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散文篇一:散文三篇
陈先发散文十篇之三
(八)
<< 猴 乞>>
皖北利辛、凤阳、蒙城诸县皆有“猴村”,聚居着耍猴为生的艺人。我曾不解:猴类本是啸聚山林的灵长,为何在栖居地的徽州、宣城一带不见虐猴者,反倒在与猴子本无瓜葛的沿淮平原撞入另一种命运?一种漆黑的命运。一日闲翻史书,若有所悟:黄、淮地区受制洪灾,农人灾后求生的手段已用其极,耍猴,已同“拉魂腔”、“花鼓戏”一般演化为一种“乞艺”,为何偏选猴子?大致因为它在市镇、原垸地区显得稀罕,或更能搏人一笑而已。
听过一段逸闻:一个孤身的耍猴人死在里室,猴子拖着身上长长铁链,敲着小锣去撞邻里的门,逢人便跪哮不已,村民感其恩义,便为其主人下葬。乡中望族还为此猴立了碑与铭。对这样的事要去辩其真伪,要有感于猴的知性,未免天真。我们日常所见的却是另一种情景:锁链之中的猴子脖颈已被磨出厚茧,在合肥市的三孝口、市府广场一带,它们不停地跳跃腾挪,虽不失灵动,但有些猴子的姿态,一眼便知他们从未在山林痛快地活过一日。他们的眼神浑浊、恐惧、哀怨、令人震颤,全无我曾无数次幻想过的那山猴调皮、清新如草尖露滴般的眼神。那澄清玉宇的“千钧棒”,为何吴承恩偏要交由这猴子掌握?我恳求每一个生活在都市中的人类,要有一次与猴子眼神直视五分钟的心灵经历。这不是一颗善良的心所能承受的。这,也更是锤炼内心的一种举动。
我有三个异想。其一,猴子知辱吗?猴子若知辱,当有一些有血性者不堪其所经受的下作、终年的鞭挞,一头撞死在闹市街头,喷射的鲜血溅在围观者笑容尚未来得及收敛的脸上,溅在城市冰冷的水门汀地面上,像一地灿烂桃花。莫名其妙地,我无端端地盼望着这一刻,我坚信这一刻会到来。这或许是我乌托邦之念的一部分吧。
每当路经人围三匝的猴戏场,我就恨自已的步子不够迅疾,我想一步就抛弃他们。我想,我所渴望的那美好一瞬在人类尚且未化
为现实,有几人愿将头颅化作桃花呢,我又何必急于苛求猴类?其二,一个哲人曾提示的一个问题:奴隶还是奴才?我所看到的是,猴子已懂得了媚俗,他把自已奴隶的身份向下猛拉了一层。他或许并不理解人类之俗,只是在主人淫威之下做着种种规定但凭天性偶有发挥的动作,但从他向主人乞怜的神情、献媚的举止,我们确已感受到了这个物种萎缩至极的一颗心,它,已成了一个奴才!然而,你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更可怜的是他的主人,猴子只需判别一个人即他主人的喜怒,而耍猴者则需讨更多围观者的欢心,他要将一种奴性心态发挥到相当程度才能赚得铜板。他不仅怕观者不兴奋,也怕这畜牲偶见的不合作。
我呵斥过耍猴人天良将泯的残忍和奴性,但随着所见的深入,我的情绪又常嘎然而止。你见过这样的场景?他们牵着猴子走到村口,与他们年迈的父母痛哭作别,灾荒与恶吏、欠收与苛捐,四海无闲田的拼命劳作填不饱一个肉体与生俱来的饥饿。多年前,我在一首诗中
写道:“我们施舍的馒头,恰是他们亲手所种”。他们活在一种比猴子命运更漆黑的命运之中。叫我们理性的鞭子如何抽向他们?就像他们狠狠地、娴熟地将鞭子舞了个抡园,抽向那所幸没有长出农人模样的畜牲?就让我为他们大哭一场吧,他们拎着我们如此熟悉的旧木箱,与猴子一起沉睡在瓜皮、废纸的街角,他们是我们遥远乡村之梦的一部分!是我们必须饮下的已化为泪水的源泉之水的一部分。
无端端地,对乡村怀有歉疚。今夏酷暑,久旱常幻听风雨,不是为图一已之快,只是悯农。耍猴人啊,我对你们的善恶之辩有时是如此惘然!
