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爱国和睦友好 和睦友好

  背山面海的美丽港口城市神户市居住着近一万名旅日华侨,他们多是来自广东、福建、三江(浙江、江苏、江西)、山东、河北及东北等地,其中半数为旅日台胞。由于旅居神户的华侨多集中居住在市中心中央区,彼此熟悉,几乎没有省籍区别,互相通婚,似乎人人都是亲戚。
  神户港是日本最大的港口,历来是日本对中国、东南亚贸易的重要枢纽,而旅居神户的台胞大多从事贸易活动。比如搞贸易的多为来自台湾、广东、福建及三江的华侨,经营菜馆则多为山东、河北及东北的华侨,福建及部分三江的华侨则多从事纺织业。据日本学者须山卓推测。1952年日本华侨总资产大约50亿日元,其中60%为神户华侨所有,一度成为日本华侨社会的经济核心。在日本侨界颇负盛名的神户中华同文学校如今已创建110多年,仅日本战败后就已培养5000多名学子,他们不仅成为今日旅日侨胞中的中流砥柱,也为中日两国人民的睦邻友好做出了积极贡献。华侨的关帝庙、南京街等景点和春节、端午节等民俗也早已融入神户的日常生活之中。
  廖文毅是最早“台湾独立”的鼓吹者之一。“二?二八”事件发生后,他被圈进了通缉名单,只得仓皇出逃。其离开台湾后。在香港成立了“台湾再解放联盟”,又向联合国递交“请愿书”,要求“托管”台湾,还指使陈悟桐等人赴神户,拉拢台胞予以支持。由于旅居神户的华侨,不分省籍数代和睦相处,对祖国统一、台湾回归祖国有着强烈的共识。廖文毅等人的行径遭到了多数旅日台胞的唾弃。旅日生活、创业的艰辛,也让旅居神户的华侨对待生存问题更为实际,对待政治问题普遍表现稳健。尽管也有分歧。但仍然互相理解,从未有过激烈;中突和对抗,始终和睦团结。
  
