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散文

花艺散文篇一: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

龙海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命题人:罗彩蓉 审题人:杨柳菲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都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1.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大规模阅兵式,纪念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呼吁世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振奋民族精神,勿忘国耻,防止侵略重演。办好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活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表明( )

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B.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

C.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吞米岭·藏艺文博园”文化产业园项目被确定为拉萨市“十二五”规划和《拉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重点项目。在全部建设完成后,年接待游客量将达100万至300万人次,年均净利润达1.48亿元。兴建文化产业园体现了( )

A.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 D.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3.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通过一双双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了人情的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找到了彼此心灵的依靠……这则公益广告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由此可见,公益广告( )

①集中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 ②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能够引领文明风尚,激发正能量 ④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4.像春节贴窗花、换春联、放鞭炮等,都是民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庆节活动。有专家提出设计古有的又有现代气息的传统节日仪式体系,在国家层面上举行公众庆典,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尊严和气派,对文化传承能起更大的作用。传承文化节日仪式的作用是( ) ①展现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

②文化可以直接转化成物质力量,实现中国梦

③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

④集中展现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感情

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

5.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秋天在北京雁栖湖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传统特色之一,就是与会领导人穿上主办国提供的服装来个家庭式大合影。这一举措除了宣传东道主文化,还体现各成员共同创建“亚太大家庭” 的理念。这说明( )

A.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

C.文化活动影响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

6.2014年,在日内瓦万国宫举办了以“画说汉字”为主题的中国象形文字展,此次展览以

生动有趣的方式图解汉字,讲述汉字起源和历史演变,传递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哲学思想和处世之道,激发了各国参观者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这表明( )

A.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C.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D.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7.近期,我国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中的低俗化现象不断受到质疑。例如,有的刻意渲染对财富、地位、奢华生活的向往,不加节制地刺激观众的欲望;有的利用“粉丝情结”,夸大“高富帅”“白富美”的偶像魔力,不加掩饰地激发观众“婚姻改变人生”的白日梦。材料意指( )

A.应该用优秀文化引领人们前进的方向

B.电影是改变人们精神世界的物质力量

C.应该用多样的文化形式丰富人们的生活

D.电影应该是没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产品

8.针对时下的古诗文教学,有专家提出,古诗文入课堂,留给学生的核心,显然不应是那些分崩离析、可以量化和默写的“知识点”,而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多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认同。该观点强调( )

A.古诗文不应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

B.古诗文应该影响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C.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应该具有强制性

D.古诗文教学不应抹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9.可口可乐总被人们当作美国文化符号,但著名作家王蒙却说,中国的可口可乐绝非美国的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在美国就是饮料,但在中国,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给它扩张了很多中国化的用法。比如感冒了,用可乐煮个姜丝,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中药用,这个在美国没有吧!”这说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 )

A.应坚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B.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C.会给民族文化带来冲击 D.改造了中国落后文化

10.2014年4月25日至10月25日,青岛世园会在青岛百果山森林公园举行。会徽“七彩花艺”的设计运用了许多具有特定含义的元素。其中核心图形符号采用了中国古老的甲骨文字“ 艺” 字的字体,体现了“让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同时运用汉字的设计还突出中国文化精髓,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 )

A.世界文化是由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民族文化

C.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D.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统一的

11.“HOLD住、伤不起”,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

①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②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共享功能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传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

12.安徽深入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文积淀,着力实施徽派原创振兴活动。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力作和知名品牌:“江淮情”大型慰问演出、中国农民歌会、黄山徽文化艺术节、马鞍山国际吟诗节、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铜陵青铜文化艺术节。这表明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需要( )

①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发掘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推陈出新

③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④支持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2015年是中国农历羊年。与羊相关的民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中的中国结。这表明( )

A.传统习俗具有时代性、在创新中发展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的稳定性

C.中华文化既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既兼收并蓄,又求同存异

14.中国文学史上的多次文体、文风的革新,悉举“复古”旗帜。如陈子昂、李白“复古”以推动唐诗发展,中唐迄北宋韩、柳、欧诸家发起和推动“古文运动”以促进散文变革。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文学创作中的“复古”并不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简单回归

②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实现文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复古”与“革新”是直接同一的

④通过“复古”以正本淸源是实现文体、文风革新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②③C. ①④ D. ③④

15.“二人台”是内蒙古西部地区老百姓喜欢、独具特色、有独特魅力的传统剧种。取材于棚户区改造这一现实题材的二人台现代戏《北梁》,再现了包头市北梁人民生存环境的变迁和生活愈加美好的新面貌,该剧的演出受到当地戏迷的欢迎。这说明成功的文化创作要

( )

