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27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意见》(业内称资管新规),规范了金融市场的运行。在这个金融机构回归真资管的年代,我们如何才能紧跟市场节奏,踏准财富节点?
打破刚兑,风险自担
资管新规中,最牵动投资者神经的,莫过于打破刚性兑付。毫无疑问,在过去数年里,投资者经历了一个幸福的时代。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典型的“收益高、风险低、兼具流动性”的代表,其旱涝保收的特点,让无数投资者在购买时很少有后顾之忧,更不用担心产品到期的收益高低。2013年诞生的宝宝类货币基金,更是全面启蒙了我国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一时间,投资理财成为人们挂在嘴边的热门词语,只要不碰高风险的产品,采用稳健策略投资银行理财、宝宝类产品,闭着眼睛就能赚钱并非天方夜谭。
打破刚性兑付后,这样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以前,购买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无论当时利率如何,银行一般都会按照购买时的预期收益率进行兑付,这里的预期收益率,实际上与最终收益率相差无几。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预期收益率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预期了。产品到期时,收益率高于预期收益率,恭喜你,这笔投资赚到了;低于预期收益率,不用纠结,就这些,拿着吧;收益率为负,本钱都没拿回来,抱歉,银行不管赔,找谁哭都没用。
对于投资者而言,打破刚性兑付表面上看是让投资者失去了旱涝保收的好产品而遭受损失,而实际上却是监管层在更长远层面保证了投资者的利益。因为,银行理财产品本身就是一个“扭曲”的金融产物,既违背了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基本金融理论,又让金融机构不得不背负起期限错配和资金池这些巨大的“隐形炸弹”。有专业人士曾指出,以往保本保息的银行理财产品,其预期收益率都有一个范围,到期后,一般会按照预期收益率范围内兑付。表面上看,银行兑付的收益率是根据市场情况而定,但实际上,这个收益率并不与市场完全挂钩,而是银行根据同业银行的相关情况确定的一个最终收益。因此,此次监管层决定“长痛不如短痛”,其实是给了这辆庞大到绑架了所有人的影子银行快车一脚刹车。
投资理财更“费劲”
资管新规要求机构实行净值化管理,没有了刚兑,没有了承诺收益率,今后投资理财将变得更加“费劲”。只看收益率和发行机构,不关心产品具体投向和说明书条款的时代结束了。
简单来说,产品净值为1,说明不赚不赔;净值为1.1,说明赚了10%;净值为0.9,说明赔了10%。投资理财自然不希望赔钱,由此可见,当然要选择净值持续大于1产品。但问题是,如何才能保证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投资者购买产品前更多地去了解产品条款,了解其发行机构,再决定是否购买。并且,以往买完就不管的做法也行不通了,在投资后关注产品的资金投向,判断其净值走势,及时进行购买和赎回操作,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总而言之,投资者要更加关注产品、关注相关信息,真正做到风险自担。
具体而言,对于私募产品,每季度都要关注产品的净值和其他重要信息;对于固定收益类产品,要充分了解产品投资每笔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融资客户、项目名称、剩余融资期限、到期收益分配、交易结构、风险状况等;对于权益类产品,要充分了解产品投资股票面临的风险;对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则要熟悉产品的挂钩资产、持仓风险、控制措施及衍生品公允价值变化;而对于混合类产品,要关注产品的投资资产组合情况。
投资过程中多了解产品、机构信息和资金投向,这本就是投资者应该做的功课。实行净值化管理不过是将以前投资者忽视的问题正式写进规则中,引导投资者用更加理性的方式进行投资。此外,资管新规明确禁止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今后,面向零售客户的金融产品复杂程度将明显降低,投资者识别金融产品的底层资产和风险来源变得更加容易,不得不说是一大幸事。
借钱投资不可行
资管新规规定,投资者不得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投资资产管理产品。比如,你看上一只股票,走势让你心动,但手頭又没有足够资金,怎么办?借钱买?对不起,新规明令禁止。
以前,如果想买私募基金或信托产品,只要满足100万~300万元不等的资金门槛就可以,所谓的合格投资者审查基本是一个形式。而资管新规实施后,无论是银行、券商,还是信托、私募基金,发行的资管产品都将被严格分为公募和私募两类。公募产品谁都能买,而私募产品仅供合格投资者。这里说的合格投资者不但必须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而且家庭金融资产不得低于500万元,或者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那些靠借贷腾挪术撑起来的“高净值客户”,不再是合格投资者。
新规中合格投资者认定条件看似三选一颇为人性化,但要求显然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几乎可以和香港地区的专业投资者相看齐——后者要求的是拥有800万元港币或等额外币的投资组合。
换句话说,目前很多所谓的“高净值客户”,以后只够格购买公募产品了。想买定制化、投资非标或者非上市股权的私募产品?还是先努力赚钱存钱,满足合格投资者的要求吧。
资管归真时代的投资选择
那么,如果不买银行理财产品,有没有其他可以替代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品?如果把“收益、风险、流动性”的不可能三角拆开,除了回归定期存款之外,现在的市场上并不缺少可投资的品种。
储蓄国债
想追求高一点的收益却不想承担过高风险?储蓄国债适合你。虽然期限长达3~5年,但有国家信用担保,4%以上的利率不会比现在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差太多,见下页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