  华侨台胞组织逐渐壮大台胞侨领纷纷涌现
  
  日本战败后,旅居神户的华侨台胞纷纷创建自己的组织。1945年9月,在王昭德、陈义方、蔡东兴、蔡金火等从事贸易的知识分子倡议下神户同胞创建了神户台湾同乡会,陈义方担任首任会长。10月,旅居神户的大陆同胞也组建了神户华侨总会,首任会长为神户中华同文学校校长李万之。1946年11月,两会合并成立神户华侨总会,由李万之担任会长。由于身兼神户中华同文学校校长一职,李万之任满两届后。由台胞王昭德长期担任留日神户华侨总会会长,并创建神户华侨福利合作社。如今当年在旅居神户台胞努力下创建的神户华侨福利合作社,已发展成今天的神荣信用金库。不仅为旅居神户的华侨提供服务,也为众多旅日侨胞提供方便。
  王昭德为旅居神户台胞中的实权派人物。长期担任留日神户华侨总会会长、神户华侨福利合作社理事长,此后还曾兼任神户中华同文学校理事长。
  1947年,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旅居神户的台胞都很痛心,对国民党当局的暴行极为愤慨。但因环境使然,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1948年,国内战争愈打愈激烈,旅居神户的华侨台胞期望停止内战,举行国共和谈,共同建设国家,以提高国际地位。于是出现神户台商、《国际新闻社》社长黄万居组织日本华侨经济代表团赴南京劝告蒋介石却无济于事的一幕。
  黄万居在神户经营大信实业公司,从事对台粮食贸易,亦制造糖果。堪称日本华侨界“首富”。他本人热心民族教育,还兼任《国际新闻社》社长职务。其子黄耀庭深受父亲的影响,同样热衷兴办民族教育。曾任神户华侨总会会长,现任日本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神户中华同文学校名誉理事、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名誉顾问。
  1948年,随着国内局势的转变,旅居神户的华侨将目光转向中国共产党。12月,在旅居神户的文化人士、知识分子倡议下成立了神户华侨文化经济协会,陈义方担任会长,蔡宗杰担任事务局长,成员大多数为旅居神户的台胞。在神户华侨文化经济协会成立的同时,还发行了会刊《华侨文化》。用以提升华侨文化及介绍国内外形势。同年底。受东京成立的进步华侨民主促进会影响,神户亦成立神户华侨民主促进会,成员中有文化人士、知识分子、商人、学生。如担任负责人的陈义方及林水永、蔡宗杰、林丽韫(当时尚是学生)等人都是神户台胞中的代表人物。而早在1945年即成立的神户同学会,也是当时旅居神户华侨中的爱国进步组织,如陈仰臣、白东荣、蔡德基等台胞都曾担任过该会总干事。在神户中华同文学校校友会及神户中华青年会也涌现出众多的爱国青年学生,他们组织读书会,学习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及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西行漫记》等进步书籍。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讲话,激起了爱国华侨台胞心中聚集已久的爱国之情。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旅居神户的爱国华侨台胞不满国民党当局控制的留日神户华侨总会,从1952年起纷纷退出,以示抗议。其中如陈桂全、李全仓、庄得渊等旅居神户的爱国台胞,更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在台胞中广泛传播“解放台湾”的心声。1953年3月。国民党当局主办的《中央日报》记者王时,在日本媒体大肆渲染:神户同学会、同文学校校友会、神户中华青年会三团体成员是“赤色分子”。亦从反面证实了这些青年学生的爱国之情及寻求进步的思潮。而此时的新中国,正朝气勃勃、蒸蒸日上。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响应祖国的号召,从1952年起,旅居神户的华侨台胞踊跃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56年。共有600多人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他们当中有不少为新中国建设、中日两国世代友好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日台胞。如林丽韫、杨国庆、黄世明、陈亨、王达祥、陈瑞华、林国本、吕招治等等,爱国华侨积极返国投身新中国建设,也成为新中国爱国华侨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1954年和1957年,中国红十字会访日代表团先后两次赴神户看望当地华侨台胞,当代表团的成员们面对着手持五星红旗热烈欢迎代表团的华侨台胞们时,也被他们深深的爱国之情所感动。时任副团长的廖承志当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表示,理解旅日华侨台胞的处境,不必勉强升挂国旗,国旗不一定挂在门口,挂在心中即可。他也勉励大家,学生搞好学习,商人做好生意。廖承志的这番话说出了大家的心意。在场的每一位华侨台胞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1957年,旅居神户的爱国华侨台胞倡议成立爱国进步团体神户华侨联谊会,陈义方担任首任会长,林水永、蔡振辉、蔡送来担任副会长。陈通、林清木、庄得渊担任监事。联谊会中凝聚了一大批旅居神户的爱国台胞,他们与东京华侨总会及散布在日本各地的联谊会密切配合,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反蒋运动、捍卫旅日华侨台胞的正当权益及推进中日友好等大量积极而富有成效的爱国活动。此后,陈恒华、陈通、林水永等人都曾领导过联谊会的工作,坚持团结爱国运 动传统。
  陈义方早在日本战败前,即投身于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文化协会,积极从事民族解放运动。日本战败后,他曾担任台湾省民会首任会长,后任神户华侨信用合作社副理事长、神户华侨文化经济协会会长、神户华侨民主促进会会长及神户中华同文学校副董事长等职。1953年11月,他也作为护送旅日华侨台胞集体回国的乘船代表。与侨居日本各地的20多位华侨代表一起出席了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侨务扩大会议,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林水永是旅居神户的著名爱国台籍进步人士。1948年积极推动成立神户华侨民主促进会。1957年更积极策划成立“反蒋爱国”的华侨联谊会。1953年7月他作为护送遇难烈士遗骨代表团成员赴北京,受到廖承志等中央领导接见。其女林丽韫于1952年由日本返国,曾担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局长、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创会会长,现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顾问。
  蔡宗杰自1948年开始担任神户华侨文化经济协会及华侨民主促进会事务局长,做了大量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此后蔡宗杰还担任大阪华侨总会副会长兼大阪台湾问题恳谈会召集人。
  
