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有误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因而对于养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养生方式和方法更是门类繁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基于对中医药的信任,选择中医药养生。但是,由于有些人的中医药知识匮乏,往往走入了中医药养生的误区。

养生就要补?


  不能简单地以补养生,名贵中药不一定适合你
  经济条件好了,很多人选择“进补养生”。各种各样的名贵中药,比如鹿茸、虫草、西洋参、高丽参等药物,或泡水、或泡酒来进补。这些药物的確很名贵,也的确是补药,但是人们恰恰忽略了一点——身体是不是需要?通常来说,大部分健康人是不需要补的,就如同装满了气的轮胎,你如果再继续给它加压打气,结果是很可怕的。
  很多人会说,我的身体是亚健康。当前由于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食物添加剂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很多人的身体机能处于亚健康状态,会出现诸如乏力、汗出、失眠多梦等各种各样的症状,此时可以选择中医药进行调理。但是,受困于中医知识的不足,往往有很多人认为乏力就是气虚、汗出就是阴虚或者气虚、失眠多梦就是气虚或者血虚等,想当然地选择中药进补,从而越补越虚。
  中药的应用有严格的标准,张仲景《伤寒论》用药很重要一条原则就是“有是证用是药”,而我们所谓的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是中医师经过对患者望、闻、问、切四诊之后,综合分析而得出的一个判断,并不是简单地套用,所以不能简单地以补来养生。

中药没有副作用?


  治病就是运用药物的偏性来调整人体功能的偏差
  随着人们对各种药物、生物制剂副作用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药,加之很多医药产品的宣传,将中药的副作用几乎忽略,给人一种“中药是纯天然的,中药是无害的”认识。
  我们应该知道,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是药物,其治病的基本思想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以偏治偏”,就是运用药物的偏性来调整人体功能的偏差,所以药物本身它是有治疗作用的,虽然按照现代药理研究,大部分中药是没有肝肾毒性的,但是并不代表它是没有副作用的。
  这就表示,中药如果应用不当,也会造成机体功能的损害和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