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多了 容颜自然改变【读书改变气质】

  读了《曾国藩家书精选集》,我才真正理解了青年毛泽东为什么在1917年写给黎锦熙的信中谈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   曾国藩的家书行文从容镇定,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看似平淡的家常中蕴藏真知灼见,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
  他认为读书要“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讲究“志、识、恒”;鼓励其弟“不能不趁30以前立志猛进也”、“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讲求立志需严,求强当在自修处着力,注重内心修养、素质的提高,经过日积月累,形成高山景行的道德品德;教育家人“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以“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为处世为人之本,悉心体会“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勤劳、谦逊、戒骄、宽容、节俭、坚忍、自强这些词语,在其家书中屡屡可见,言之切切。
  其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真可谓下流矣!”为自己在睡梦中梦见别人得了利益,自己羡慕而责骂自己“卑鄙”、“下流”,可以看出他自省、自律、自我教育到了多么深入的程度。
  凯勒曾说:“一奉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里。”曾国藩也认为“惟读书可以变化气质”。曾国藩的家书,不仅是曾国藩严于治家、治军、修身、养性的真实写照,其传承的思想、文化和精神也泽被后人。
  尽管书中不可避免地留下了那个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但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又怎能以点代面、求全责备。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经济跳跃式地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雄心壮志,也引发了浮躁之气。各个领域追求短期效应、表面效应之风盛行,许多人不是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而是沉浸于“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行为比比皆是。这部家书值得每位有志之士一读,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塑造自己,特别是当今人民的公仆们更应好好读读曾国藩的“八本堂”,谨记“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每日审视自己的心灵,是否做到了“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新书推荐】
  
  《彼岸此岸》
  刘学洙,贵州著名老报人、文史学者。其新著散文集《彼岸此岸》,包括《纪游》、《往事》、《闲读》三部分,收录了他海内外游记37篇;怀人、忆旧、读书札记等文稿23篇及配图十多幅。出版社编者在该书封底“内容提示”中写到:“人类史几乎就是一个超越常态生活此岸,追求心中理想彼岸的历史。其间,有地域的彼岸此岸,人生的彼岸此岸,精神的彼岸此岸。凡眼看世界,看之中有故事,故呈之中有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