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点论力戒一根筋|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美国中期选举给中美关系增添了新的变数,共和党赢得众议院和州长选举的多数席位,美国政府呈现为分裂政府。特别是此次选举期间出现了大量的以中国为主题的负面竞选广告,要么把中国夸大为一个经济威胁,极力抹黑中国的海外形象,要么把美国经济萧条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责任推卸给中国,把中国描绘成傲慢无礼的暴发户。在此种政治局势和舆论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将会在地区安全、台湾、人权、出口等领域更加咄咄逼人,在汇率调整、气候变化、宏观政策协调等领域则相对有所缓和。此种变化对中国对美传播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今后两年的对美传播因势利导,管理好和引导好美国舆论的未来预期,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美国中期选举的议题辩论表明,中国问题正在成为美国舆论的焦点。当然,对于大多数美国民众而言,对中国并没有多少了解,日常生活也不大关注遥远的中国。但由于受到一些对华持有成见、偏见和误解的舆论影响,不免也会产生跟风现象,在一些问题上追随舆论炒作的热点。尤其是当中国问题成为美国国会山上的焦点话题,或者中美关系中出现一些双方争执不下的热点问题时,就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对美舆论传播形成压力。尤其是在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关头,无所不在的中国产品便成为美国人释放怨气的方便靶子。比如不少人批评就业机会都让中国人抢走了,中国人操纵汇率,中国人对周边国家傲慢无礼等,这些来自媒体和网络上的极端言论,如果处理不好,很快就会蔓延成为部分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满腔怒火。
  在中期选举期间得到发酵的美国舆论中的中国观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复杂流体,这是世界大变革和中美关系大变革的必然产物,也是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对美传播要适应而不是违背这一特征,把正反两方面的问题都摆出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逐步澄清误解,引导实现理解。也就是要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坚持两点论,力戒一根筋。
  所谓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美国民众对中国抱怨没有道理的一面,也要看到此种抱怨的心理根源和心理机制;既要重视部分美国媒体的歪曲性报道,也要注意如实报道中国存在的问题。既要看到大部分美国民众对中国情况不了解的情有可原的一面,也要看到少数反华势力极力鼓噪的不可原谅的一面。对美宣传报道要在任何热点问题上都坚持两点论,要看两面,不要只看一面,要引导美国民众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直接为他们提供结论。要尽可能把问题想的更复杂些,一点一滴地引导美国舆论,而不要妄图一下子改变美国舆论导向。
  针对中期选举后中国在美负面形象上升的现象,中国对美传播的第一个目标是澄清美国民众和舆论对中国的误解。我们必须学会表达自己,自己不表达,必然被别人表达;中国的问题只能自己主动说清楚,才能让国外民众和政府清楚了解问题的本质。
  同时,中国对美传播的目标定位应该锁定为预防性形象构建,通过培植中国形象来营造经济增长的良好国际环境,向世界传达“和为贵”的外交哲学,特别是重视列举事实,用西方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和剧情故事讲解中国的立场、观点和看法。
  鉴于防御性对美传播的特点,中国在开展对美传播过程中,尤其要把握好政府的角色定位。在资金和策划上,政府要积极承担责任,在具体实施中,政府要隐形。如果政府身份显山露水,效果会适得其反。譬如,孔子学院的经营,政府可以是背后的组织者、策划者和资金提供者,但具体操作应由教育工作者根据政府的蓝图来完成,比如,由教育工作者与国外教育部门具体洽谈有关事务,包括开设课程和授课方式,通过“迂回”方式达到对美传播的目的。
  中美关系已经发展到深层领域,时不时会爆发一些功能性危机,比如在气候领域、财经领域、贸易领域、反恐领域以及地区热点问题领域,中美一旦出现激烈碰撞,都有可能引发成为舆论危机。当危机爆发后,及时反应和确定目标是危机治理的主要策略。从及时反应来说,有学者提出了“黄金24小时”法则,认为应对危机最关键的是必须在24小时内作出回应和行动,如果失去了“黄金24小时”,可能会令公众动摇,危机迅速蔓延和扩大。
  从危机本身就是新闻的特点出发,应对危机必须尽可能快地与媒体取得联系,及时提供简洁、适当的资讯,最好采取媒体喜欢的叙事方式,引导媒体进行结伙报道,形成有利于稳定人心的传播轰炸。
  总之,只要中国对美传播适应中美关系发展的新形势,及时调整对美传播战略,准确定位,措施得当,对美传播就一定会产生积极效果。责编:吴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