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高考下提升作文教学的策略
摘 要:写作一直是困扰很多学生的难题,因为占分高,考查的语文素养要求高。而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是:关注学校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紧扣时代脉搏、折射社会生活。因此,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思维的广度,增加学生的生活积淀,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新高考;情感写作水平;思辨性;时代生活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而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强调对传统文化、社会人生、时政热点的关注。那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作文课堂的有效性?下面我就“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粗浅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情感体验,抒发真性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实感”就是作文的生命。“感情真挚”就是要求学生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并传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要求写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从平凡中挖掘不平凡、用生活琐事讲述深刻的道理。
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如父子情、母女情、兄弟情、同学情等。如学生的习作:
十六年来,很少看见他那满是沟壑的脸庞上泛起笑容。久而久之,与父亲之间便多了一层隔膜,父子相对时就是沉默。直到那一天……
清晨的古镇笼着一层淡淡的烟雨,温润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香。车站,父亲默默地收拾行装,我伫立在一旁。时间在分分秒秒中流逝,可我并未注意到父亲双手的颤抖。发车了,后面的车笛声催我向小镇告别。我拿起行李,走向车。回首间,目光再一次呆滞。父亲早已泪眼婆娑,泪儿奔涌出他的眼眶,我想也没想地冲上去一把抱住父亲。父亲用那坚实的臂膀紧紧地抱住我,生怕我离去,眼里的沉默早已消失,泣不成声……缕缕情丝伴着朦胧的烟雨纷飞,洒落到天涯海角……在离别时,我们都没有再沉默。
上面的作文片段,抓住最让人动情的生活细节,感动瞬间,渲染之、凸现之,写父亲时,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致刻画,感人至深。
二、注重讨论辩论,激活思辨性
理性的文字能给人以启迪,使其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在常规教学中,加大对作文材料的研习训练,还可以创新思辨型训练的方法,开展思维激活活动、课堂辩论、撰写小论文等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引导学生使用归纳、比较、概括的方法,对材料进行整理,提炼、概括其中的观点。这个提炼、概括的过程就是思辨的过程,提炼、概括的结果代表着思辨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引导学生学会批判考证、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选择、甄别材料,这是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基本方法,也是衡量作文的深刻度的关键。
引导学生根据材料来分析、评价事件、人物等,引导学生紧扣材料的中心,多种角度分析问题,能够有逻辑、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针对2016年全国三卷作文题:小羽的创业故事,学生讨论得出:
1.建立市场规范,遏制假冒伪劣,变“堵”为“疏”,规范市场,用胸怀和眼界开拓市场,用规范为发展开路等。
2.分享精神成就更美好的人生,共同富裕彰显更大人生价值。
3.用胸怀和眼界开拓市场;用规范为发展开路。
4.变“苦守”为“放手”,规范市场,遏制假冒伪劣等。
三、注重广泛阅读,提升丰富度
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空洞,素材贫乏,毫无新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丰富自身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2017年高考全国卷二卷作文题,引用了六句名句,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这六句名句,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勇于担当等丰富内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传承不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要写好这篇作文,没有传统文化的积累根本无从下笔。
如2016全国卷二卷的“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它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阅读与积累,丰富的语文素养,方能写出深刻、独具个性的文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老师需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增加阅读量,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
四、关注时代生活,体现新颖性
今年高考全国新课标一卷的作文题,提供的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接地气,时代感极强,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针对考场写作的实际情况,新一届考生在备考时不仅要研究高考作文怎样写,还要看到高考作文命题背后的导向。
提倡学生平时关注时政,关注社会,拓宽视野,鼓励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并鼓励学生有感而发,写出小时评。针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累计吸引了近4.5亿人次观众观看,《朗读者》播出后也引发社会热烈反响的事件,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学生讨论后归纳出文化节目火了的意义:
1.它抚平人们内心的浮躁,让人静下心来品读诗词经典,享受内心的宁静,提升人心灵境界。
2.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诗词就是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陶冶了人的情操。诵读诗书让自己心灵清澈、内心丰盈。
3.诵读诗词就是传承经典、传承的传统文化。
4.它使我们的民族大气磅礴,它使我们的生活诗意盎然。
5.它是我们每个人的骨气和底气,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文化自信源源不绝的动力。
针对杭州公共图书棺零门槛事件,请将你的看法写一篇评论。学生讨论后归纳出:
1.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2.公共服务应惠及全民。
3.弱势群体的权利也需要尊重,尊重弱势群体,“尊重受众”“尊重他人”“尊重身份低微的人”。
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多尝试、多储备、并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热点,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长期坚持一定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张荣.浅谈高中语文学科高考备考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25):67.
[2]赵芳.新課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夏云礁.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语文,2015(6):88-89.
?誗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