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决定在全国8个省区各选择一个县作“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试点,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申报,我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进入了这一序列,今年黎平、罗甸、普定三个县又争取到了试点名额。国家这种资源整合度强、投资力度大的试点,表明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连片开发是基础
提倡“连片开发”,是强调现阶段扶贫开发的针对性,目的是增强贫困地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贫困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是一个为人民谋福祉的过程,也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从解决温饱向宽裕殷实生活迈进的过程。扶贫开发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区域协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扶贫开发面对着一个现实,即农村贫困人口体现“点、线、面”并存的分布格局和“大集中、小分散”的特点。以贵州为例,“点”,主要是指分散在广大农村的贫困乡和贫困户;“线”,主要是黔西北、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及黔东北一带;“面”是指革命老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深山区、石山区等特殊贫困地区为代表的、集中连片分布的贫困地区。树立连片开发的观念,就要思考到三个问题:一是欠开发的贫困区域主要在哪里?二是这些区域内最需要开发的贫困乡村有哪些?三是这些地方开发效果最好、群众受益最大的项目是什么?弄清楚了上述问题,就要有针对性落实三个重点:一是突出“优先扶助贫困人口”的原则,把相对贫困面大、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最需要帮扶的弱势群体,优先纳入开发范围;二是区域要相对集中,列入试点的乡镇可在2―3个之内,村必须在20个左右,其中还未实施过“整村推进”的村大体要达到80%;三是重点扶持的开发项目要集中,具有比较优势、群众容易掌握的农业开发项目在2―3个之内。印江县杉树乡被确定为试点区域后,按照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的“实现人均半亩或一亩茶,人均有一头到两头猪,户均10只鹅,这样抓实,才有更大成效”的指示,试点9个月以来,已完成项目建设投资2234万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6.5%,“畜―沼―茶(果)”的产业化模式已初步形成。
二、整村推进是重点
提倡“整村推进”,是强调扶贫开发的协调性,目的是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采取“集中力量、缩短战线、优先保证”的方式,使以村为单位的行政单元得到比较均衡的发展,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如何确保整村推进?首先,是选好项目、找准产业,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生产力是决定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农产品的竞争力和规模。选择好一至二个主导产业,注重特色、扩大规模、创建品牌、惠及村民,是整村推进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要抓住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托当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发挥特色优势,扩大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形成产业带、规模化、集约化;要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真正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形成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确保眼前增收有保障,长期发展有潜力;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培育“塑品牌、促发展、富群众”的观念,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比如,黎平县选择了茶产业和生猪养殖2个产业,罗甸县选择了脐橙栽培、优质仔猪繁殖和反季节蔬菜3个产业,普定县选择了茶产业、经果林和生猪养殖3个产业。其次,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统筹城乡公共资源,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的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不断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当前要着重解决好“学、水、电、路、气、广、市”七个方面的问题。“学”,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让每一个具备学习能力的孩子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水”,重点解决人畜饮水的困难,保证群众吃上安全卫生的水;“电”,农户基本能用上家用电器;“路”,实现村能通公路,组有连户路;“气”,农户能用上以沼气为主的新型能源;“广”,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让信息走入千家万户;“市”,在乡村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农贸市场或专业市场,引导农民在这里交易,形成物流、资金、技术、人才的集散地。第三,是科技进村入户要到位。物品的价值(或财富的产生)取决于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的结合程度,其中劳动者的素质最终会影响整村推进的质量和效率。在试点区域内,可通过产业发展实施农业技术培训,使劳动力能熟练掌握1―2门用得上、能管用的种养业适用技术。因此,培训农民、提高素质,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整村推进的重要内容。
三、整合资金是核心
提倡“整合资金”,是强调扶贫开发的倾斜性,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体现,其核心是通过资金的“存量适量调整,增量重点支持”,使更多的社会资源服务于缓解贫困这一目标。这也是“县为单位”的意义所在,因为只有县这一级,才能更加有效整合资金,加大试点区域内扶贫开发的力度。印江县在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的支持下,对试点区域的规划投资达到6125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5175万元,项目建设共涉及粮食自给工程、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产业配套建设等5大类。
整合资金,一是要整合财政扶贫资金。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放、渠道不乱、任务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除了扶贫开发的专项投入继续增加外,不同渠道进入贫困地区的资金明显增加,统筹各项强农惠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危房改造、石漠化综合治理、农村低保等政策,把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统筹在一起,集中优势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使试点区内实施整村推进的每个村资金总量达到300万元以上。二是整合金融资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扶贫开发中,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的作用,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发展业务,创新信贷支农产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对一些扶贫小额贷款项目的审批权限,将下放到县;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小额贷款期限将延长1―2年;进一步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贷款额度和力度。三是整合非公有制经济资金。积极支持民营资金进入扶贫开发事业,只要愿意参与扶贫开发的民营资金,就要给予积极支持,并把民营资金整合到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项目上,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当地资源,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优化环境,真正实现企业兴、群众富、税收增、生态好的目标。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回乡创业,共同为家乡脱贫致富作贡献。
四、总结提高是要求
提倡“总结提高”,是强调扶贫开发的创新性,“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扶贫新试点,是国家创新“大扶贫”格局的一种试验。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经验,使之成为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驱动器”,起“示范引路”的作用,因此在整个试点过程的总结成效、提炼经验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总结提高中,一定要有创新的观念和改革的精神。比如,国家已开始对农村居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从制度上开创扶贫的新机制,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推索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的切入点。通过建档立卡、动态跟踪、统计监测等办法,摸清家底,真正找准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贫困所在,分类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实行贫困户首扶制度,确保最贫困的村寨、最贫困的群众得到优先扶持,切实扫除最贫困的死角,让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在各方的帮扶下走上致富的路子。又如,“支部+协会,农民得实惠”,是农村党建工作、经济工作和组织农民发展生产的有效结合的方式。在试点中,如何支持以资金、技术、管理和劳动力入股,建立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组织形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与农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农民参与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生产效率等,值得在试点中探索和完善。实践证明,在坚持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济,是一条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路子。(作者系省农办、省扶贫办、省农发办常务副主任。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