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上议院权力【从“报销门”看英国权力与腐败】

     从5月7日起,英国上演了一连串议员报销丑闻的闹剧:首相与自己的弟弟合伙雇用一个清洁工,工钱由政府埋单;一大臣一年内竟然为3套住房的费用报账;男议员的报销账单上竟然有女装和妇女卫生用品以及“尿不湿”;花园马粪处理费、游泳池维护费都能报销……
  “报销门”丑闻不但牵涉执政的工党大臣、议员,保守党的影子大臣、议员也有不少人占了便宜。事件愈演愈烈,以至于众议院议长迈克尔?马丁19日被迫辞职,从而成为1695年以来被赶下台的第一个英国议长。
  令人眼花缭乱的一切让人不觉发问:这个自称“议会之母”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道貌岸然的英国绅士们到底还有没有规矩?
  
  “柔性宪法”埋下祸端
  
  通过此次报销丑闻,大家发现,英国议员的报销制度还真没规矩。而细究起来,这与英国宪法的一些特点不无关系。
  虽然英国自称是议会制度的鼻祖,但英国的法律基本上是一些习惯法,是不成文的法律,有人称之为“柔性宪法”。它既没有一个包含基本规范和政治体制的宪法文书,也没有严格的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法律有很强的弹性和适应性。
  英国的习惯法或“柔性宪法”的形成,是由英国特定的历史造成的。西方其他国家的宪法通常是由取得胜利的资产阶级为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而制定的,而英国的资产阶级有不少是封建主转化而来的。在与君主斗争的同时,资产阶级在与封建主之间的磨合中不断地制定一个个宪法性文件来约束对方,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英国特有的不成文宪法。
  也许正是这些历史原因,使英国的议员在制定法律上有特殊的权利。那些头戴假发套的法官和定期在议会里唇枪舌剑的议员,似乎就是英国法度的象征。
  说起来,英国议会对议员的差旅、住房、办公、助手等各种津贴报销,还是有明文规定的。有关议员津贴的《议会绿皮书》规定,为了工作方便,议员可在自己的选区和伦敦议会有住房,如果没有的话可享受一定的补贴,另外,议员还可临时租用场地会见所在选区的公民,享受基本的安全保卫、旅行、办公等费用补贴。《议会绿皮书》还明文规定,政府官员和议员的报销制度属于信息公开法案管理之列。但从此次涉嫌丑闻的议员的自述看,英国议员的报销似乎又没有任何可以量化的标准。
  以5月15日下台的国务大臣沙希德?马利克为例,这位工党“政治新星”自2005年当选议员后,3年内申请报销了66827英镑,为所有议员中报销数目之最。他在决定离职前振振有词地说:“我在议会里是年轻人,肯定遇事都要请教,报销所有开销自然是经过有关人士认可同意的,我自己肯定没干什么出格的事。”
  
  两党较量昭然若揭
  
  有人说,此次丑闻的曝光与英国的权力斗争有关。粗看一下执政的工党与力争“夺权”的保守党之间的较量,也确实不难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在布莱尔将首相权杖交给布朗以后,英国工党的威信较之布莱尔时期更是江河日下。这次报销风波似乎再一次成了两党较量的舞台。
  而工党与原本等着看笑话的保守党,对不光彩的报销丑闻处理方式又大不相同。
  在丑闻曝光之后,难堪之下的布朗一边说自己“没做什么错事,一切中规中矩”,一边抱怨说“这些报销制度有问题,早该改规矩了”。在5月19日的记者见面会上,布朗提出要改革议员报销制度,其中包括不再给家住伦敦以外的议员第二套住房补贴等。
  而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则在发现丑闻牵涉本党议员后,马上表示要让相关议员道歉。保守党还成立了一个党内调查小组,来了个“自觉革命”,像银行业剥离不良资产一样,试图把那些涉案保守党党员“摘”出来,尽量保持自己在公众支持上的优势。之后,布朗首相在压力面前,也不得不跟着公开道歉。
  在不断抛出招数应对危机的同时,卡梅伦没有忘记“变危为机”,加紧实施自己的政治抱负,争夺首相宝座。这位40岁出头的保守党领袖一面提出建立议员报销规章,一面提出要提前大选,报销丑闻中两党权力争斗的因素昭然若揭。
  