情感的猛烈有时会化作理智难以逾越的顽石堆。我有过一个近乎病态的举动,一次我曾蹲在三孝口天桥的台阶上静观猴乞场近三个多小时,我不看猴子、不看耍猴人,我细细察看着围观者脸上每一个表情。这第三个想法是,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人群到底缺了些什么?或者是多了些什么,多了,就像泛滥的黄河之水。
想起民族甚至到种类这类命题不能不累。我知道将问题推向宏观往往不是为了顺应思考的惰性,而是出于无奈或逃避。在我们这个民族,奴才的市场向比奴隶的市场大得多,而奴才心态的一个特点便是虐奴,大奴去虐小奴,似已是定律。用火钳在脸上烙印、用鞭子抽,这类事我们已见得听得太多,这淫威仿是证明主人地位最直观的手段。那无奴可虐的人,看着别人虐奴也是一件非常痛快的事啊。耍猴人的鞭子带着血印地响着,多少围观者得到了心理的满足!他们的快乐在脸上抽搐着,我敢说他们中有些人甚至说不清自已为啥快乐,毕竟,奴才的心态有时被埋着那么深。
我们有时驱使自已未尝不像耍猴人鞭打他的猴子:去适应这个吧,去争取那个吧。只是那受刑的人是自身,鞭子尚在无形,好吧,就让这种痛苦永远埋藏着吧!
2001年8月6日
(九)
《清谈与畅饮》
(1)
观看,是困难的。因为你的心会逼迫你的眼,让你所见的景物变形。西藏仅有一个,但达赖有达赖的西藏、农奴有农奴的西藏。
是否有超拔了“观看”的更深层次的真实?史学也应该不是未经冶炼的粗砺矿石的堆砌,那么经过无数心性迥异者的观看而形成的“记述”是否已坠毁为“描绘”?在这里,激情可悲地参与了定义。我知道,每一件貌似硬梆梆的史实后面,都沉睡着一个记录者的灵魂。我陶醉于竹林七贤的清谈与畅饮,尤其喜爱嵇康。我心中存留着一幅极为动人的图景:公元262年嵇康被杀于洛阳时,“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为了配合心中深深的感慨,我为嵇康受刑的场景恣意横加了他疏朗清癯的相貌,为周边平添了苍劲悲沉的古槐、天际时滞时畅的行云等等。这一切,是一幅图画,是一种迷雾中的“情感记忆”。
这里存在两层有碍真实的遮盖:一是世俗的嵇康掩盖了内心的嵇康。他清谈畅饮,却既不同于老子的清静悠长、也不同于庄周的纵性遗世,他其实是个执着不渝、以身殉道的烈士。他放不开。第二,我时刻不忘,在我和我看到所有嵇康的图景之间,横亘着一个巨大的影子,那就是“嵇康的记录者”,我眼中的图景仅仅只是他心中的图景。这种遮盖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哀。
我们无法拥有一种“观看”的历史,也无法拥有一种人的心灵史。正如嵇康与向秀在洛阳市郊隐居锻铁一样,他们灵魂的苦闷传递到了铁器的种种形态之上。是的,我们的多数人需要这种被锻造后的历史。
(2)
宁滞的池水一平如镜,而激流产生了泡沫。
这泡沫类似人生的伤痕。我知道,泡沫是必需的,一个接一个的破灭也必需的,它证明了激荡的流动。列宁说:“连泡沫也是本质的反映”。
换言之,我喜欢这个披着一身泡沫的女人。我戳穿了她的一个又一个谎言。她的这些谎言无非向我暴露了她在生活面前巨大的怯懦。她憋红了脖子跟我辩解,声音战抖,冰凉的手无意间把我的手腕捏得铁紧,她的指甲在我的手背留下了勒痕,好像还了点血。我毫不退缩,而她,仿佛越用力泡沫就炸碎得越快。
我想,这条小溪正在流过山涧阴郁平缓的地段,在一些石头上的撞击让她疼痛。此刻————连她自已也看出来了:她必将翻身跳下面前的山崖并跌得粉身碎骨,然后开始新的流动。
(3)
梭罗在描写一位老者的时候说:
“他可敬的头发,
波浪般卷曲。
在他久经风霜的鬓角,
生长着坟墓的花朵。”
在另一处他又写道:一个年老者意味着什么?仅仅意味着他比别人有更多的旧衣服。他的话多么清晰,在我心头虚无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混合雾气中,他像一块猛然闪现的黑色石头。是啊,怎么啦?一个仅到三十岁的男人就仿似再无新衣可穿了。过去兴高采烈穿上的一些衣服,此刻已不合身。
婚姻是件旧衣服。把婚后一切生活的矛盾归罪于婚姻,是一种习惯思维,为一碟盐、一根葱暴吵吧,在这件衣服上留下污渍,再用肉欲的激情拼命地搓洗它。新婚时彻夜纵性的狂欢,从这件衣服的一些破洞里还可以隐约窥见。要教孩子们一个道理,穿着这件衣服与女人性交才是我们这个古老种族的道德基础。有时候,男人和女人,都要努力调节自已的肥瘦来适应这件衣服的尺寸,但我们往往不肯承认这种行为与“削足适履”一样笨拙。妻子说:“我已经为你钉上了两颗新钮扣”!
