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信息化环境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21世纪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深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高等教育在此高度信息化环境下要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使得“互联网+”在高等教育中能高效的应用且快速的发展,培养出新一代具有高度创新水平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一、了解“互联网+”时代下高等教育
随着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到如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产业各领域受其影响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革。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倡导改变传统思维,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而知识经济在高度信息化环境下已经显露出端倪,教育领域中渗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鲜活力。
作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阶段,高等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互联网成为新媒介、带来高效率,最应当重视的是互联网思维与教育产业的融合,将两者的理念与思路统一高度,在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方面实现自我变革,追求创新发展。
二、高度信息化环境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变化与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给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平台,也已然成为当代各类教育的核心技术和普遍技术,让人们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思考。究竟这样高速信息化的环境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又使得高等教育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呢?
(一)高度信息化环境下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资源公平化
传统教育中,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仅限于教师课堂传授理论和阅读课外书籍,阻碍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各地产生较大的教育差异。互联网技术为高等教育整合了众多的零散、碎片化的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公平化。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共享给各地师生,大大缩小了教育的差异化,对教育公平的促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模式的转变
由互联网技术衍生出的现代教育手段层出不穷,高校师生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进行多样化的教学,例如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学生能够跨越时空的局限,利用便携的电子设备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将对学习的内容与课时安排自主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由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慢慢转向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为促进教育发展、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新”驱动”。
(二)高等教育在高度信息化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
1.要求学生有较高的主观能动性
当互联网为教育领域带来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在如此庞大的资源库中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课程需要有较高的辨识能力,能够过滤掉无用甚至负面的资源,并能准确判断本阶段最需要巩固和加强的知识范围,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自我监督完成该计划。所以无论是在筛选学习内容还是规划学习任务方面都需要学生有较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开放的网络环境和自由的学习空间内有效且独立的达到学习目的。
2.教师需增强职业素养
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科学知识,但也会产生比传统教育更多的疑问,所以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增强知识积累,才能及时且准确的为学生答疑解惑。作为高等教育变革和发展的根本,高校教师更应该顺应互联网潮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成为高素质的时代性教师。
三、探索“互联网+”思维与高等教育改革的结合
互联网思维打破了传统领域的局限性,使教学环境转换成为更加开放、自主的教学氛围。于是在全新信息化高等教育的领域中,教学设计也应当有所创新。虽然近几年发展的慕课、翻转课堂等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线上授课教学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但国内大多数高校对这种课堂形式和学分认证的推广还是十分有限。相比国外,我国的传统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人们,因此即使许多学校应用了网络课程进行教学,但若没有合理的学分制度进行支撑与辅助,网络课程也只是形式主义,无法真正达到教学模式變革的目的。高校在建设“互联网+”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调整,积极探索出创新式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陈丽.“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6(4):3-8.
[2]曹培杰.正确认识MOOC 的三个关键问题[N].光明日报,2014-08-26.
[3]刘云生.论“互联网+”下的教育大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15(20):10-16.
[4]尚俊杰.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再造高等教育组织机构[N].光明日报,2014-04-29.
[5]张 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