①立足实践、反映群众生活 ②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借助现代化的传播媒介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16.微信营销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越来越多的商家以及个人选择在微信端进行营销。材料表明( )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 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7.我国首部动漫音乐情景剧《雁归巢》是旅美艺术家尤雁子回国创作的首个音乐剧目,该剧以中国水墨为基调,用拟人化的手笔,讲述了寓意人类和大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感恩故事。《雁归巢》既不是普通形式的演唱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剧,而是融汇了演唱、动漫、童话等元素,最终以“动漫音乐情景剧”来表达内容,给观众带来梦幻而又浪漫的时尚感。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18.《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引发了“全民自检”,其微博话题迅速登顶热门榜,点击量有18万余次。此类比赛对汉字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让人们体会中国汉字源远流长,重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根

②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制定标准,提高汉字运用水平

③展现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④摆脱文化产业发展的危机,发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产业

A.①③ B.②④C.①②D.③④

19.一百年前,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游历中国、印度和日本之后,认定这三国中,中国必将胜出。他的理由是:西方人不能掠夺走中国的内在本质。卡内基说的“内在本质”指的

是(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③中华文化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④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回首中华民族5 000年历史,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汉赋、元曲、明清文学,还有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足以傲视天下。但这也会使我们产生文化惰性,变成文化“啃老”,只靠重拍、戏说、改写前人的经典过日子。这告诉我们(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C.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1.2014年8月公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将旧版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改为“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这样修改的依据是( )

①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教育是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民族精神不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②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3.2015年6月14日,第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举行。本届海峡论坛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以“关注青年·服务基层”为主题。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表明( ) ①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加强文化交流实现了两岸文化趋同

③两岸应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决于文化认同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4.在第27届国际太空探索者协会年会上,女航天员刘洋与中粮集团的青年员工进行了互动交流,并讲述了自己难忘的航天经历,以此激励中粮青年员工,让零失误零误差的航天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扬。弘扬航天精神有利于( )

①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②提高民族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③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④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由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和韩国团队联合拍摄制作的《奔跑吧兄弟》,节目吸收韩国原版的精华,又始终强调融合“中国特色”,引得观众特别是年轻人一路追捧,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这启示我们( )

A.文化创新是文化繁荣的重要保证

B.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应该满足人们对文化的各种需求

D.要坚持“收视率”优先,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在“2014·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上,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西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

材料一 有人认为,西藏应该像封存在博物馆的展品那样,原封不动地保持原始状态,否则就是“毁灭文化”。对此,爱尔兰议会外交贸易联合委员会主席帕特·布林说,人不能总生活在过去,生态环境、语言文化的保护固然重要,但西藏人民也需要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住房,不能剥夺西藏人民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来自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汉学家李夏德则指出,西藏的机遇在于保护和发展的完美互补,这样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材料二 来自希腊的乔治·左霍普洛斯先生说:“我在西方国家寻找一些关于西藏的资料时,大多是一些负面信息,很难为我的论文提供帮助。这次来到拉萨,看到西藏人民生活得很幸福,随处可见寺庙僧侣,可见中国政府对西藏的宗教和传统文化保护得很好。”法国纪录片导演卡雷则表示,他计划拍一部关于西藏的纪录片,告诉法国的民众西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他们那里的媒体关于西藏的报道往往是“文化灭绝”和“压迫”。

(1)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一批驳西藏不保持原始状态,就是“毁灭文化”的观点。(7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3分)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3分)

27.2014年 4月7日,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在北京开幕, 2014年是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共同确定的“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活动贯穿2014年,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包括演出、展览、人员培训与交流、新闻、影视、出版、体育、旅游、宗教、青年交流等层面,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活动与建设、海外“欢乐春节”等专题活动。

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举办“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的理论依据。(8分)

28.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9分)

花艺散文篇二:单元综合检测(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单元综合检测(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

1.可口可乐总被人们当作美国文化符号,但著名作家王蒙却说,中国的可口可乐绝非美国的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在美国就是饮料,但在中国,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给它扩张了很多中国化的用法。比如感冒了,用可乐煮个姜丝,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中药用,这个在美国没有吧!”这说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 )

A.应坚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

B.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C.会给民族文化带来冲击

D.改造了中国落后文化

2.2014年4月25日至10月25日,青岛世园会在青岛百果山森林公园举行。会徽“七彩花艺”的设计运用了许多具有特定含义的元素。其中核心图形符号采用了中国古老的甲骨文字“ 艺” 字的字体,体现了“让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同时运用汉字的设计还突出中国文化精髓,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 )

A.世界文化是由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民族文化

C.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D.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统一的

