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散文

景物描写散文篇一:写景散文知识点

写景散文

含义:多以描绘景物为主,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其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行文。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情感,更好的表现主题。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1、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

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是上下文行程对比,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4、托物言志

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

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

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联想与想象。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0、引用

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

景物描写散文

力。

11、渲染与烘托。

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烘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

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

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3、夸张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用法 :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7、反问

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8、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作用: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9、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10、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作用: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写景散文的主题

作者对自然的认识与感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生活,赞美了怎样的精神品质,批判了什么现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写景散文的语言风格:

闲适、绚丽、平时、明快、简洁、细腻、豪放、柔婉、幽默、深刻等。

赏析散文的方法:

1、 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2、 读散文要抓住线索

3、 从整体入手,理清脉络

4、 注意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

5、 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6、 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由此入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

7、 注意品味散文的语言

所谓优美,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优秀的散文常常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8、 注意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1)从特殊位置入手(2)从文本主旨入手(3)从相邻句子入手(4)从结构层次入手

景物描写散文篇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

A、文本特点

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这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点。

1)、写景散文的“形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时间跨度大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如《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由当下的荷塘联想到六朝时江南采莲的旧俗,还引用梁元帝《采莲赋》和《西洲曲》以印证。

② 空间转换广 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空间跨度大,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从平面铺展的广度看,是从台北的长街短巷“凄凄切切”的“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想入非非”,想到“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的江南,想到江南的杏花春雨;想到那叫赤县神州的那片土地,“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还想到了美国的丹佛山,落基山。

③ 景物意象牵涉多

写景散文重在写景,它所绘景象往往是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幅画面,营造出一定的艺术氛围。

④ 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2)、“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散文虽思路开阔,包容量大,但它们都是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无论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为了做到神不散,作者在选材上保持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

写景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承载有某一情感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②以作品中的“我”的活动作线索,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写出自己的想象。③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④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体验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常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B、方法指导

1、景物描写常考察的点:

写景角度: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很少涉及)

感官角度(五感 常涉及视听、虚实、形声色)

时间、空间

写景手法: 情景结合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正面侧面

白描手法

对比衬托

修辞手法等

写景作用(可结合诗歌,小说的相似题型):

勾勒环境、交代时间地点、背景

情景交融、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

铺垫推动情节

表现主题

考题举例

例一:

过苏州

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①暮亦行。

【注】①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①刮眼明:景物格外美好,使眼界开朗。

②更:改变。

③俗人轻:被世俗之人所看轻。

④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4分)

例二:

麦天

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

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开始,农家的节日也就开始了。临近端午节,路上走亲戚的人便多了起来。“麦梢

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

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这时候,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走走娘家。母女们,别

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头,就有说不完的话。到了饭时,女儿随娘入厨,像先前未嫁时,熟盆熟碗地做

一顿好饭,孝顺父母。

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里忙麦收前的杂事。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

挤满市场。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树阴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

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来

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

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

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妻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得把饭

食做可口。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就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

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切细,如同俗语

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

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割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倒进酸汤,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

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

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

哼着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朦朦,淅淅沥

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

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地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

了。”“追节”,什么节?“看忙罢”。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娘看女了。

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麦天》“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

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答:

总结:诗歌、现代文分析划线段描写有何特色,效果,考虑点

①选景,典型性

②写景角度

③修辞

④描写方法(细节,心理,环境)对比,衬托 白描等

⑤语言(词语运用,句式选择)

⑥结构 (铺垫,前后照应)

3、 抓住散文的线索

A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

为线。

B、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课堂训练: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

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

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

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

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

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

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

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

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

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

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

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

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

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

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

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

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

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

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

/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

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

“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

往东湖看雪??

1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5分)

答:

1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

答:

1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答:

1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答:

课外阅读:《村庄的词牌》

桃花水

桃花在三月的阳光里妖娇一笑,春水看见,生了浓情,推开残冰款款地淌。从此,俩俩相望,把心事开放得羞红。

桃花水以明镜的姿态,倒映着整个村庄。

人家的屋前或者溪边,柳树探出新枝,与阳光相互挑逗。瓜蔓藤萝向着云朵攀爬,紫芸英铺满块状的田野,打谷场上一片浓茵,竹林与桑圃浓妆淡抹,等待着一场即将的邀约。

小石桥的桥洞里,几只鸭子放弃了游鱼,去追逐初落的桃花。

素面的妇人提着竹篮,在水边拣块雪白的浣石,坐下捣纱。虽是春寒未走,但她的容颜里却晒出一抹暖色。捣杵像春天的花鼓槌,随意一擂,便是一串华章。穿过柳烟,穿过新翻的泥土,穿过奋放的油菜花,起伏在白墙苍瓦的静谧村落。

野陌上有背着背篓的小女孩在走,她随手摘下一朵野花,别在自己的发上。牧羊人赶着山羊,轻轻挥着竹枝,对着苍野唱响一曲山歌。山羊咩咩地走着,象一团团移动的云彩,飘过一带澄清的山泉。山泉水的边上,有一个俯饮的行人。他象一株探入水湾的茅草,酣畅地汲水,并不在意黄昏里那抹炊烟温柔的催归。

不知温飞卿的“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的那个多年前,是否也和这个春天一样?也有一样的土地和村庄?也有一样的桃花水?

