,养成良好的探索习惯,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从单纯着眼结论应用转变为重科学思维过程的培养
  重视结论应用(习题训练),轻视思维过程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科学思维作为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例如,在“电磁感应定律”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定律应用,只关注学生的解题、考试情况,而将电磁感应定律发现过程中思维方法(对称思维、逆向思维、推理论证等)略去不讲,失去了提升学生素养的价值。
  我们做如下优化,对提高学生物理素养将起到更好的作用。
  教师首先演示利用地磁场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实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师生共同复习回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磁通量等概念。引出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出探究任务;实验探究环节,提供器材给学生,投影实验目的:哪些方法能产生感应电流,请小组内互相探讨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学生体验亲自动手设计的乐趣后,各组间简单交流做法:①所选的实验器材;②实验操作方案,教师再出示表格规范实验程序。请同学互相借鉴继续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并提醒把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在表格内。交流反馈环节,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找规律,明确S指的是哪个,是B变,还是S变,或者夹角θ变;而Φ=BSsinθ,水到渠成地推出就是Φ變化才产生了I。
  这个教学流程,学生经历了认知冲突—积极猜想—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分析归纳—交流反馈—得出结论—实践应用的完整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亲身体验。他们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从而对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导的物理教学,教师应以身作则,转变观念,真正以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目标,关注学生个体,改进教学方法。这也是体现物理课程价值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查文青.浅析物理教学的问题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
  ?誗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