3.“HOLD住、伤不起”,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

①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②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共享功能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传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4.安徽深入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文积淀,着力实施徽派原创振兴活动。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力作和知名品牌:“江淮情”大型慰问演出、中国农民歌会、黄山徽文化艺术节、马鞍山国际吟诗节、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铜陵青铜文化艺术节。这表明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需要( )

①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发掘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推陈出新 ③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④支持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A.①② B.③④

5.2015年是中国农历羊年。与羊相关的民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中的中国结。这表明( )

A.传统习俗具有时代性、在创新中发展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的稳定性

C.中华文化既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既兼收并蓄,又求同存异

6.中国文学史上的多次文体、文风的革新,悉举“复古”旗帜。如陈子昂、李白“复古”以推动唐诗发展,中唐迄北宋韩、柳、欧诸家发起和推动“古文运动”以促进散文变革。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文学创作中的“复古”并不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简单回归 ②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实现文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复古”与“革新”是直接同一的 ④通过“复古”以正本淸源是实现文体、文风革新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C. ①④ B. ②③ D. ③④

7.“二人台”是内蒙古西部地区老百姓喜欢、独具特色、有独特魅力的传统剧种。取材于棚户区改造这一现实题材的二人台现代戏《北梁》,再现了包头市北梁人民生存环境的变迁和生活愈加美好的新面貌,该剧的演出受到当地戏迷的欢迎。这说明成功的文化创作要

( )

①立足实践、反映群众生活 ②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借助现代化的传播媒介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①③

8.清代政治家、文学家魏源说:“学古之道,犹食笋而去其箨(音tuò,意为竹笋的皮壳)也。”这告诉我们( )

A.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借鉴外来文化不能失去民族特色

D.在文化发展中要反对“守旧主义”

9.微信营销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越来越多的商家以及个人选择在微信端进行营销。材料表明( )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 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④

10.2014年8月27日,体现台湾法蓝瓷“华人的品牌需根植于文化”理念并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创作的新品——“百蝶千福”瓷瓶在台北面世。其设计灵感源于清代知名画师余省的《百蝶图》,瓷瓶不仅展现如原画的精细笔绘,并以独特的立体雕塑,重新诠释经典的现代风貌。这对文化创新的启示是( )

①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 ②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元素 ③要重视现代科技的运用 ④要以社会实践为动力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②④

11.我国首部动漫音乐情景剧《雁归巢》是旅美艺术家尤雁子回国创作的首个音乐剧目,该剧以中国水墨为基调,用拟人化的手笔,讲述了寓意人类和大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感恩故事。《雁归巢》既不是普通形式的演唱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剧,而是融汇了演唱、动漫、童话等元素,最终以“动漫音乐情景剧”来表达内容,给观众带来梦幻而又浪漫的时尚感。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1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能引起巨大的反响,就在于它把抽象的文化用饮食这种贴近生活的方式展示出来,成功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情感,践行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发掘和弘扬。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需要( )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立足实际,体现时代精神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改变规律,彰显个性

A.①②

C.②③

二、非选择题

13.有专家指出,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关系着改革的成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说说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B.①④ D.③④

14.在“2014·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上,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西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

材料一 有人认为,西藏应该像封存在博物馆的展品那样,原封不动地保持原始状态,否则就是“毁灭文化”。对此,爱尔兰议会外交贸易联合委员会主席帕特·布林说,人不能总生活在过去,生态环境、语言文化的保护固然重要,但西藏人民也需要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住房,不能剥夺西藏人民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来自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汉学家李夏德则指出,西藏的机遇在于保护和发展的完美互补,这样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材料二 来自希腊的乔治·左霍普洛斯先生说:“我在西方国家寻找一些关于西藏的资料时,大多是一些负面信息,很难为我的论文提供帮助。这次来到拉萨,看到西藏人民生活得很幸福,随处可见寺庙僧侣,可见中国政府对西藏的宗教和传统文化保护得很好。”法国纪录片导演卡雷则表示,他计划拍一部关于西藏的纪录片,告诉法国的民众西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他们那里的媒体关于西藏的报道往往是“文化灭绝”和“压迫”。

(1)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一批驳西藏不保持原始状态,就是“毁灭文化”的观点。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 案

1.选A 中国人对传入中国的美国可乐进行本土化的运用,体现了对外来文化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正确。B错误,文化发展的动力是实践。C不是材料要说明的问题。D说法错误。

2.选D 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说明世界文化有其共同性和共同规律,D项符合题意。

3.选C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人们的文化消费。④错误,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是越来越大。

4.选A 材料没有体现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因此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所涉及的不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因此④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信息,①②符合题意;答案A正确。

