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生跑跳练习中的踝关节的作用
一、前言
在教学、训练,从中发现小学生的跑跳基本活动能力较差,体现在稍微多跑多跳就出现踝关节的酸胀、疼痛、甚至扭伤而中断继续训练。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踝关节本身的生理解剖特点决定,再加上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即小环节的力量较弱以及学生跑跳的基本技术较差所引起。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的有关“踝关节在跑跳运动中的影响及作用的分析”的经验,有不对之处请多指教。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哲商小学四、五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观察法、询问法、数据统计法、综合分析法。
三、分析与对比
(一)从踝关节的生理解剖特点看
踝关节的结构是由胫骨、腓骨的下端和距骨组成。踝关节囊前后薄而松弛,两侧较紧且有韧带加固、外踝长、内踝短、外踝韧带较薄弱,属于滑车关节。由于踝关节的距骨滑车前宽后窄,内踝高于外踝,具有一定的侧向运动,关节稳定性能较低的特点,稍加外力就易引起踝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当人体跑跳时,踝关节灵活的屈伸以适应活动的需要,其特点是既能负重,又灵活,且易受伤。由于小学生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及小肌肉群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控制不住身体平衡,如果在跑跳中不注意正确的落地,正确地用力,易引起慢性损伤和急性扭伤,从而直接影响正常的学习和训练,最终影响跑跳成绩的提高。
(二)从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看
小学生大多数年龄在10-12岁左右,正处在生长发育前期,但他们身体的发育相对不稳定,不对称。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全,一般身体素质发育不全面,大肌群发育较小肌群快,神经协调和平衡肌肉收缩机制尚不完善,动作技术不稳定,此阶段的学生身高和体重的生长速度较快,而相对小环节的踝关节力量增长较慢,形成踝关节处在一个长期承受较大体重,较大负荷的活动之中。另外,小学生大脑皮层中枢神经兴奋占优势,易扩散,注意力不够集中,意志薄弱,表现在练习中比较盲目地乱跑、乱跳。不管跑跳技术是否正确,也不管踝关节是否能承受,待停下来后发现踝关节有疼痛时,就败下阵来,一动不动,能坚持的练习也不做,从而使系统的学习过程受到影响。
(三)踝关节在跑跳运动中的位置和作用
1.跑时踝关节的正确位置和作用
跑是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基础项目,没有正确的跑的技术和跑的能力,就不可能提高体育专项素质。因此,跑时踝关节的正确位置和正确用力显得非常重要。起跑时应用前脚掌支撑地面,脚跟稍抬起,踝关节成背屈状。当跑出时,两踝交替迅速用力蹬伸,并积极用前脚掌“扒地”加速。途中跑前腿抬腿时踝关节应在小腿下方自然上翘积极缓冲“扒地”,后蹬时,踝关节应充分蹬直至脚趾止。
2.立定跳远时踝关节的位置和作用
立定跳远项目是体现学生弹跳素质的一个标准。反复跳跃对踝关节的压力和负荷较大,同时,踝关节的力量也对立定跳远起着关键的作用,立定跳远预备姿势时,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双踝脚尖向前。预摆时,当双臂上摆身体上拔时,双踝配合提踵,下蹲时,膝关节弯曲,双踝成背屈压紧状态,起跳时,随腿部、腰部发力后,踝关节配合做积极有力的蹬伸直到脚趾末稍。落地时,随收腹举腿伸小腿后,双踝应尽量痈伸,用脚后跟先落地,向脚尖方前压,站稳。
综上可见,踝关节在跑跳运动中的正确使用及力量发展不能忽视,应在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贯穿始终。以下是二个年级的对比情况。
(1)对照组踝关节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学生首先是出现跑跳技术和方法的错误。很多学生不会跑,有用脚跟跑的,有用全脚掌低重心的踏步跑,还有很多习惯性地“外八字”和“内八字”跑。继而,发现学生练习积极性下降,笔者通过询问、调查,发现是由于长期跑跳技术方法错误,因而很多学生出现踝关节肿大、疼痛、甚至扭伤等慢性和急性伤痛,然后,根据学生踝关节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比,从中得出踝关节在学生跑跳运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实验组踝关节情况
通过对照组上课时对学生踝关节的种种情况的发现,本人在实验组教学,训练中特别重视踝关节的正确使用及保护,并在教学、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强发展踝力量,从而得到较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第一步:课前教育,明确技术概念
第一次课时,老师首先向学生进行课前教育。讲述由于跑跳时脚的着地点是在身体重心投影点前面,因此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对跑跳会起阻力作用。所以,在进行跑跳时,应该采用正确的着地方法,尽量缓冲脚着地的作用力,以减少把作用力对踝关节的损伤,使学生明确道理,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并了解、掌握踝关节的正确使用方法,建立正确的跑跳技术概念和掌握正确的跑跳技术动作。
第二步:课中时刻提醒,建立正确动力定型
课中,老师应密切注意学生在跑跳时踝关节的正确位置及落地方法,不放过一个错误的技术动作,时刻提醒学生采用正确的跑跳技术。课中的每项活动,包括走动及慢跑都要注意跑跳技术的正确。教师可采用边示范讲解同时带领学生一起跑跳,做到眼勤、嘴勤、示范勤,使学生慢慢形成正确的跑跳技术。
第三步:正误对比,强化正确跑跳技术
老师应对个别踝关节错误较严重的学生进行“典型”教育,采用正误对比教学法,挑选几个正确的作“代表”,和那些错误的“代表”一起跑,一起跳,然后教师叫全体学生一起看,一起评价,并指出各自的正确与错误,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形成正确的跑跳技术。
第四步:采用多种手段,加强踝关节力量
教师应把发展踝关节的力量贯穿于整个教学与训练之中,有计划、有目的多安排发展踝关节力量的练习,如在进行跑的专门练习时,每次练习都强调从提踵开始,并在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时特别提醒关节的位置及用力方法,在平时慢跑及行走时都注意有意识体会用前脚掌扒地进行。在素质训练时安排各种力量练习,如:脚尖走、脚跟趟、脚外侧走、脚内侧走、原地提踵、负重提踵、跑跳步練习、跳台阶、单脚跳、跳绳、直膝跳、沙坑快速连续跳、弓剪步交换跳、多级跳等。
四、结论
踝关节是下肢小关节,其灵活性大,关节稳定性较低,力量较薄弱,是一个较易受伤的关节。
跑跳练习中,踝关节力量大小及其落地方法的正确与否,将队跑跳运动产生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小学生的踝关节力量相对较弱,更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以便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加强踝关节的正确使用和力量的发展。
针对踝关节的解剖特点及学生的生理特点,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强化学生正确跑跳技术的形成,有计划,有目的发展踝关节力量,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跑跳运动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