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互联网;学生;德育工作;重要性;效果;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11—0026—01
2016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视频讲话,指出: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互联网为社会及人们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工具,为此,我们要积极认识和研究网络的特点,转变观念,规范发展,因势利导,建章立制,努力建立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平台,利用网络更好地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网络已把世界变成“地球村”,中国价值体系革命和教育革命势不可当,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树立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理念,寻找适应新环境的新途径,让互联网为素质教育服务。如今,我们的互联网人口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而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学生占了很大比例,网络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也给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和改进的问题。为此,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互联网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思维和判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德育规律,不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德育效果
1.拓展德育内容。随着网络德育的发展,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也需要不断深入和全面发展,特别是对网络双面性的正确认识,需要教师去积极引导。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和行为,让学生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而教师需要做的是纠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从基本道德的教育入手,结合网络环境中的复杂内容和多样化的道德表现,提高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学会选择,而这才是现代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2.拓宽德育途径。互联网上德育信息的传播浏览与被接收的速度之快,远高于传统媒体,在网上,德育信息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视于一体,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自觉浏览的同时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其效果是传统道德教育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师可以利用无限的网上资源,查阅各地方德育工作信息,了解发展动态,学习新的德育方法。在网络社会的虚拟空间,人们反而更容易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或教育部门还可以通过建立心理网站和德育网站,使师生平等地跨时空在网上交流,通过在网上搜集信息、主题讨论、对话聊天等形式,使德育工作向深入、细致、高效的方向发展,使口头说教转化为精神沟通,增强德育的情境性和情感性。网上互动更容易突破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障碍,实现深度交流。学生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道德和心理成长情况的了解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全方位努力打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环境
网络的出现加强了学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融合。网络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促进了德育的深入发展。为此,家长也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知识与技能,做好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工作。作为家长要有防范意识,对孩子上网一定要提出必要的约束条件,并进行必要的疏导,有目的地培养其自我的监控能力和良好的上网习惯。学校也要优化校园网络,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辨别能力,建立健全学校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督与过滤,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抗诱惑能力。社会则应加强对网络危害性方面因素的宣传,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让青少年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相关部门要综合运用各种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网吧违法接纳未成年学生、超时经营、网上传播有害文化信息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教育行政部门要与相关部门一道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教育学生远离网吧;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强化对新媒体的监管,依法审查过滤信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形成健康的社会舆论,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大环境。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