5.选B 民俗活动、中国印等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6.选A ③错误, “复古”与“革新”不是直接同一的。④错误,社会实践是实现文体、文风革新的根本途径。

7.选D “取材于棚户区改造这一现实题材”,体现了①;“二人台现代戏《北梁》”,体现了③;材料没有涉及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排除②;传统地方戏不是现代化的传播媒介,④排除。

8.选A 食笋不是全部都吃,而是剥去硬皮留下内部嫩心,比喻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盘继承,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9.选C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如今,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①错误;先进的、健康的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④错误;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0.选C “百蝶千福”瓷瓶以古代名画为设计灵感,融合现代科技手段,体现了②③;①错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④与题意不符。

11.选A ③错误,继承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④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2.选C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情感,这既继承了传统,又体现了时代精神,从而实现了文化创新,故②③正确;题干没有指向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①不合题意;④观点错误,人们不能改变规律。

13.解析:要注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基本途径之一是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之二是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花艺散文篇三:海棠文化节

万达历届海棠文化节

第二届 主题“海棠花开,家兴国艳”

主题活动:海棠花会、海棠精品展示、海棠文化长廊、海棠文化书画展示、海棠文化散文书会、文艺汇演、儿童绘画表演

第三届 主题“缤纷海棠、绚丽龙潭”

主题活动:以吟海棠、唱爱国歌曲为主旋律的群众文艺团体参与的文艺演出,有:园林小品、竞技游戏、文人墨客吟咏等

第四届 主题“颂海棠之韵、品龙潭风情”

主题活动:书画展区百米画卷、海棠花大型雕塑、风筝展、儿童游乐区+媒体发布 其他海棠文化节

? 宋庆龄故居海棠文化节

主题 :1.“花美人更美,寻找你身边最美的女性”

2.“赏百年西府海棠,忆千秋伟人伟业”

——主题活动:插花花艺展、海棠文化展、茶文化展、摄影展、旗袍展 ? 郑州海棠文化节

主题:“情动海棠、春满郑州”

主题活动:海棠文化长廊(海棠名篇佳作、海棠品种、历届海棠文化节花絮)、省著名书画家个人展、红歌演唱会、儿童才艺展示、花卉养殖义务咨询活动、民乐演奏会、儿童诗歌朗诵、婚纱走秀

+与郑州市文明办、共青团郑州市委联合举办“共载海棠树、争做文明人”活动,邀请郑州文明标兵,宣传青少年文明教育基地揭牌仪式等。

+与郑州慈善总会,青年团郑州市委、市民政局举办“贫困家庭听障儿童,慈善救助启动仪式”

+书香满校园活动。与院校联合举办赠书活动,倡导现代文明的读书新风。

? 荣昌海棠文化节

海棠香国旅游文化节,运行模式“”政府搭台,政策引导,企业唱戏,群众享乐” 主题活动:“以花为媒,情定海棠香国”集体婚礼、魅力荣昌自驾游、海棠美术书画摄影展、海棠诗会、古昌州民俗庙会、千人长跑赛、海棠花博会、海棠花王大赛

海棠文化

1.海棠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国艳”之誉,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绝。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也为之倾倒,“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因此海棠雅号“解语花”。

由于海棠花栽培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后来人们发现了与它花形相似的植物,往往就以海棠来命名,如秋海棠、四季海棠,丽格海棠等等。明代《群芳谱》所记载的“海棠四品”即: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海棠花花语是温和、美丽、快乐,也有人说是跟随他人的引导走。

2.海棠诗句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花艺散文)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杨万里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问 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薛涛柳腰暗怯花风弱。红映秋千院落。归逐燕儿飞,斜撼真珠箔。

满林翠叶胭脂萼。不忍频频觑著。护取一庭春,莫弹花间鹊。 ——马子严 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岛回香尽处,泉照艳浓时。

蜀彩淡摇曳,吴妆低怨思。王孙又谁恨,惆怅下山迟。 ——温庭筠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郑谷 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烟轻虢国颦歌黛,露重长门敛泪衿。

低傍绣帘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难寻。良宵更有多情处,月下芬芳伴醉吟。——刘兼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唐寅 海棠院里寻春色,日炙荐红满院香。不觉风光都过了,东窗浑为读书忙。 ——黄庭坚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饶脸薄妆。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王安石第一首——蕉下客(贾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第二首 ——蘅芜君(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台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第三首——怡红公子(贾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第四首——潇湘妃子(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第五、六首——枕霞旧友(史湘云)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曹雪芹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化起海红帘底月,西厢花影怒广潮。 ——龚自珍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

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闻道通明同换劫,绿章谁省泪沾襟。 ——陈寅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