  兴办民族教育大业台胞积极捐款出力
  
  在日本华侨华人界颇负盛名的神户中华同文学校,于1899年在著名政治家梁启超“华侨必须重视教育”的倡议下神户华侨自筹资金创办的。百多年来,学校以“团结友爱、互敬互助”为校训,旨在通过民族教育,培养华侨子弟对祖国的正确理解,在德育、智育、体育各方面取得健全发展。
  日本战败后,担任校长的李万之设立特别班,招收旅居神户的台胞子弟149名补习中文,当年的这这些台胞子弟,如今已是旅居神户台胞中的中流砥柱。
  1948年,由于学校内的爱国教员使用香港、日本等地教材教授中国近现代历史。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恼怒。1955年,国民党当局侨务委员会要求该校:拥护“反共抗苏”政策:改组董事会:由董事会择聘相关教职员:接受从台湾指派的教员授课。该校对此不置可否。]957年,同文学校酝酿修建校舍,国民党当局驻大阪总领事馆提出,以撤换校长李万之、敦务主任李荫轩为条件,可提供3000万日元的建设资金。对此,学校董事会表示,捐款不应附带条件:学校教育应保持中立。面对国民党当局的施压,同文学校校友会及家长纷纷表示反对政治干涉。尽管如此,国民党当局依旧表示,撤换校长李万之、教务主任李荫轩职务,并表示如不接受,不准建设校舍,也不准举行募捐活动,还将照会日本地方政府及银行对该校贷款不予支持。面对国民党当局的骄横,旅居神户的华侨台胞即掀起强烈的抗议之声。李万之对民族教育及学生成材的全心全意和他高尚的品德受到神户华侨台胞的充分信任和支持。旅居神户的华侨台胞团结一致,排斥政治干涉,随即开展维护民族教育、建设校舍的募捐活动。为此同文学校董事会还专门选出5位募捐活动组织人,即李万之、陈德仁、林同春、林康秀和李义招。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募捐活动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在神户经营港口仓库业的旅日台胞李义招,当时即表示,即使今生因为募款之事没法再回到台湾,也要募款建校。陈德仁、林同春、黄耀庭等同文学校理事纷纷带头捐助巨款用来建校。神户博爱医院院长郑义雄除捐款外,还自告奋勇为同文学校担任义务校医,负责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
  国民党当局控制的时任留日神户华侨总会会长的王昭德,因当局与神户华侨的对抗而自动请辞同文学校董事长一职,其间也没有为难学校董事会改组活动。据李万之校长后来回忆,当时神户台胞中许多人因顾忌国民党当局。要求在不透露名字的条件下为学校捐款。最终在神户华侨台胞的共同努力之下,募捐活动非常成功,总款项高达1.4亿日元,同文学校新校舍也于1959年10月举行了落成典礼。
  尽管国民党当局强烈干涉,但这反而促使了神户华侨台胞更加坚定地兴办民族教育。为了使学校教学环境保持稳定,学校董事会决定校内不升挂任何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侨务办公室为学校的捐款也始终没有公布,当时的这种表面“中立”态度无疑保证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据1959年的统计,神户华侨共8490人。而神户中华同文学校的学生即有1104人之多,成为当时5所旅日侨校中最大的一所。
  
  旅日台胞为中日两国搭建交流之桥
  
  1972年9月,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东京设大使馆:1976年,在大阪设总领事馆,中日两国之间实现的邦交正常化,也让旅居神户的华侨台胞欢欣鼓舞。曾有部分旅居神户的台胞因支持新中国而被国民党当局撤销护照,随着中日两国的邦交正常化,他们也堂堂正正领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得以走向世界,开拓自己的贸易实业,而神户中华同文学校也终于悬挂起华侨台胞们期盼已久的五星红旗。
  1976年5月30日,在同文学校举行的神户华侨会员大会中,全神户2300户华侨台胞中,竟有1853人到会参加,大会一致选举李万之校长为神户华侨总会会长,同年9月23日举行的神户华侨总会与神户华侨联谊会团结统一临时会员大会中。选举出21名理监事,他们也一致通过由同文学校校长李万之正式担任神户华侨总会会长一职。
  此后,神户各省同乡会纷纷成立。1972年,兵库县江苏省同乡会成立:1973年,兵库县台湾同乡会成立:1982年,兵库县广东同乡会成立:1983年,兵库县山东同乡会成立:1983年恢复三江会馆:1986年。兵库县浙江省同乡会成立。过去国民党当局不准神户华侨成立同乡会组织。1971年5月,林同春倡议成立神户福建同乡会时,即受到国民党当局驻大阪总领馆的反对和干扰。随着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已不再有障碍。同乡会的成立也为侨居神户的大陆各省籍旅日华侨和大陆家乡省份建立起联系,不仅纷纷派出家乡探访团,还积极支援家乡建设,兴建学校。
  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也让旅居神户的台胞活跃起来。黄耀庭出身于当年由李万之校长特别设立的同文学校“特别班”。热心于民族教育的他,曾先后担任神户华侨幼稚园理事长15年、神户中华同文学校理事长15年。通过经营大信实业,他将在大陆开展贸易取得的利润用于民族教育事业、团结爱国旅日台胞。上世纪70年代,黄耀庭曾担任神户华侨联谊会副会长,1973年兵库县台湾同乡会成立后,即辞去联谊会副会长职务,转任兵库县台湾同乡会副会长。1976年、1985年,黄耀庭先后带领同乡会副会长陈瑞麟及其他同乡会正副会长赴北京,并受到时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邓颖超的接见和勉励。此后接任同乡会会长的徐灿生亦多次参加国庆观礼团,组织旅居神户的台胞赴祖国大陆参观访问。很多旅日台胞,如陈仰臣、白东荣、 施丽源、纪清波、林添池、林天民等人还将自己的子女送到祖国大陆参观访问。
  神户台胞作家陈舜臣,从上世纪60年即在日本出版多本畅销书。1973年,陈舜臣访问北京,无奈当时敦煌尚未对外开放参观,此后在时任国侨办主任廖承志的特批之下于1975年如愿成行。陈舜臣回到日本后,其撰写并配有众多图片的《敦煌之旅》随即成为日本当年的畅销书。1977年,陈舜臣又经天山南路到访新疆喀什此后由这段旅行写成的《丝绸之旅》轰动日本。也由此日本广播协会(NNK)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电视纪录片《丝绸之路》而闻名全世界。此后,陈舜臣每年都到访祖国大陆各地,并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著作,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中国五千年》、《小说十八史略》等著作,先后获得日本文坛众多奖项。
  神户华侨台胞在中日两国友好事业上亦做出许多贡献。如1973年。神户市与天津市缔结友好城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日本兵库县板井知事率领访问团赴广州,随行访问的就有多位旅居神户的华侨台胞,如神户华侨总会领导人李万之、林同春、文启赋、杨胜美等侨胞及台胞黄耀庭、李金全、白东荣、石嘉成等人随同访问。此次访问也为1983年兵库县与广东省缔结友好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0年兵库县与海南省缔结友好县省关系时,旅居神户的华侨台胞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提高华侨社会地位促进两岸交流
  
