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居住观念的转变,居住小区环境建设已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住宅外部环境设计与规划布置又是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的重要内容,住宅及其用地不仅量大面广,而且在体现小城镇总体形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住宅的外部环境设计与规划布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住宅外部环境设计
住宅外部环境设计与住宅建筑的类型有很大关系,不同的住宅类型直接影响和决定住宅外部的环境,一般说来,可以把住宅建筑分为高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多层住宅和低层住宅四类,以下将分别讲述这四类住宅的室外环境:
1.1高层住宅建筑
我国高层住宅分为两种:中高层和高层住宅。《住宅设计规范》规定,10层以上(包括l0层)住宅就是这里所指的高层住宅。这类住宅容积率高,人均绿化面积小,所以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大中城市的市区内很常见。由于容积率高,其配套设施往往会安排在地下,结合基础进行设计,如停车场、设备用房等。同时高层住宅结构多为框架结构,墙体灵活,底层可以设计为商业用房等,在大中城市和城市中心地区非常合适。
1.2中高层住宅建筑
目前我国《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中高层住宅指7~9层的住宅,多为板式住宅,一梯两户或三户,这种房型采光通风较好,一般为条式建筑,由于建筑较高且建筑体型为条式,所以日照间距偏大,这样有比较多的户外空间,环境可以处理得较为丰富。高层住宅容积率介于高层住宅和多层住宅之间,是适用面较广的住宅形式,在大中城市中值得推广。
1.3多层住宅建筑
日前存我国住宅中分布最广、建设量最大的是多层住宅。多层住宅多指4~6层的住宅,这类住宅不需要设电梯,建设成本较低,是目前中小城市或城市偏远地区常见的住宅形式,但也有些高档住宅也建了电梯。多层住宅一般是一梯两户。条式建筑,可以形成一种同合的空间秩序。由于建筑高度有限,日照间距一般不大,所以宅间绿地面积偏小,在设计时要注意景观的变化和可识别性,避免形成呆板的兵营式布局。
1.4低层住宅建筑
低层住宅可分为普通低层住宅和别墅两类,层数为l~3层,一般每户有独立的出入口,住宅相对比较安静私密。由于层数较低,入户层多在地面层,方便居民使用。同时住宅遮挡较少,一般通风采光效果好,但外墙面积大,不利于保温,从节能角度来看不经济。这类住宅占地面积大,土地成本高,因此多为高档商品房,我国已开始限制低层住宅的建设,以节约土地资源。
2.住宅组群布局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影响住宅组群布局的主要物质因素是地形地貌、建筑物、植物三大类。其中对室外空间影响最大的是建筑对空间的限定与布局,它决定着空间的形态、尺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不同空间的感受,对空间的形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和院落式是住宅群体组合中最常运用的基本组织方式,此外,还有将基本方式综合运用的混合式或因地形地貌、用地条件的限制,因地制宜而形成的自由式组合。
2.1行列式
行列式是建筑按照一定的朝向和合理的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这种布置方式可使住宅的大多数居室获得均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利于管线敷设和工业化施工,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住宅群体和形成的空间形式单调,识别性差,易产生穿越交通。因此,在规划布局时应经常利用建筑山墙错列、建筑单元错落拼接或结合点式建筑布局等方式来活跃空间气氛。
2.2周边式
周边式是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围合布置的形式,形成的院落空间较为封闭,便于在其中组织绿化和休闲活动设施。周边式形成的内向集中空间,空间领域性和归属感较强,便于绿化,可围合出适合多种辅助用途的大空间,利于邻里交往和防风防寒,对于寒冷和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和减少院内风雪,同时还可以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密度。但是其缺点是东西向的住宅比例较大,居室朝向差,不利于湿热地区使用,转角单元空间较差,有旋涡风、噪声,干扰较大,对地形的适应性差,而且施工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高等。
2.3点群式
点群式是由建筑基底面积较小的建筑相互临近形成的散点状群体空间。点群式布置的住宅建筑一般为点式或塔式住宅,住宅日照和通风条件较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可利用地形中的边角余地。但缺点是建筑外墙面积大,不利于节能,而且形成的外部空问较为分散,空间主次关系不够明确,视线干扰较大,识别性较差。
