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
我是一名太原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教师,我们的工作就是送教下乡,记得那是2017年的秋天下乡时,我在太原市娄烦县。有一天所在村庄的村委会门前出现了几个年轻人,他们手里提着五颜六色的颜料桶,拿着画笔,走到村里仅有的几条街巷中,拉开阵势,不一会儿,就在雪白的墙上画起了画,画的是《二十四孝》图。原来这是村委会为了完成上级领导精神文明检查的工作。雪白的墙上图文并茂,《二十四孝》原原本本搬上了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
一、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我们的行为从中得到领悟和思考。“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植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我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孝感,从古至今传为佳话,让我们从中去领悟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但是时代在变,我们的文化也要跟上时代的精神要求,《二十四孝》中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能让我们追捧和领悟,我们要懂得从中筛选,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原文是:“最让我感动的是“恣蚊饱血”,故事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个叫吴猛的八岁小孩,家里很穷,买不起蚊帐,所以,夏天的晚上,有再多的蚊子咬他也不驱赶,他认为,如果把蚊子赶走,那么,蚊子就会咬他的双亲。”作者觉得很感动,我觉得要商榷一下了,生命本应不分等级、长幼、贵贱、一律平等,所以“恣蚊饱血”现在是不可取的。在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什么是《二十四孝》中的糟粕?我认为《二十四孝》是那个封建时代对于孝子的解读,是封建时代人生活的必备范本,它里面有些个别内容是宣传愚孝的,具有反人性做法的。譬如其中的一则故事说家有年老双亲需要赡养,然而生活拮据,“孝子”把自己的儿子埋葬节省口粮,结果感动上天赐予他金条。我们现在看来是很荒谬的,这是传统文化的“糟粕”,不宜继承,理应丢弃。我们要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学会鉴别。
二、宣传传统文化 创新时代新风
课外宣传传统文化要当成是课内教学工作的延伸,乡村文化具有很浓厚的传统特点,农广校既然已经下乡,我们就要把教学带到乡村,就要占领这块阵地,把课内的教学工作延伸到课外,课堂上教农民学员学习农业知识,课下带领农民学员学习传统文化,用行动迎接上级领导的精神文明检查工作,编写现代的《二十四孝》,例如1给父母端饭。2给父母做按摩。3给父母做顿饭菜。4不对父母发脾气。5经常赞美父母。6定期给父母打电话,不挂断父母电话。7清楚父母的生日、年龄、并在生日送祝福。8远行时,一定及时向父母报平安。9有耐心听父母唠叨。10理解父亲的沉默。11理解父母不可改变的节俭习惯。12节假日回家探望父母。13家里事尽量听父母的。14尊重父母喜欢的生活方式。15陪父母散步。16让父母知道你常因他们自豪。17像关心孩子一样关心父母的健康。18有空坐在父母身边听他们讲故事或讲故事给他们听。19不定期给父母买点小礼物。20偶尔在父母面前撒娇。21学习工作偶尔听听父母的意见。22和父母一起旅行。23给父母洗头洗脚剪指甲。24做到以上二十三点。用身边的、结合自己的具体事,编出的新《二十四孝》,好记又好懂。这样既有当地特色、又有自己特点的现代 《二十四孝》极大丰富了上级领导检查的精神文明内容,同时又实实在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三、在名言警句中理解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农广校语文教师,要有效地利用教材,深研教材,把生活中的孝进行升华。高中语文教育中,无论诗词、散文、还是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优秀的篇章,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特有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还含有许多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警句。对于这些经久不衰的,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名句、警句,教师应该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提高学生鉴赏水平,理解一种大孝,学习一种高尚的人品。例如,在屈原的名篇《离骚》中,就出现了不少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衰民生之多艰”可以让学生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可以让学生体味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人生追求;“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可以让学生感受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高尚节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可以让学生理解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执着精神。在教学中,就這篇课文的名句,通过解析,对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无疑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教材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名句,通过背诵,传统文化已深深烙印在我们心灵。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