  
  “议会之母”沦为笑柄
  
  丑闻最终以什么形式收场姑且不论,一直为自己的议会制度而骄傲的英国,突然爆出如此多当政的、在野的大臣、议员荒唐的报销账目,不禁让人对那些常常围绕“国家利益”甚至别国的“民主”和“人权”,在议会大厦争论不休的英国议员们的“冠冕堂皇”和“义正词严”打上一连串问号。
  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英国一位很有影响的政治家安奈林?贝文就曾对英国议员们不止一次地指出:“多少代的普通英国人似乎都在忙着找寻一个权利,能够使自己在国家大事的决策上有发言权,试图找到这个权利到底在哪里?试图搞清楚他们自己的生活是何以被别人塑造的。”
  至少从贝文的年代,英国的政治家和普通选民似乎开始有意识地要求政府的透明和诚信,新闻媒体也对政府的权力给予极大的关注。
  我们必须说,多数情况下,英国政府确实显示了透明和诚信,但可惜的是,英国人的权利追求和对政府的监督似乎一次次地被证明是徒劳。而那个曾几何时号称“议会之母”的议会大厦,与其说是英国政治、民主的象征,倒不如说是游客们拍照留念的旅游景点更加贴切。
  
  英国最省钱的议员
  
  尽管一些英国民众愤怒地谴责“议会下院坐满了骗子”,但议会下院的议员中还是有一些人愿意为国家省钱。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保守党议员菲利浦?赫罗伯恩就是这样一位议员。下院议员每人每年平均报销15万英镑,赫罗伯恩一年仅报销4.7737万英镑。
  赫罗伯恩办公的地方没有职员和助理,家具简单,2007~2008年一年的办公室开销只有400英镑。其他议员通常办公室职员一大把,从秘书、助理到研究员,一年的平均开销超过7万英镑。按规定,议员可以在选区和伦敦各拥有一套住房,其中,“第二套住房”每年可以获得最多2.4220万英镑的补贴。赫罗伯恩为了省下“第二套住房”的费用,曾经每天坐火车来往于选区和伦敦之间,来回路程近160英里(约合257公里),且从来不坐头等座。
  (摘自5月21日《参考消息》,作者为该报记者)
  
  
  时评
  “纠错制度”值得借鉴
  “报销门”丑闻被披露后,布朗政府的支持率大幅下滑,议会面临很大压力。布朗就这一事件向民众道歉,国务大臣马利克因涉及虚报费用丑闻被迫辞职。
  事实上,“报销门”事件再一次证明了那句经典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即便在英国这样一个号称民主法治比较健全的国度,掌握有公权力的议员也千方百计利用制度漏洞谋取私利,上至首相报销清洁费,下至大臣报销色情电影票,“报销门”中披露的官员以权谋私让人瞠目结舌,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英国社会的纠错制度。
  首先是有和腐败进行坚持不懈斗争的公民。“报销门”被曝光,与女作家希瑟?布鲁克在追问公职人员开销问题上的持之以恒有很大关系。虽然和自己并没有非常直接的利害关系,但布鲁克是较真的,面对议员的冷嘲热讽和个别人的威胁,她始终在漫长的诉讼道路上孤军奋战。
  其次是司法对法律尊严的维护。2008年5月,英国最高法院支持了布鲁克的诉讼要求,下令议会公开议员们公款报销的全部细节。同时,英国媒体紧盯不放,使丑闻全盘曝光。
  最后是官员对政治“游戏规则”的遵守。虽然卷入“报销门”官员以权谋私的行为让人不齿,但他们还是恪守了最基本的政治“游戏规则”,比如卷入丑闻的马利克虽自视无辜但不能无视众怒,“被迫辞职”,以及涉“丑”议员在整理公款报销清单中没有弄虚作假糊弄公众等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英国的公职人员道德上更高尚,而是制度制约甚严,因为如果他们与“游戏规则”反其道而行之,可能会犯下更大的“政治错误”。
  这样看来,英国“报销门”让人们看到,在遏制权力滥用上,公民的坚持、司法的维护以及官员对基本“游戏规则”的敬畏,都是最终将腐败问题曝光的关键因素,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反腐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志灵)
  (5月18日《检察日报》,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