长桥月

长桥与月,是村庄的清梦。

夜总是静籁的。灯火一起,除了篱笆墙后零落的几声犬吠,风过林梢的沙沙沙,便只有蛙鸣了。象汹涌的月光一样,在夜空里穿梭。

晚归的村人经过长桥,荷锄,赤脚,节奏分明地敲在桥身上。桥下流水长出一双眼睛,替他看到了一颗边沿分明的,凌冽的,有故事的月亮,像远古的插图一样贴在空中。他的心里忽然生出迫切的归意——那个清朗的院落里,躺在竹床上的孩子还在等他讲述昨夜未完的传说。

姑娘穿上好衣裳,抹上桂花油,来到长桥边,在月光里会见她的情郎。他们草地上闲走,拍打着身边闪烁的萤火虫,把它们当成星星般的心意送给彼此。

月上中天。月光被水反射着,在弯弯的石拱桥上投出一带银光。明灭着,依稀映出千年以前的盛唐夜,醉酒的李白正在俯身探水。

一对牵着牛的父子从田野归来,沉入水潭。牛在下游,人在上游,各得其所。孩子一到水边,一个猛子扎到水下,半晌后从另一端调皮地钻出来,咯咯乱笑。笑声落在月光水里,荡开圈圈水纹。父亲用厚大的手掌帮他拭去脸上的水珠,也笑。

月光下的水湾里,有两人,他们一高一低,一俯一仰,柔软得荡气回肠。

“爹,有三个月亮!”

“哪有三个?”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还有桥上,也有一个月亮!”

满庭芳

农家的院落总是不寂寞的。鸡雏与狗,蛐蛐飞蛾,还有满院庭芳。

谁家姑娘正在门前的泡桐树下低头缝纫,安静眉眼,神情寂然。偶尔拈针微怔,回过神来,浅笑一下,复又投到穿梭之中。几朵泡桐花随着风落下来,想看看她缝的到底是浅青的薄衫,还是大红的嫁裳?

老人推开门走出来的时候,在清光里闻见满院花香。仿佛是一场低语,向着天空,向着屋落。他忍不住拈须一笑。

景物描写散文篇三:景物描写在散文写作中的艺术处理

龙源期刊网 .cn

景物描写在散文写作中的艺术处理

作者:朱惠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05期

摘 要: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体,在散文写作中多以情景创设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达到抒发作者情感的目的,因此,景物的描写在散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景物描写;散文写作;艺术处理

散文分为抒情性散文、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在散文写作中,对于抒情性散文更注重意境的创设,而叙事和议论性散文则更贴近生活。不管哪种类型的散文,景物描写或多或少都存在。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散文的主要作用在于表情达意,因此,景物描写是散文写作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

但是,在散文写作中很多人因为景物描写不够精细或者是景物选取不够细致等原因,没有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难以将景物融入散文中,显得很生硬。本文为读者们提供一些景物描写在散文写作中的艺术处理方法供参考、借鉴。

一、景物描写的基本内涵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和物体的描述。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景物描写,这也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景物描写的范畴;另一种则是针对生活环境中的物体,比如一座建筑,一件衣物等等。不同类型的景物描写在不同的散文写作中的处理方法也不同。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在于让读者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景物描写在散文写作中的艺术处理探析

景物描写分为几个部分,从景物的选取到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位置以及景物描写的方法都需要考虑,散文写作是一个整体,景物描写既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又要将景物描写的内容融入文章整体中,要具有和谐性,文章要有整体的美感。因此,散文写作中的景物描写是一个“工程”中的一部分。

1.从文章本意出发选取景物

散文写作和小说、戏剧诗歌不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主要通过适当的、动人的景物描写给读者以真实的感受,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因此散文写作的景物选取并不是随意的,比如,在抒发对自然的喜爱或者崇敬之情时,我们就不能随便使用高楼大厦,当然如果作者能够将两者形成有机的联系是除外的。本文的探讨基于一般的写作思路。选取的景物必须符合上述目的,帮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产生诸多的想象和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