理想主义是件旧衣服,对我这样的人来说,这是个至死也不会脱掉的衣服,上面绣着梭罗所说的“坟墓的花朵”。这已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市场经济的铁则已坐着拖拉机、肮脏的长途公共汽车来到了我故国的乡村,并受到了人民热血沸腾的欢呼。我期待中的儒侠并举的乡村之邦已成了幻景,我穿着这件旧衣服似乎已经孤零零。我试着与生活中的朋友沟通,我听到我的声音离自已的内心越来越遥远了。我也靠着这件衣服去认识一些人,这是一种醒目的标志,有点像“文化革命”的红袖章。这件旧衣服是一把生锈的剑,紧握这柄剑的人在生活中只能疯掉。
生活并非一个花园,生活仅仅是一个存放旧衣服的柜子。我们的身体就是这只柜子。合身的或不合身的,时尚的或者陈腐的,都在穿着,一层又一层,有些衣服无异于锁镣。(完)
(十)
《变形》
(1)
我们的脑中确实存留着一些病态的烙印。比如,讲到“园丁”这个词,我们的脑中竟无法控制地跳出了“教师”这个形象,这是怎么一回事?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在那些纯洁的教科书里,仿佛数以亿计的场合,人们无一例外地将教师喻作了园丁————任何蓬勃的想像力一碰到这个僵硬又神圣的比喻就要枯萎!如果十亿人共用一个比喻,这个现象的悲剧性远非一个词被反复践踏那样单纯了。一些时候,我使用“园丁”这个词时,不得不累赘地补上“修剪风景的”一类饰词。园丁的本意丧失了。这个比喻成了一场瘟疫,成了一个暴力。我们活在一个惯性的轨道上,这条轨道上越来越密集地行驶着背离事物真相的闷罐车。
教授在上课。园丁驱动他冷酷的铁剪,将那些恣意横斜的树枝一一斩去。这是一种创作,他内心的形象正从剪下跃出。这是一种经过锤炼的形象,但我不能确定这形象中是否深埋着病态。我看得更多的是一种呆板的雕刻,一种可恶的复制品。是的,有时我宁可坐在那牛粪横溢、野枝乱生的原始丛林中,在那里的瞬间,自我是完整的,我听不见到内心那无数的剪刀在咔嚓咔嚓地响着。像梭罗在他的瓦尔登湖边。在李白在他那一醉不醒的宿命里。像王维在他虚拟的纸上雪景里。像嵇康握着他弹毕《广陵散》的断弦——————人,当他背弃了所有的剪刀,他才是最生动的一个生灵。
我需要一个叫作“沉默”的老师。
我需要一个叫作“寂静”的朋友。
我需要一个叫作“影子”的情人。
我需要自已两手空空地去面对我所生存其中的世界。我不需要比喻。我会最终超拔这篇
使用了太多比喻的文章。我不用任何比喻能让你们理解我吗?你们嗅出我枯厉大手暗含的香气,能猜得出我十年前将最后一枝玫瑰送给了一个羞怯的姑娘吗?
暂时,我像你们一样,活在茫然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喻里。活在那变形的剪刀之下。
(2)
奢望的到来有一种让人按捺不住的冲动:当你手中有一把锤子时,你幻想满世界都是钉子。当所有钉子都被深深嵌入那雪白的理想国墙壁,你陡地发现,哦,原来我手中握的并非锤子、而是一张画满锤子的废纸!是啊,有人破解了所有的难题,而那个人正是你最不愿意见到的那一个!
