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哈尔滨市在青龙山村任命了临时村委会成员,准备将村民们接纳回体制内。 在漫长的等待和博弈中,青龙山村终于迎来了宣判的一天。哈尔滨市成立的调查组进驻西泉眼库区,开始判定小村的未来。
村民们在故土上继续生活的愿望变得渺茫,他们将面临再次迁走的结局。
然而后续的难解疑问依然很多。盲村的存在是否污染了水库?当年的赔偿是否到位?盲村的村民何时才能真正拥有身份?
这一次,盲村真的能重见光明么?
十二年博弈
1999年之后,长达12年间,村民渐渐消除了对。抢粮”的恐惧。他们更忧心村子的未来,并希望恢复“合法公民”的身份。
他们是一群没有身份证的人,虽然坚守故土,但“身份”一直是他们解不开的结。
1998年强迁之后,青龙山村人的户口就已经被冻结,只有完成了异地落户,户口才能解冻。
返回青龙山村的村民,由于没有到安置地报到,户口始终由平山镇派出所保管。这些年,派出所不给村民们换发新的户口本、身份证,也不给开身份证明。
有村民为了孩子读书,申请把孩子的户口移出青龙山村。派出所却提出,单独一人不予受理,必须全家一起移出。
2007年,为了孩子的前途,青龙山村40多名村民再次集体找政府协商,“移民问题是我们这一代的事情,别影响到孩子”。
1998年7月29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曾专门就此事召开会议,时任省政府秘书长的郭宝福主持会议,最终形成一份会议纪要:为从根本上解决西泉眼水库青龙山村移民上访问题,使移民长远生产、生活问题得到保证,同意将西泉眼水库青龙山村剩余105户530人(包括计划外超生及新婚人员79人)全部迁出,异地进行安置。
然而,这份会议纪要并未解决青龙山村的难题,村民不愿异地安置。
阿城区副区长刘晓明认为:“这里的土地对他们有吸引力;可能有群众故土难离;有的群众认为安置的土地质量不好,不太满意。”
不过,官方显然不满意村民私自开荒的行为。2000年,阿城区土地局根据《土地法》将返迁村民告上法庭,但最终以土地局撤诉告终。
村民认为青龙山村的存在,已经是各方默认的事实。但当地政府坚持称,青龙山村下辖的青龙山屯、周家店屯和梁家店屯3个自然屯,至1998年底已全部外迁实现异地安置。动迁移民原有房舍拆除,土地划归国有。自1999年4月开始,青龙山村陆续有部分移民擅自返回原地。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初步认定是违法的。
“这是一个大前提,所有解决方案都要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哈尔滨市外宣办主任李兵说。
因为异地安置和户口问题难以达到统一,青龙山村陷入困局之中。村民和当地政府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博弈。曾有村民求助当地媒体,但并无实效。
今年8月,针对户籍问题,哈尔滨市委外宣办主任李兵说:“目前,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做出指示,市政府分管领导连续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
虽然用了“高度重视、分别指示、连续召开”等颇有力度的形容词,但截至发稿时,本刊记者仍未得到政府关于户口问题的明确意见。
水源地迷局
在漫长的博弈过程中,事件的根源,“西泉眼水库”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引发重重疑虑。
2008年10月23日,哈尔滨市相关部门通过了《哈尔滨市西泉眼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严禁毁林开荒。
条例针对青龙山村民重回“弃村”的行为,官方调查显示,这些移民返迁西泉眼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后,已侵占国有土地2420亩,违法毁林开荒3600余亩,森林植被受到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
但村民并不认可这一点,他们在怀疑“西泉眼水库”作为重要水源地的身份。
西泉眼水库位于松花江右岸一级支流阿什河上游,尚志、五常、阿城三市区交界,距离哈尔滨市区93公里。
