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教学过程各要素的裂变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摘要:MOOC的发展引起了政府、大学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文章从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四要素分析了MOOC教学过程各要素的裂变,指出MOOC的经验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学习者、学习环境构建的启示。这正是基于翻转课堂、微课等促进传统课堂教学改革所急需的。
  关键词:MOOC;教学过程;要素;课堂教学
  0 引言
  当前,国内各大知名高校纷纷推出自己的MOOC,将其作为自身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之一。MOOC集中了人类教育、技术探索的新成果,以完全开放的姿态呈现出来,这不仅为教育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提供了可能、资源,充当了典型范例,也为打破我国孤立的传统课堂教学壁垒充当了一副催化剂。MOOC让教育参与者们看到了更接近于学习本质的教学过程,由MOOC而引发的教学改革势不可挡。对于大多数无法参与MOOC顶层设计的一线教师而言,深入分析MOOC的教学过程,洞悉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依据MOOC的研究成果指导其进行自身课堂教学改革,才是其关注的重点。只有每一位教育实践者都能关注MOOC,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获得适合其需求的教育,MOOC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这或许也是MOOC首创者的初衷。
  1 MOOC的发展
  MOOC( 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简称。随着网络资源、网络课程、尤其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深入发展,MOOC应运而生。
  1.1 MOOC的概念
  对于什么是MOOC,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它随着人们对MOOC研究的深入在发生着变化。2017年6月23日维基百科指出:MOOC是一种以开放访问和无限制参与为目的网络在线课程。它除了采用传统的诸如视频、阅读材料、问题集等课程资源以外,还使用了交互式用户论坛,以便构建学生、教授、助教组成的学习社区。
  1.2 MOOC的发展现状
  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戴维·科米尔( Dave Corm/er)和布赖恩·亚历山大( Bryan Alexander)提出了MOOC这个专用名称,9月,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 GeorgeSiemens)和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开设了第一门真正的MOOC课程“联结主义与联结知识”在线课程(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Online Course,CCK08)。从第一门MOOC课程的出现至今,MOOC经历了井喷式发展。尤其是在2012年,Udacity、Coursera、edX三大MOOC平台相继成立并获得大量投资,并且部分课程被大学承认学分,纽约时报据此将2012年称为MOOC元年。
  MOOC的发展也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进入了中国高等教育领域。2013年,上海市推出“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2013年5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edX签订了合作协议。2013年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Coursera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
  除了与国外平台的合作,中国高校也在寻求国内高校的强强联手,实现MOOC的本土化。2013年7月,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12所国内高校宣布携手打造“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
  2 MOOC教学过程各要素的裂变
  在课程实施中,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在MOOC中,这些教学要素都产生了很大变化。
  2.1 顶级教育者與团队的参与
  与世界名校及其顶级教育者合作是MOOC的显著特点。以Coursera为例,该项目最早发端于斯坦福大学。Coursera先与本校的知名教授合作,上线本校优质课程,然后与美国本土的密西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国外的多伦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合作。Coursera并没有给出统一的课程资源规范,但是他们通过搭建课程平台,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同时,Coursera通过向合作学校开放学习管理服务系统(leaming management service.LMS)渗透其教育理念,进而鼓励并支持教师开发符合相应理念与规范的学习资源。Coursera采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使项目的管理和公司运作更加规范。项目研究团队负责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运营团队主管项目运作和盈利模式探究,大量的资本介入又保证了优秀人才加盟,进而吸引优质资源、优化技术方案,这种良性循环实现了教学实践、理论探究、商业盈利的三维互动、相互促进的MOOC模式。
  2.2 遍布世界的主动学习者
  MOOC的学习者跨越了围墙、国界、职业、甚至是年龄。人数众多、背景复杂是MOOC进行学习者分析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这一学习群体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所有留下并完成MOOC课程的学习者,都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自我管理能力、求知欲、自主学习能力均很强。在设计良好的MOOC课程中,通过名师、教学辅助团队、学习者共同体构建而成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满足每一个主动学习者的需要。在MOOC实施过程中,教师、教辅团队、学习者的角色已经不再清晰,每一个个体都可能是其他个体学习的对象,每一个个体都可能搜集、生成并发布有意义的学习资源,成为传播过程中的信源,当然也可能是教学传播过程中的受众,而这种基于MOOC的循环传播模式的运用将MOOC参与者吸引、聚集并驻扎在MOOC中,这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是无法做到的‘7]。这种学习环境已经超越了传统学习环境的内涵,而成为由MOOC参与者共同构建的学习生态系统。
  2.3 预设与在线生成的课程内容并存
  1859年,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内容选择的问题。1949年,课程论集大成者拉尔夫·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怎样选择有助于达到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白此,选择课程问题成为课程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纵观课程发展历史,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包括课程即学科知识,课程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受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社会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等哲学思潮的影响,教育者们开始重新思考教育。他们提出教育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类主体构成的共同体,教育是一种群体主体,是和其他社会主体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一样的群体主体。因而,教育应该承担起作为主体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学校课程就不应该是对社会生活的被动适应,学校课程也不应该是被动传递某些流行的社会生活经验的工具,学校课程有权利也有义务在时代精神的建构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学校课程应该主动选择社会生活经验,并对社会生活经验不断批判和超越,并不断构建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同时,卢梭的自然教育论,杜威倡导的进步教育论以及二十世纪七十年来以来流行的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等都倡导学习者经验应该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他们认为学习者是主体,学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学习者是知识和文化的创造者,学习者创造着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和经验、学习者在同伴交往和其他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经验是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教育家、课程论专家、领域专家、技术专家的思想在信息时代的碰撞最终导致了MOOC的诞生。MOOC部分课程内容采用短视频的方式进行传递,此为预设的学科内容,同时,视频中嵌入设计独特的学习评价组件,实现自动化的即时学习评价,满足大规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其二,课程内容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由遍布各地的学习者生成,教学团队以及学习者,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及网络交互,将有价值的内容集结,通过邮件等方式发送给每个学习者,这部分内容,也成为MOOC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MOOC集中体现了课程与教育研究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