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县广播的发展与思考 克什克腾旗经棚镇

  旗县级广播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从当时的农村有线广播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调频广播,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   一.旗县级广播的发展现状和原因   旗县级广播直接面对的是中国最广大的农村牧区人民群众,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主流文化,为基层百姓提供信息服务和文艺娱乐的重任。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所属旗县大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方财政紧张,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体制不清、生存空间被压缩、事业难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大部分旗县级广播电台已陷入保生存、难发展的尴尬境地。总体上有三种局面:条件好一点的地方,主要为转播节目,自办节目很少,节目不成体系;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自办节目,以转播中央台、自治区台新闻为主要内容;最后一种有频率、有编制,但没有节目播出,广播基本瘫痪,这种情况也不在少数。
  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重电视、轻广播
  主观上,地方主管在思想上对广播不够重视,内蒙古自治区的旗县尽管不能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但广播作为一种低成本的媒体,基础设施部分很多地区是有能力建设的。从设备的情况看,当地电视台一台普通摄像机的价格就可以买一台1000瓦的调频发射机。从资金、编制上看,电视也要明显优于广播。
  2.人才匮乏,无法启动
  客观上,目前旗县广播在职人员老化,大多不具备广播专业技术能力,旗县的客观条件、发展空间都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至于目前多数旗县电台连基本满足日常播出条件的采编播队伍都难以组建起来,使得当地广播电台形同虚设。
  3.接收终端普及率低,广播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随着电视媒体的发展,电视频道的增加,收音机逐渐淡出基层百姓的视线,收音机作为一种最低廉的信息接收工具,普及率的降低并不是经济原因,关键是当地能接收到的节目内容有限,广播频率太少所造成的,相比大中城市平均能收到10个以上调频广播来讲,地域比较分散的旗县和农牧区可接受的节目实在有限,这就造成了老百姓对广播的依赖度降低。
  4.“村村通”工程没有解决节目内容的问题
  近几年,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开展村村通工程建设,许多旗县都建立了中央台和省级台的无线覆盖,但农牧区听众主动收听的积极性仍不能提高,主要原因是节目内容不能贴近当地的生产生活,发展当地的广播才是提高群众收听广播的重要途径。
  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发展旗县广播的途径是:
  1.提高认识,把旗县广播提到民生工程的高度
  “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为“三农”服务这个问题上,宣传文化工作不但不能缺位,而且应当有所作为,要让农牧民也能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
  广播是一种运作成本低、接受成本低的大众主流媒体,相比有线电视、报纸来看,广播是基层百姓最适合的免费信息接收途径,广播的时效性、伴随性、互动性、传播广等特点,更适合在旗县和农村牧区推广普及,是真正的民生工程。
  2.发挥地缘优势,面向“三农三牧”
  旗县广播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宣传中,可以发挥地缘性优势。县级广播因熟知当地情况,可以根据当地实际,解读政策,化解矛盾,传播科技知识,丰富农牧民的文化生活。这种宣传内容的针对性,有利于当地党委、政府更好地指导工作,也有利于调动广大农牧民投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积极性。
  3.实行优势互补,走联合办台之路
  随着宣传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广播正在走出低谷,许多电台以各种形式,突破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在这之中,台台合作有之,跨媒体合作也有不少,这些横向的和纵向的甚至是多方位的合作为广播的未来开启了一种新的模式。旗县电台受设备、技术、人才、办台经验等条件所限,靠自身力量走出困境显然比较艰难,如果借助上级台的力量,走联合办台之路,必将在较短的时间内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2009年1月1日,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与托克托县广播电视新闻中心联合开办的“云中之声广播”在托克托县开播,并派驻管理人员和全台主持人轮班主持节目。
  “云中之声” 根据托县的特点和听众的需求,开办了《云中服务台》、《云中致富路》、《午间随身听》、《云中书场》、《高考直通车》《云中大戏台》等节目,以新闻资讯、信息服务、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以主持人直播、听众参与互动、提供实用信息为特色,体现广播的时效性、参与互动性、服务性、伴随性和娱乐休闲等特色。“云中之声” 开播一年多来,已经成功地进行了“托克托县两会特别报道”、“春节大联播”、“红红火火闹元宵”、《盛世中国,红歌飞扬》、“两个文明”现场会、高考期间“爱心送考”等专题策划和公益活动,及时的新闻、实用的信息、丰富的娱乐节目,以及直播互动的播出形式,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也吸引了周边旗县的听众,收听率和广告创收稳步提高。
  旗县广播电台只要采取灵活多变、喜闻乐听的播出形式,出精品、创名牌,一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