  1989年,旅居神户的爱国台胞黄耀庭当选神户中华总商会会长。1991年,他赴新加坡参加第一届世界华商大会后。即萌发申请世界华商大会在神户举办的想法。1999年,在黄耀庭等人的倡议之下成立了日本中华总商会。2001年,其被选为神户华侨总会会长,此后又被选为日本中华商会会长。由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申请世界华商大会的历程。2007年9月,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日本神户举行。大会取得了全面成功。神户市也因大会的成功举办,提高了该市的名望,华侨台胞在神户市的社会地位再次得以提高。
  神户台胞在促进两岸关系中也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早在]994年,黄耀庭就在老朋友时任亚东关系协会代表林金茎的安排下得以返回台湾探亲访友。黄耀庭曾说,“我在台湾出生,两岸都属于一个中国,属于同一个中华民族。我们作为海外华侨,应更加努力彼此团结、互相来往。”凡是台湾当局政要到访神户,黄耀庭总是设宴款待,以礼相待。2008年12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访问神户孙文纪念馆时,该馆副理事长林同春、常务理事石嘉成等与日方一起共同接待。尽管神户两个华侨总会有争执,但更有交流。1989年留日神户华侨总会会长林绪堂就曾担任神户中华会馆理事,1995年1月17日,日本关西地区发生了7.3级的阪神大地震,两个华侨总会协力救助灾民。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日华侨、华人急速增加。但神户因地域有限,华侨华人增加并不多。但可喜的是旅居神户的台胞第二代、第三代已成长起来,正在继承老一代爱国、民族主义的光荣传统,为华侨社会做出贡献。
  郑正秀是博爱医院院长,继承了其父郑义雄的事业,成为兵库县台湾同乡会会长,热心于两岸交流,时常亲自带领台湾同乡会参访团访问祖国大陆。陈正和现任神户信用金库理事长,其父为该行常务理事陈新喜。他从1994年第一次参加国庆45周年参访团到北京后,亦常来往于海峡两岸。陈来幸既是兵库县县立大学教授,又是孙文纪念馆副馆长,研究旅日华侨史颇有成就。其祖父陈通曾任华侨联谊会会长,其父陈仰臣曾任神户同学会总干事、神户华侨总会常务理事。陈明德曾当选全国青联委员,现任神户华侨总会副会长。其父陈金财是神户华侨总会理事。
  本文行将结束时,必须要提到的是神户华侨总会原副会长台胞石嘉成。其早在1952年,即参加神户同学会走上爱国道路,曾任神户华侨青年会总干事。1964年赴神户华侨联谊会工作。从1971年到2004年担任神户华侨总会唯一的专职副会长。配合李万之、林同春、黄耀庭三代会长工作长达35年之久。协调神户40多个侨团的工作,与东京及日本全国各地侨团共同发起爱国团结、捍卫正当权益的斗争,承担了大量工作。作为台胞的他,更为关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早在1984年两岸尚未开放时,他即与日本旅行社合作,多次安排岛内台胞乡亲经日本赴大陆探亲参访,推动两岸民间交流。他为中日两国友好事业亦做了大量工作,于2004年获得兵库县国际协力功劳奖。从1952年至2004年,石嘉成从事爱国团结工作长达50年,可以说他也见证了中日两国的风潮云起和两岸从武力抗争到和平发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