你爱着一个女人。你与她一起在星光下的郊外公路上聆听《神秘园第四集》。
“我的词语雨点般骤然落向你、敲击你,
长久以来我爱着你闪烁珍珠之泽的躯体。
————聂鲁达”
你那颗被爱情冼炼着的心冷峻得像一把铁锤。她却笑着说,什么什么呀,钉子早没了,墙也塌了,断垣荒草正是那凄宛旋律的神秘花园。你是第四集,既非含苞藏怯的开头,亦非那凋零散宴的结局。懂么?你是一把毕生发现不了一颗钉子的饥渴的铁锤。
奢望啊,美妙的奢望,它帮助我们平庸的肉体的一只脚拔出了平庸,另一只脚仍陷在泥泞中。它告诉你,做一个乞丐时,你不能只闻到狗食残渣的香味,你还须闻到那天堂筵席上烤鹅的香味。
人生正建筑在这粒粒奢望的沙基之上。
(3)
一场暴雨突然袭来,人们抱着头逃向屋檐下。我却看见一个逆向的人,一个农民弓着腰追逐一枚————不知从谁的钱袋中滑下、被雨点抽打得乱滚的镍币。
我紧紧注视着他笨拙的动作。我有过体会,人在一个惊喜意外到来时会显得异常地笨拙。我透视了他内心的窃喜,他在想:嗬,这钱来得真简单,不是偷、不是抢,干干净净!这枚钱或许本是脏的,它来自一个粗心的小偷或是一个卸了职的贪吏,但此刻这枚钱离开了主人,被一场意外的暴雨洗了个清清白白。
衣服散文篇二:《论美》与《谈谈衣着习惯》、《散文的特点与欣赏》参考答案
《论美》与《谈谈衣着习惯》、《散文的特点与欣赏》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弗兰西斯·培根是 (国籍)的哲学家、作家,马克思称他为“ ”, 他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和由 篇短文组成的《》,该作品在该国的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所学习的《论美》选自《 》。蒙田是16世纪后半期 国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被称为“ ”他有三卷《 》共 章,长短不一,结构松散自然。《谈谈衣着习惯》选自
《 》。
2、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与 和 相对,狭义的散文是指与 、、相并列的一种文体。作为文学体裁的散文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包括杂文、 、 、 、 、 等。如《论
快乐》等都可以看作是广义的散文,狭义的散文指 的一种文章体裁,如《雅舒》等。作为文学体裁的狭义的散文又可分
为、 、 等。散文的文体
特征主要表现在: , ,以及, 等。散文的结构形式有以下三种类
型: , , 。
二、选择题:
1、“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这句话的意思是:( C )
A、美是没有标准的,美因人而异
B、美无法创造,只有等待机遇希望它从天而降
C、美没有固定公式,所以它可遇而不可求。
D、合乎规范的不美
2、“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 D )
A、永恒的美是不存在的
B、美是易逝的,是把握不定的,所以美是虚幻的
C、外在的美与内在的美都要精心呵护才能永恒
D、外在的美只有与内在的美结合起来才能永恒
3、“柏拉图出了个绝妙的主意,他提议,为了全身的健康,人的脚和头,除了大自然已经造就的东西之外,不要再加别的遮蔽物。”这句话与下面文中的哪句话意思相悖:( B )
A、世间的一切都受着相同法则的支配
B、亚历山大见过一个国家,那里的人们冬天将果树埋起以防冻伤
C、人们在上帝和法官面前下令脱帽与其说是为了表示敬意,倒不如说是为了我们的健康,使我们更能忍受恶劣的天气
D、既然农作物、树木、动物以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天生就有足够的遮蔽物保护自己不受天气的侵害:??那么我们原本也是有的
4、下面不属于记叙性散文与小说的区别的一项是:( A )
A、记叙性散文反映的内容很广,表现手法也很多;小说反映的内容较窄,手法也比较单一
B、记叙性散文纪实性较强,主要事情要求真实;小说以虚幻为主,小说的世界是虚拟的世界
C、记叙性散文也写人物,包含某种情节因素,但主要目的是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评价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和联想,他所受到的感动和启发;小说注重塑造人物形象,必须有相对完整的情节
D、记叙性散文写人物可以随作者的情感需要而组织材料,运用手法;而小说写人物则必须服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自身发展的需要,服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本身的完整性和复杂性的需要
三、简答题:
1、什么叫意境?