资料显示,建设初期,西泉眼水库被确定为一座具有防洪、除涝、灌溉、养鱼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大型水库,投资额度达到3.3亿元。1991年,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立项,1996年水库主体工程竣工并进行试运行。
为了修建这座水库,9个行政村、17个自然屯的土地被淹没,动迁安置2185户。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哈尔滨市从保障城市水安全出发,决定把西泉眼水库作为新的饮用水主水源之一。
但一直以来,西泉眼水库作为哈尔滨市的备用水源地,并未真正为市区居民供水,当地政府计划2009年完成供水工程的立项工作,并于2013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水。
也就是说,这座从1992年开始实施搬迁的水库,30年后才能真正服务哈尔滨的民众。
当地村民对“污染”的指责也不认同。他们发现,在水库库区周围存在着风景旅游区以及大量的漂流娱乐项目。
“说我们污染水源,那漂流就不污染,旅游就不污染,在水库养鱼也污染啊。”于立发说,与他们相邻的三余村同样在库区旁,但并未被列入动迁范围。
更有村民称,当年被强拆时,曾有风声,青龙山村的地将卖给哈尔滨市医大一院,作疗养用地。
针对村民的质疑,官方已派调查组调查。
哈尔滨市委副秘书长、调查组组长杨靖武说:“调查组将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依法行政、妥善解决的原则,对阿城区平山镇原青龙山村的历史沿革、现实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不可测的未来
在各方博弈之下,青龙山村局势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今年,哈尔滨市在青龙山村任命了临时村委会成员,准备将村民们接纳回体制内。
在没有党支部书记的12年后,本村的赤脚医生熊志斌成了官方任命的新书记。村民们对未来开始抱有幻想。他们希望政府能给村里修好路,打好井,通上电。
对于村民的要求,哈尔滨市政府要求阿城区确保返迁移民饮食饮水安全,确保符合义务教育条件的孩子上学,确保生病的村民及时得到治疗,确保做好防火防盗等治安稳定工作。
然而村民更关心能否“洗白”,摆脱黑户的身份。“大问题需要上级领导做决策,留怎么留,走怎么走。”新任村党支部书记熊志斌说。
“黑户村”的存留成为村民心里的一个结。经过了19年的起伏跌宕,他们只希望能够名正言顺地在家乡种地。然而,留下的希望已经很渺茫。
今年8月,中央广播电视台“中国之声”栏目播送了关于青龙山村的系列报道。哈尔滨市政府此后成立了调查组。
调查组以哈尔滨市委副秘书长为组长,含各部门共30余人。调查组兵分六路,进驻西泉眼水库,在综合、信息、政策、入户调查和移民生活保障6个方面进行调查。
据调查组初步统计,目前返迁移民现有常住人口93户,400余人,其中适龄大、中、小学生52人,其中43人在附近的帽儿山镇和平山镇就读。
阿城区平山镇党委书记郝昭文说:“目前所有返迁移民的档案汇总工作已基本结束,到时候会在村里公布。这里是哈尔滨的水源地,大方向还是要将村民迁出。”
阿城区公安局副局长玄亚庆也表示:“行政区划被取消了,重建青龙山村是不可能的,我们成立了调查组,入户调查,马上形成报告,上报市局再拿出具体方案,尽快答复给移民百姓。”
此时,官方回望19年前那场动迁,坦言当时的工作存在问题。哈尔滨市政府秘书长石嘉兴说:“事情到了今天,有关部门在移民安置时还是有缺陷的。”
他说,调查组实质是个工作组,“既依法,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又不能造成政策执行的不平衡和反弹,我们在找这个平衡点。”
青龙山村的村民并不了解这些,他们只是麻木地延续生活。
村民梁金德夏天时,费劲力气往村里运了大量红砖,他原计划在入冬前盖一座新房。而今红砖码在村口,落满灰尘。因为政府介入后,迁走的说法再次变得强势,他只得住在已成危房的土屋内,不敢盖新房。
红砖堆前,村民穿梭不绝。大家忧心忡忡,见到记者总是反复确认“这一次我们还会被强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