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利之职业教育思想探微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也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在其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他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从职业教育的本质论、教师观、课程论、教学论与学生观等方面探讨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其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001—03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也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陶行知曾与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共创中华职业教育社,曾担任过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教育与职业》杂志的特约撰稿人,在该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在该文中,陶行知提出了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生利主义,并创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本文以《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文本分析为主,兼顾陶行知创办的工学团、晓庄师范、育才学校等职业教育实践,从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论、以生利经验为主的教师观、以“事”为中心,“充分生利”的课程论、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以“才能、兴味”为中心,最适生利之才的学生观等方面分析了其职业教育思想,从中可以看出其职业教育思想仍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论
  要想办好职业教育,就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职业教育,因为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内涵是进行职业教育实践的前提。陶行知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将“生利主义”确定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并用“生利主义”具体诠释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陶行知指出:“有关于职业之生活,即有关于职业之教育;有关于消闲之生活,即有关于消闲之教育;有关于社交之生活,即有关于社交之教育;有关于天然界之生活,即有关于天然界之教育。”他认为职业教育是关于职业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其不同于生活之教育,也并不同于全部的教育。“人之生活四,职业其一;人之教育四,职业教育其一。故生活为全体。职业为部分;教育为全体,职业为部分”。陶行知指出职业作用所在就是职业教育作用所在,“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生利有二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是;二日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是”。前者相当于今天的第一、第二产业;后者相当于今天的第三产业。他还认为能否生利是区别职业与非职业唯一标准,“故凡生利之人,皆谓之职业界中人,不能生利之人,皆不得谓之职业界中人”。同时他还认为能否生利也是区别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的唯一标准,指出:“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凡不能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谓之职业教育”。陶行知在关于职业的教育类型与职业教育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即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界人事的教育,是培养生利人物的的一种教育类型。其终极目的是培养能生利、能养活自己、能贡献社会的人。
  二、以生利经验为主的教师观
  陶行知指出:“七十二行,行行都可做我们的教师”,“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陶行知认为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是变化的,在不同的领域,学生可以变成教师,教师也可以变成学生。教师与学生区别在“做”上,教师是“在做上教”的人,而学生则是“在做上学”的人,可见陶行知奉行的是人人皆可为师的大教师观。在此基础上,陶行知指出职业教育的教师理应具备生利之经验、生利之学识与生利之教授法此三要事,“然在三者中,经验尤为根本焉”。“职业教育既以养成生利任务为主要之目的,则其直接教授职业之师资,自必以能生利之人为限”。在他看来,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职业教育的教师首先应具备生利之经验,具有实践操作的经验和能力,才能培养出生利的学生,因而“职业教师之第一要事,即在生利之经验。无生利之经验,则以书生教书生,虽冒职业教师之名,非吾之所谓职业教师也”。有了生利之经验还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无学识以为经验之指导,则势必固步自封,不求进取”。只有经验而没有学识,经验就无从传授,且容易走向经验主义的极端,使职业教育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各行业发展,“故职业教师之第二要事,是为生利之学识”。职业教师的第三要事是教法。仅有经验和学识还不够,还需要不同的教法。“盖教授生利之方法,随业而异”。不同的课程要求、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学顺序与教学方法,“有宜先理想而后实习者,有宜先实习而后理想者,有宜先理想、同时并进者”。同时,教师还需要“熟悉学者之心理,教材之性质”,根据不同的学生心理与不同教材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陶行知指出“健全的职业教师,自必然以经验、学术、教法三者具备标准”。若三者不可兼得,宁可舍生利之学识与教法,而求取生利之经验。教师没有经验,学识与教法再高明,则不能培养出会生利的学生,既然培养不出会生利的人,就背离了职业教育的本真,就不是职业教育,因而,三者之中经验为根本。
  三、以“事”为中心,“充分生利”的课程论
  基于生利主义的基本理念,陶行知认为职业教育的课程也必须符合生利的要求与目的。陶行知不主张传授系统的完整的理论知识,也不主张专门训练某种技能,而是主张以“事”为中心,按事施教,课程以每个生产过程所必需的理论与技能为出发点和基本内容。“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体现了现代课程观的模块化课程设计的思想。他还主张课程安排应遵循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的规律,逐步深入,“完~课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学一事”,“自易至难,从简入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行业的知识与技能,适应各种行业岗位的要求,他还主张学以致用,学以生利,“每课为一生利单位,使学生毕一课即生一利,毕百课罢则生百利”。惟其如此,学生才成为生利之人,使其受益终生。他还认为“职业课程之配置,需以充分生利为标准”,以充分生利为原则与依据,加强课程之间的广泛性和联结性,“事之可附者附教之,事之可兼者兼教之”,只有设置充分生利之课程,才能使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与方法,学会统筹利用工作时间,快速适应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变化。职业教育的课程既然以生利为原则与依据设置,只能按事设课,既然是按事设课,就只能按事施教,采取小班授课,陶行知提出职业教育的实习班最多不超过十五人。
  四、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
  以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要想在实际教育中取得实际效果,必要有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陶行知所提倡的“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指导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方针。“教学做合一”的含义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法、学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