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朋友眼中的中国:“理性、务实”_理性务实的女人

  编者按:今年年初,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对农民工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数字解读: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2亿人。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6%,平均年龄为28.6岁;在收入方面,被调查农民工的月工资均比较低,主要集中在500至800元之间;在被调查者中,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以内的仅占13.7%?
  
  中国农民工为城市与国家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和面临的种种问题,也一直是海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来自美国密苏里州的彼得?赫斯勒是生活在中国的著名西方作家之一,曾作为美国和平队志愿者在重庆的涪陵师院任教。近日,美国广播公司前驻北京记者站站长托德?卡雷尔访问北京时,与他就大批中国青年农民工背井离乡到繁华大都市寻梦到底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探讨。美国《国家地理》月刊6月号以《彼得?赫斯勒在中国》为题刊发了他俩探讨的要点:
  
  城乡差距很大
  
  卡雷尔:20世纪90年代初,我记得曾经报道过有关农村青年到深圳、广州等南方沿海城市打工的情况。由于那里没有足够多的工作岗位,有些人还被遣返回乡。自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是什么促使他们到沿海地区去?
  赫斯勒: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缺少机会,而沿海地区充满机遇。我以前有个学生叫威利,有一年我跟他一起回家过年。像他这个年纪的人都在外面打工。这些人回乡时都穿着体面,跟他们父母的打扮完全不一样。他们显然接受了新的思想。威利经常写信跟我说,每次回家时他是多么的难过,因为他意识到,他们村已经永远不可能再回到他小时候那样了。
  卡雷尔: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每天都在谈论些什么?
  赫斯勒:我认为有些人会觉得自己落伍了,有些人非常依赖年轻人,基本上是靠他们寄回去的钱过日子。村里的人时常也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有时候,声望就是靠你有几个孩子在外面打工,以及他们给你寄回多少钱来衡量的。留在村里的人整天谈论的就是这些事情。但他们基本上都不设想未来。我常常觉得他们会非常孤单,会觉得自己被忽视了。
  卡雷尔: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他们的儿女经常寄钱回家,他们比以前富有了,然而在社会结构方面却变得更糟糕了吗?
  赫斯勒:是的。中国的贫富差距的确很大。我和威利回他们村过年时,有一天,我和他父亲一起外出,我们沿着河边走,看到一个人带着一只受过训练的水獭在河里捕鱼。类似这种事情在村里依然很常见。我又跟随威利回到了他在繁华都市里的家,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现代。简直像是到了另一个国度。
  卡雷尔:威利是如何看待这种变化的?决定不再回农村吗?
  赫斯勒:他不知道是否该回去,还在作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想回去,但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他非常沮丧,因为那里没有任何的变化。他的兄弟们留在了村子里,他们的孩子就在当地的学校上学,他担心村里的教育水平远远赶不上城里。
  
  打工族的未来
  
  卡雷尔:我想知道这些人所面临的成功、苦恼或者说问题。他们走出了农村,来到了遥远的大城市,然后努力使自己安定下来,并在勾勒自己的未来。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赫斯勒:我以前有一个学生叫埃米莉,很年轻,她到深圳来的时候也就二十一二岁。她经历了很多,首先就是找工作。她到了人才市场,还真的找到了一份工作。这是一家非法经营的黑工厂,一栋6层的楼,工人们在最底下两层工作,在最上头两层居住,他们工作需要的很多易燃的材料和化学品也都堆在同一栋楼里,显然非常不安全。她还有很多很多问题要应付。不仅要想办法谋生,攒点钱,还要像其他年轻人一样,找个男朋友,考虑一下未来。有时候,他们甚至没有精力来考虑我们觉得非常基本的事情。直到开始强调安全问题,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我觉得,工人们的意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卡雷尔:打工族也会提出要求?或者会离开那些条件比较差的工厂找个条件更好的地方工作?
  赫斯勒:听说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事情。很多早先在深圳等地办厂的老板现在都说:“最开始,我们只需在工厂的大门上贴个招工告示,他们就会蜂拥而至,任由我们挑选。”现在,情况可不一样了,因为现在的工厂实在太多了。而且由于国家在进行西部大开发,重心朝内地转移,很多工人愿意到离家更近的内地城市工作。工人们变得比以前有判断力了。我认识的一个人准备在浙江省的一个小镇办厂,他说,现在很多人非常在意工作环境以及是否安全,如果他们听说有什么对他们不利的,或者什么东西是危险的,都会尽量避免,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铺张浪费严重
  
