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师教育学学习中记忆策略的培养
俄国心理学家谢切诺夫曾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学习新知识离不开记忆,知识具有严格的系统性,学习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是循序渐进的;思考离不开记忆,没有记忆贮存的知识和经验做基础,任何思维活动都不可能实现;提高学习效率离不开记忆,记忆能力强,就可以在头脑中建起一个贮存库一“智慧的仓库”,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知识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
在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教学中,记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是5+2专转本考试制度实施以后。记忆的重要性和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记忆能力。对教育学课来说,五年级主要针对专转本考试来进行复习,有着诸多需要记忆的内容,繁杂冗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都十分烦恼的问题。很多学生都有“记得快也忘得也快”或者下了很大功夫背书却很难收到良好效果的感觉。在记忆方面不同程度的打击致使学生在以后遇到记忆性的问题时更是望而却步,心生畏难情绪,进而形成恶性循环。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记忆力,提高教育学的学习效果呢?
1 明确记忆目标
有明确的目标,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充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记它,也才能深刻地记住它,这是成功改进记忆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学习某章知识之前,要知道本章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要学习它什么,弄清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这就是记忆目标,有了明确目标就能背得快,记得牢。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必然是被动地突击强背,这样得来的东西记忆不可能持久,也不会成为有用的财富。
确定学习目标关键是安排好学习进程,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要学会将学习目标分解成长期和近期目标,比如教师讲解某章内容时介绍了九个知识点,学生每天复习三个知识点;某章共三节内容,每天要完成复习一节内容的任务,如此由少积多,一个个的实现,一个个地跨越,就能激发积极性,增强自信,提高记忆速度。
2 做好课堂笔记
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曾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学习成绩最差。教育学一节课的知识容量是很大的,学生做好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注意力,有助于理解学习内容,有助于复习和记忆所学知识。
记笔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提纲笔记、图表笔记等。提纲笔记,以教师的课堂板书为基础,使用大小标题按授课内容的顺序分出不同的层次。在每一层次中记下要点和有关细节,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图表笔记,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和箭头连线,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者列表加以说明。
记笔记只完成了做笔记的第一步,课后要及时梳理笔记,增减内容,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完善,还应根据笔记组织复习,使知识系统化,以此巩固记忆。
3 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理解记忆的基本条件是所学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理解的东西往往记起来比较迅速和牢固,这是因为它与过去掌握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对有意义材料。学生首先应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材料的意义。所谓材料的意义,指的就是各种联系,包括材料本身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材料和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以及材料和其它材料之间的联系等。比如教师素质这一章,要理解教师劳动本身的特点和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现代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等,通过理解,将知识系统化,使所要记忆的内容纳入到知识的体系之中,成为整体的一部分,这样就更容易记忆。
4 重视课后复习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是记忆中不可避免的过程,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即在记忆的初期遗忘得多,以后遗忘速度明显下降。有效的策略就是及时而经常地复习。
(1)掌握好复习的时间。遗忘规律告诉我们,第一天遗忘最多,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遗忘得越来越少。因此,每天有复习,即当天课程一定要复习一次:每周有小结,即每周对本周所学的课程要有个小结性复习:每章有总结,即每学完一个章节要进行总结性复习;期中及期末则进行大复习。
(2)掌握好重复强化的次数。这里所说的强化一次,要求将所记忆的内容全部记下来才算强化了一次。因此复习一次不一定记下来了。可能要复习几次才能记下来,这才算强化了一次。
(3)多种形式复习。机械、单调地重复会使复习变得枯燥无味,并引起大脑神经的疲劳,大大影响复习的效果,因此一定要采取多种复习形式。如复习教育功能时,进行前后知识对比,找出教育功能、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等之间的异同点:复习教学八大原则时可以用理论联系实际,多方面找例证,加深理解:复习教育法知识点时可以做习题来理解相关的法律概念,通过案例分析区别不同概念所指的范畴:复习时不需要边背边写全文,只写重点词汇和关键词即可:也可以自问自答或同学间相互提问来复习。
5 过度学习
很多同学记忆的一般习惯是,当能够完全背诵后就停止记忆。但心理学家发现。如果在完全能够背诵后,再增加一定时间和背诵次数,记忆效果会大大改善。心理学实验还发现,如果在刚好记住了就不再学习,即达到100%的学习程度,其记忆保持的效果最差:如果达到150%的学习程度,记忆保持的效果就很好。因此,运用过度学习是一个最佳的省力的记忆方法,你只需要再花一些时间,多记一半的内容,效果就可以大大提升。
6 采用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一个人记忆得如何,与掌握正确方法有密切关系。记忆的多少、快慢,则决定于具体的记忆方法。掌握一些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正确而有效的记忆方法,对培养和训练记忆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联想记忆法。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好。如“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学记》,有一个共同的“学”字;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可以联想成“现在的世界属于未来的我们”;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6”和“义”组成“六一儿童节”。
(2)串联记忆法。就是将所记忆的几项内容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和相互联系串起来记忆。例如,班集体的特点有目标性、民主性、纪律性、组织性,四个词第一个“目、民、纪、组”连在一起就是“牧民祭祖”。
(3)化简记忆法。就是将较繁杂的内容化成简单的内容来记。如课外活动的作用共有四个长句,记忆时抓四个关键词,即主体精神、个性、交往能力、责任感。
(4)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卡尔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可以想成“咖啡”;布鲁纳提出“发现法”可以组成“步伐”,伐是发和法的共同的谐音,以区别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5)尝试回忆法。一遍一遍地读并不是有效的记忆策略。盖茨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学习时将80%的时间用于试图回忆的记忆效果最好。换句话说,就是在背记的过程中,不断地自己“考”自己。考的方式很多,主要是采用自己复述、默写、同学问互相提问等方式。这种方法能看到自己进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发现问题,进而抓住重难点,因为使得复习更有效。
总之,心理学对记忆的大量研究成果,对学生在教育学学习中策略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只要合理地使用这些策略,必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玉文.记忆研究与记忆策略现代教育科学.2009(2).
[2]郜元.管静.记忆策略与学习效果的统计分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3(3).
[3]车丽萍.记忆术:科学的记忆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2.
[4]吴光远.受益一生的34种记忆方法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