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虽然是个“小语种”,但它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广泛。据统计,目前世界语已经传播到120多个国家,约有1000多万人掌握和使用这种语言,被应用于政治、经济、科技、旅游和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在我国的对外传播中,世界语是众多工作语言中的一种,至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报道》――新中国创办最早的对外宣传
刊物之一
世界语版的外宣刊物《中国报道》是新中国创办最早的外宣刊物之一。1949年8月,新中国成立之前,在胡愈之的领导下,北京的一批世界语者,着手进行刊物的创办工作,同时筹建全国世界语组织。1950年5月,世界语月刊《中国报道》(E1 PopolaCinio)正式创刊。
刚刚创刊的《中国报道》很快在50多个国家拥有了自己的读者。尤其是创刊的前三年,刊物中一半以上的文章都被世界各国读者译成本民族语,在本国报刊上发表。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报道》根据世界语者的特点增强了针对性,刊物内容转为报道中国各方面的基本情况,题材上也注意到了多样性和系统性。
上世纪90年代,刊物进行了改革,除系统介绍中国的历史、地理、文物古迹和人民生活等情况,还介绍中国多方面的基本知识及有实用价值的内容。对读者普遍关心的能源、人口、粮食、环境保护等问题也作了专题报道。改革后的刊物,受到读者的喜爱,国际世界语协会机关刊《世界语》的评论写道:“《中国报道》对于那些对这个大国的政治社会生活并不特别感兴趣的人,也日益成为他们爱读的刊物了。《中国报道》实际上已经有意要成为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国际性的刊物了。”《中国报道》世界语月刊发行了60年,在国际世界语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好地推广了中国文化。
世界语网络――架起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2000年,世界语网络版问世,取代了《中国报道》纸质版。网络版在保持原《中国报道》世界语印刷版的社会性、文化性和世界语特色的同时,增强了时效性,拓展了刊物的内容,扩大了信息量。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传播给世界语对外交流带来了一片新的天地。现在《中国报道》世界语网站已经占据亚洲世界语网站的首位。据统计,与《中国报道》世界语版和中国网世界语版保持长期互动联系的读者覆盖7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其他外宣媒体较少覆盖的南非、多哥、尼日利亚、刚果、冰岛、海地等国家。
11年来,网站进行过几次改版,每一次改版编辑部都会进行反复研讨,对于网站的风格、定位、栏目的确定仔细斟酌,尽量使网站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需要。《中国报道》世界语网站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实施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体对外宣传策略,切实开展了各项重大对外宣传工作。
1 了解受众需求,加强选题策划。《中国报道》世界语网站以读者需求为核心,以通联工作为纽带,强化读者调研和读者反馈作用,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网站选题和报道内容。为加强与读者的联络,《中国报道》世界语网站对全球世界语者采取分区域、针对性的联络模式,通过建立固定的读者电子邮箱群搜集读者反馈,逐渐使读者的反馈成为网站及时了解境外涉华舆情的一个重要来源。根据读者反馈的情况,针对读者关心的话题进行宣传,扩大了对外传播的影响力。
根据世界语者的特点,网站还加强了世界语运动的报道,这也是与其他外宣网站最大区别之处。网站及时报道有关中国世界语运动的情况,吸引了各国世界语者的密切关注。
2 利用本土化“直通车”机制,向世界说明中国。为做好世界语对外宣传,《中国报道》世界语网站还以本土化“直通车”的方式,借助国际上有影响的世界语媒体介绍中国,先后在国际世界语协会机关刊等主流媒体上开办或合办“中国专栏”,充分发挥国外世界语媒体及世界语者的作用,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截止目前,已经与国际世界语协会机关刊《世界语》、国际青年世界语协会机关刊《接触》、比利时世界语协会《一月间》、立陶宛世界语协会的网站和机关刊、俄罗斯杂志《世界语者》、《世界语之波》、乌拉圭网络电台、世界语新闻网站“自由之叶”和波兰世界语网络电视等国外媒体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联络,及时提供直通车稿件,借助外媒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3 利用新技术,扩大对外宣传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语网络部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对外传播的新模式。2010年9月16日,《中国报道》世界语网站开通了“每周新闻播报”视频节目。在节目录制的同时,大家一面逐渐完善节目内容及画面效果,另一方面积极与国外媒体联络,努力实现世界语视频节目在国外“落地”。视频节目的开通,在国内外世界语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外受众在表示祝贺的同时也认为这代表了世界语运动的发展潮流,希望全球的世界语组织都向中国学习。
世界语协会――推动全国世界语运动
中国外文局主管、中国报道杂志社代管的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全国性的群众团体之一。1951年3月11日,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einaEsperanto-Ligo)在北京成立,首任会长为胡愈之。现任会长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吴苏。
1980年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加入国际世界语协会,并因为推动中国世界语运动的蓬勃发展于1983年荣获了国际世协颁发的费恩杯。1981年,由楚图南、胡愈之、巴金、夏衍、冰心、叶籁士等社会知名人士发起的中国世界语之友会成立,这在国际世界语界也是一个创举。刚刚去世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先生,曾多年担任中国世界语之友会会长。
在全国世协举办的各类会议中,有两次国际性的会议令世界语者们终身难忘。一次是1986年7月28日在北京开幕的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有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2482人报名参加,它使中国的世界语运动达到了一个高潮;另一次就是2004年7月25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的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本届大会有来自全球52个国家的包括学者、教授、教师、政府官员、自由职业者、公司职员和企业主等2000余名代表参会。大会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用共同的语言追求和平与发展这一共同目标,对推动世界语的发展,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2011年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60周年。几十年来,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不仅对全国各地的世界语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协调、联络、沟通与服务的作用,也在世界语对外宣传、民间外交、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编 谭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