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小学阅读课程体系构建


  [摘 要] 针对我国中小学生阅读中还普遍存在“读书数量少、读书质量差、读书供给缺和读书效率低”的弊端,提出必须将青少年阅读教育上升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高度进行系统性思考和推动,建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小学阅读课程体系是促使中國青少年阅读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有效读”的关键。全文从中小学阅读课程体系研究的时代背景、阅读课程体系构建要素、“互联网+”背景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阅读课程服务体系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构建“互联网+中小学阅读课程体系”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 中小学 阅读课程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8) 02-0005-04
  [Abstract] Constructing the reading-course system for Chines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Internet plus” era, is the key to promote Chinese teenagers to read more, such reading, reading good books and reading effectively, in consideration of Chinese primary and middle students’ small-quantity, poor-quality and low-efficiency reading, including the short age of book source. We should raise the issue of teenagers’ reading education to the height of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order to deliberate it systematically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 ard the issue that how to construct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reading-course system in Internet plus era”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era background, el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online to offline service system for reading-course.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Reading-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李克强总理在2014、2015、2016、2017年连续四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特别提出倡导和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少年阅读是全民阅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阅读的“最先一公里”。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开展2016年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通知》中把“大力开展少儿阅读,着力保障特殊群体、困难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作为重中之重。提出要通过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阶梯阅读等形式,充分利用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积极利用各种绘本馆和民间少儿阅读推广机构,着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的基本阅读需求。可以说,全民阅读在国家层面推进力度非常大,但从青少年阅读角度看,如何根据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和学校教学要求,从青少年阅读的专业化角度,进行整体思考和推动,特别是从基础教育课程角度来推进阅读工作,还远远不够。这导致中小学阅读工作在实施上因缺乏课程保障,而无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因此我国青少年阅读的专业化推进还处于初步阶段,亟需在学校层面提高阅读课程的系统性研究与整体推进力度。
  从课程角度讲,“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阅读课程体系研究不仅是对语文教材内容的补充、重组、拓展,更是对中小学生全学科阅读课程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它将借助互联网技术构筑线上与线下中小学阅读课程系统,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使教师和家长共同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有效推动阅读课程在中小学落地,从而提高我国青少年阅读的质量与效率。
  1 构建中小学阅读课程体系的时代背景
  1.1 青少年阅读是全民阅读的“最先一公里”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阅读的黄金期、饥饿期。0—15岁青少年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石,是全民阅读的“最先一公里”,其中小学四、五年级(9—10岁)到初中二、三年级(13—14岁)之间,是一个人进入自由流畅阅读、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奠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知识基础的“黄金阅读期”。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选择了青少年的三个年龄段作为比较标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正是在9—13岁年龄段内达到了最高95.4%的阅读率水平。第14次全民阅读调查报告表明,未成年人阅读量也在逐年上升。
  国际阅读测试项目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如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选择14—15岁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所具有的阅读素养是他们进入社会的重要的基本素养之一。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PIRLS)选择9—10岁的儿童作为阅读素养的研究对象,认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阅读发展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如果错过了上述“黄金阅读期”,以后各个人生阶段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就很难弥补,将直接导致成人阅读的数量少、质量低。有专业机构对中美两国著名大学的学生借阅图书情况进行调研,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学生借阅情况是:美国排名前十的学生借阅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霍·布斯的《利维坦》、尼科罗·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中国排名前十的学生借阅书目依次是《平凡的世界》《三体》《盗墓笔记》《天龙八部》《明朝那些事儿》[1]。中国大学生不读经典也读不懂经典的问题十分突出。大学生阅读力低根子在中小学阅读教育欠缺:中国中小学教育不是以阅读为基础而是以知识掌握和应试能力为基础的,在教学与阅读脱节的教育体制下,校园阅读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