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2016年,国家启动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十三五”期间拟投入50亿元,支持100所左右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而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产教融合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进行模式创新,解决问题,使连锁企业、高校以及社会达到共赢。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产教融合
为了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2016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编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6]547号),启动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十三五”期间拟投入50亿元,支持100所左右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指在培养新经济时期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它区别于以产品经济为主体的工业经济的人才需求,更重视知识商品、品牌商品、权益商品、企业总体作为商品、社会总体资源组合作为商品等新经济商业形态的营销与管理,新经济呼唤新的商业模式,连锁经营是其中的主流发展模式,特许经营管理是一个复合型、实践性、并具国际领先性的新学科。
“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但这刚刚是起步,而且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各专业的特点不同,所以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但我们只要坚定思想,坚持探索,认真把握好市场信息,依靠科技进步,职业教育的发展明天一定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起步比较早,从产教融合开始之初就已经存在。针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自身与连锁企业的特点,我们发现在其产教融合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连锁企业与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合作目标不一致
连锁企业与高校之间存在目标不一致问题。很多连锁企业只是想利用学校资源为自己企业培养人才,为企业招聘人才节约成本。甚至让学生签“卖身”契约,要想“赎身”就要付出高额的代价。学校方面,有些学校则以提供学校资源为由,向连锁企业收取高额费用,让很多连锁企业不堪重负,只能作罢。甚至有的学校,担当起学生与连锁企业的“黑中介”。
(二)连锁企业与高校连锁经营专业合作模式相对单一
连锁企业与学校合作主要模式是顶岗实习。而在其他方面的合作相对较少。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当廉价劳动力去了,去为学校和企业创造价值,自己则成了牺牲品。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校企双方对合作内涵和意义认识不到位,没有建立起合作的长效机制和约束机制,企业出于自身的原因对合作缺乏动力和热情,地方高校对校企合作准备不足,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方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想法。
(三)连锁企业与高校连锁经营专业在合作投入经费上存在分歧
连锁企业与高校在这方面的利益冲突非常明显,也是目前很多高校未进行产教融合项目的主要原因。什么是企业?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所以很多企业在这方面投入很少,因为他们认为这是风险较大,收益较小的项目。而学校方面也有很多顾虑,一是要为企业提供设备设施,还要考虑学生安全等各方面问题。这都是一些投入,尤其对于民办院校来说,这无疑是很大的一块支出。
(四)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匮乏
“雙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类似文化课教师那样,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二要类似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这类教师相对较少。很多学校师资以理论教学为主,无法适应实验、实践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更谈不上和行业、企业联合进行科技研发等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有限。而企业师资虽然实践动手能力强,但多数理论功底不足,且缺乏从事高校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训练。师资队伍的薄弱严重制约了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产教融合解决办法
加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所决定的。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要着力点,将产教融合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重点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
积极推行“双主体”办学、“双岗位”聘任、“双主线”培养。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同成立了“专业平台理事会”,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对接,教育融入了企业的力量后,才真正体现出产教融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