  卡雷尔:中国的资源状况怎么样?就在几十年前,中国还是一个什么都非常稀缺的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很贫穷。现在,突然之间,很多城里人都变得非常铺张浪费。资源消耗得很快。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河里流的都是工厂里排放出来的污水,很多河流都几近干涸。环境变得非常糟糕,空气也越来越污浊。是人口和经济发展使得中国的环境状况越来越差吗?
  赫斯勒:我想说的是,人们现在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曾经去过一个三峡移民城市,为了修建三峡大坝工程他们搬到了这里。我遇到了一家人,并亲眼看着他们搬进了自己的新居。在搬家之前,他们先对房屋进行了装修。他们在玄关处的房顶上安装了红色的灯,说这样给人的感觉比较温暖。客厅的天花板上,装的是蓝色的灯,因为这样像天空。餐厅的大吊灯有32个小灯泡。我发现,吃饭时,这套房子里却有65个灯泡,而且每一个都亮着。
  因此,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样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中国的资源就会消耗殆尽。当一个外国人跟一个中国人说:“嘿,你们要小心了,不能再这样浪费资源。”这时,我不知道这个中国人会是什么感觉。人们渴望提高生活水平,希望生活得更舒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是资源总有用完的那一天。因此,最终人们一定会意识到他们必须改变某些生活方式。在这方面,美国并没有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人们开着大排量的汽车,生活得非常浪费。也许你会对这两个大国的消费方式感到不解。这对世界其他国家意味着什么呢?
  
  希望施展才华
  
  卡雷尔: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中国时,人们最大的梦想就是到国外去。他们总是想着离开这个国家,不再回来。然而,近年来的情况却是,人们出国是为了学习、充实自己以及回国后能找到一份更体面、收入更好的工作。
  赫斯勒:在中国南方的福建省,很多人喜欢移民美国或者欧洲。我遇到了一个出租车司机,他跟我说:“我曾经打算离开,并从亲戚那里借了5万美元,可就在最后一刻,我决定不去了,因为我不想离开妻子和孩子。”所以,他就留了下来,买了一辆车,现在,他干得很不错。我觉得,如果他去了美国的话,过得肯定不如现在好。在美国,人们赚的钱也许会比国内多,但如果是非法入境,过得肯定好不了。国内的机会很多。现在,越来越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回国创业的人也不断增加。这些人大都会进入私营企业。他们希望能够学有所用,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尽可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卡雷尔:这样,也许就不会造成那么多人才浪费了。对此,你怎么看?
  赫斯勒:是这样。我很喜欢跟八九十岁的人交流。很容易就可以忘掉他们来自哪里,经历过什么。他们的确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一个群体,因为中国人非常尊重老人。 在这里有一种尊严是我在美国所时常感受不到的,在美国,老年人往往会遭到遗弃。这一代中国人经历得太多,他们都有一种大智慧。他们时常对自己身上曾经发生的一切感到不舒服,但是,他们却幸存下来了。你可以感受到那种坚强和尊严。与此同时,你还会感受到其中很多人非常有才华。可是,他们的才华几乎都被埋没了,非常令人难过。但这使得我更加尊重现在年轻人的看法,即如果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并作好充分的准备,一定会成功。
  
  新的务实主义
  
  卡雷尔:环顾全球,现在世界各个角落,比如美国以及中东国家,似乎都存在着严重的宗教激进主义。中国情况如何?
  赫斯勒:完全不一样。当有些人谈及中国威胁论时,就好像中国对美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或者挑战似的,我总是感到很好笑。我认为,美国人应当庆幸自己是在同中国打交道。这一代中国人非常理性、非常务实。
  
  责编:雷向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