答:意境是文艺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成的情中景、景中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如理解“美的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这句话的意义?
答:指出了一个人的内在美——美德的可贵与重要,美德之美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它在朴素的背景的反衬下更加突出,表明了一个有朴素、普通的外表却有美德的人更加令人肃然起敬。
3、《谈谈衣着习惯》中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观点?
答:作者认为衣着破坏了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蒙田借助于对衣着习惯的谈论,反映了他对自然人性的崇尚,对人为的伪装和矫饰的憎恶,表达他对人性的关注,对人性弱点与弊端的揭露和批判。
随笔的特点是什么?(答案见提示第3节 125页)
四、分析题:
1、结合课文谈谈培根随笔的艺术风格。(答案见提示第2节 124页)
2、结合课文谈谈蒙田散文的艺术特点。见提示第2节 130页)
3、结合课文谈谈蒙田散文的结构特点。
《谈谈衣着习惯》这篇散文在结构上有着很大的随意性。文章谈古论今,洋洋洒洒,似乎没有明确的中心。使用的材料驳杂多样,不成系统,也没有严密的论证过程,很难以写作方法中某一种结构模式去规范。比如一开始他写人“总要碰到衣着方面的麻烦”,然后写到衣着破坏了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许多人裸身或不穿鞋戴帽反而培养出了健康的体格,又写战争是对人的生存能力的严峻考验,最后笔锋一转,不动声色的嘲讽了那位一天要换四次衣服的墨西哥国王。这样随手写来,却又涉笔成趣,没有结构,却又浑然天成。
衣服散文篇三:休闲散文
休闲散文
真爱是无私的,你曾经爱过的人如今有了新的对象,应该祝福,而不是诅咒。毕竟曾经相爱过一场,所以没必要把她当做你的敌人或者仇人。年轻的时候,分手的原因总是纷繁复杂的,分开之后,其实可以很坦然的面对过去发生的种种,记住愉快的回忆,遗忘不悦的事情。感谢某个人曾经在你年少的时候有一段对你好的经历。分开之后,看到别人对她好,不应妒忌、也不必耿耿于怀,曾经爱过的人如今有其他人宠着、爱着,应该默默地祝福,而不是去打破别人的幸福。曾经自己无法给予她的幸福,如今有人给了她,应该为她高兴,只要看到她幸福快乐,你应该开心,默默的祝福。偷偷的关注她,是因为想知道她的近况,偷偷的说一句“你平安,就好”。很多人不愿意坦然面对,觉得除了自己别人给不了她幸福、快乐,错了,要是你能给她幸福快乐,她又怎么会离开呢?无论分手的理由多荒谬,毕竟是分了,别犯傻,放过自己,面对该面对的,日子还长,谁都不确实明天会有怎样奇妙的艳遇。祝福你爱过的人吧,那样你迟早也会找到你想要的幸福,感谢她曾陪你走过一段时光,虽然痛并快乐着,但毕竟有快乐存在过,足矣。你能看上她,就证明她很不错,如果她离开你之后没人要,等着你回头,那么她就太没魅力了,也说明你眼光太差。而她离开你之后又有人疼爱着,证明她的确有魅力,也说明你的眼光不错。祝福她,是最美的誓言。真爱是无私的,你给不了的,为啥不能让别人给她;你不能拥有的,为何不让别人拥有。放过自己,做人不能太自私。爱情有时像穿衣服,一件很好看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不合适,即使它再怎么好看,也会觉得别扭。换一个人穿,衣服刚好十分合身,又特别好看,为何不尝试让别人穿呢?岁月的沉淀之后,你会懂得爱情其实就像穿衣服,自己穿上去别扭的,也许别人穿上去特好看。对于曾经爱过的她,要祝福,希望她开心、快乐、平安,这样你也会心安。不然,你想看着曾经爱过的人过得十分悲凉,而你却在一旁额首称庆、欢呼雀跃?这样的人太缺德了,不是君子所为,要是看着曾经爱过的人受苦受难,谁心里都会难受,不然的话就是你从来没爱过她。只有一些缺心眼的才会讽刺的笑道:她瞎了眼离开你才沦落这般田地。千万不要讽刺你爱过的人,太累了。相比之下,相对于担心她过得不好,还是希望她过得幸福些,你的心里会好受些,即使偶尔也会眼红一下,也就是眼红一下而已,不至于会担心她过得不好。只要她平安,她过得好好的,我也会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