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清玄的散文《清欢》向内心寻找清欢,佛系散文如何避免庸俗化?

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切身感受感性的表达出一些感悟,而不是鸡汤式的灌输、说教、飘忽的华丽词藻堆砌。林清玄的散文虽然会有一种每一本都相似的感觉,但仔细看每一篇都是清新入心的,每一篇又是不同。本来人生话题看似几大类重复中却可以延伸覆盖细微到及其丰富,用心体会,真正有着清明内心的人及时始终在讲一个道理也会是清风拂面醍醐灌顶,不会落了庸俗。

清欢来自内心的丰盈,阔达的态度,对外界要求不高,对自身要求一份闲暇。林清玄的清欢是令人羡慕的,像诺大的世界只属于他一个。幽静的山间小路,如蜜胜蜜的小花,清远的湖水,竹子的躺椅,美味的香茶,遗世的古寺。若外人来了,打扰了,他就不高兴,就抱怨失望。但现代社会本来就因人的流动而兴,这一切谁有避得了呢?清欢是从古人的口里说出来的,但并不必然属于古人与古的环境。现代社会似乎就清欢无处可寻了。也不是。继下古人的心情,在自家的狭小的走廊里,隔着玻璃看外面落阳,看晚灯,看归家的人,不也是心生愉悦,清欢来袭吗。走在喧闹的街上,看到一个奶娃在母亲怀里小眼瞪园怒视这个世界,不也让人清新而欢愉吗。所以清欢不必人设,不必刻意,它随时在人的身边。怎么能避免庸俗化呢,不滥情,不做作,不矫情。发自内心,他人也自心感知。必要的克制也是要的。动不动就哭,或大哭,或嚎啕,别人只会说你神经病,不管你打的是佛一样的悲悯,还是自己上帝是的善良。

你最喜欢林清玄的哪部作品?为什么?

没有看过他的作品,答不了。

喜欢——温一壶月光下酒:

林清玄说:“喝酒是有哲学的,分为下、中、上三乘。下乘为杯盘狼藉,中乘为与好友天南地北的宴席,上乘为独自斟酌。”我认为,上乘的品酒人虽然没有朋友陪伴,但内心一定不是寂寞的。

正如独自一人或与一群人赏花,无论春夏秋冬,不管是杜鹃、蔷薇,菊花还是忍冬,一个人时看到的一定是最美的、最全的。所以说,独自一人虽看似寂寥,但内心是丰富多彩的。

一个人在独处时可以发现很多东西:如在河边散步,会发现河畔上那簇野白花;在烈日的大街上行走,会关注到地面飘零的树影;在黄昏的窗外,看黑色的飞鸟掠过,看像画布般缤纷的夕阳,感受带着清凉味道的风;在沉静的夜里,看着天上的稀星,闪烁着细微的光,想着自己的往事......

种种自己安静独处的情况,虽然没有灯火迷离的热闹,但让人多一份思考,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沉淀,少一份自负,使自己永远精力充沛,但不肆意挥霍,保存更多的感情和记忆,去回忆那更值得想起的事。

独自一人的时候,脑海中会形成群星璀璨的银河,许多不停闪耀的星星使你记起,那些羞涩、喜悦、悲伤但是使你成熟的事。

独自斟酌,会发现很多珍贵的时间点,让你成为一部小说的主人公,肆意畅游在美好的回忆里。

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你读过他的哪些作品?最喜欢哪一部?

没读过。

只看过一篇《写作是件快乐的事》,也只是匆匆浏览了一下。

作为台湾作家,书店里很少有类书籍在卖,只是在网上有朋友看过,推荐过来。好像在中国大陆不算得很有名,所以没怎么注意,抱歉!

谢谢!!!

读过林先生的《心美,一切皆美》。犹如品赏一杯淡淡的香茗,芬芳徐来,幽静安神,滋润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