2.4混合式
混合式是以上三种布局方式的混合形式,较常用的是以行列式为主,辅以少量住宅、公共建筑沿道路或院落周边布局,或在用地边角处散点状布局,形成兼具封闭和开敞感的院落空间。这种布局方式可以保证大量住宅具有较好的朝向和日照,还可以形成一定的主次空间,空间的封闭感和开敞性均可以达到,并且易于与用地结合,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2.5院落式
将住宅单元围合成封闭或半封闭的院落空间,可以是不同朝向单元相围合,可以是单元错接相围合,也可以用平直单元与转角单元相围合。院落式也可以视为列式布局的一种变形。其特点是在院落内便于邻里交往和布置老年人与儿童的活动场地,有利于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并能提高容积率,布局具有设施共享、可识别性和领域感较强等特点。院落式的缺点是一半面向庭院“里”,一半面向庭院“外”,东西两侧转角部分易产生阴影遮蔽。
以上是住宅群体组合空问的大体分类。在实际规划设计中,群体组合是根据不同的地区、地块、地形条件,适时、适地选择合理的组合形式。
3.住宅组群布局的技术要求
在进行住宅组群布局时,除了考虑建筑布局的艺术性以外,还应当从住宅的建筑间距、朝向、住宅形式、住宅外观色彩等多方面有机协调,创造合理、舒适、美观的住宅群体空间。
3.1住宅建筑间距
住宅建筑间距有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住宅的正面间距一般指日照间距。
3.1.1日照间距 住宅的日照要求为“日照标准”。决定住宅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一是所处地理纬度。我国地域广大,南北方纬度差50余度,高纬度的北方地区比低纬度的南方地区在同一条件下达到日照标准要难得多;二是与城市规模、用地情况有关。
底层窗台面足指距室内地坪0.9 m高的外墙位置。在日照间距中根据住宅的朝向方位,可分为标准日照问距和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标准日照间距是指当地正南向住宅,满足日照标准的正面间距。当住宅正面偏离正南方向时,其日照间距为不同方位日照间距,计算时以标准日照间距进行折减换算,标准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如下:a=1/ tan h;D=a (Hl―H2) (式中D――标准日照间距,m;Hl――前排建筑屋檐标高,m;H2――后排建筑底层窗台标高,m;h――日照标准日太阳高度角;a――日照标准间距系数)
3.1.2住宅侧面间距 除日照因素外,通风、采光、消防以及视线干扰、管线埋设等也是影响建筑间距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应综合考虑,山墙无窗户的房屋间距一般可按防火间距要求确定侧面建筑间距,山墙有窗户时应适当加大间距以防视线干扰。一般来说,防火间距是最低限要求,多层建筑之间大于6 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建筑之间不宜小于3 m。如高层塔式住宅,其侧面有窗且往往具有正面功能,故视觉卫生要素所要求的间距比消防要求的最小间距13 m大得多。而南方特别是广州、南宁等城市,因用地紧张难以考虑视觉卫生问题,未将此作为主要因素考虑,只满足消防要求即可。
3.2住宅朝向的选择
住宅朝向主要要求能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日照。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寒冷地区住宅居室避免朝北,不忌西晒,以争取冬季能获得一定的日照,并要求避风防寒。炎热地区居室要避免西晒,尽量减少太阳对居室及其外墙的直射与辐射,在西面要设置遮阳设施,并要有利于自然通风,避暑防湿。
为使住宅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当建筑迎风布置时,为了不遮挡后面的住宅,要求房屋间距在(4~5)H以上,但这是不现实的,只有在保证日照间距的前提下来考虑通风问题。从不同的风向对建筑组群的气流影响来看,当风正面吹向建筑物,风向入射角为0°(风向与受风面法线夹角)时,背风面产生很大涡旋,气流不畅。若将建筑受风面与主导风向成角度布置时,则有明显改善,当风向入射角度加大至30°~60°时,气流能较顺利地导入建筑间距内,从各排迎风面进风。因此,加大风向入射角度对建筑通风有利。
4.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外部环境的设计与规划布置,应当因地制宜,合理分配,应遵循居住区规划的一般规定和原则。在合理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应配置相应的教育、文化、医疗、购物、休闲、交往等居住生活设施,满足居住者的需要,以创造舒适、方便、健康、宁静的居住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彭致禧. 住宅小区建设指南.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 朱建迭. 小城镇住宅区规划与居住环境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l.
(作者单位:广西隆安华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