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清晨的天边还挂着淡淡的月牙儿,清真大寺里就传来了阿訇悠长的呼唤……大街小巷满是带着白帽帽的穆斯林,随处可闻的是“朵斯提”“赛俩目”的问候,随处可见的是孩子们心疼的欢乐的笑脸,热闹得像过年一样。节日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到清真寺参加会礼,这不,一大早穆斯林们就穿戴一新,向清真寺去了。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又称宰牲节,是伊斯兰教两大节日之一。古尔邦节起源于一个伊斯兰教故事:真主为了考验先知伊卜拉欣的忠诚,在夜里降梦给伊卜拉欣,叫伊卜拉欣宰杀自己的儿子献祭。伊卜拉欣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在他要用刀子割断亲生儿子伊斯玛仪的喉管时,真主便派使者用一只黑头绵羊替代了伊斯玛仪。为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真主,先知穆罕默德继承了这一传统,列为朝觐功课礼仪之一。教法规定:凡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奉行宰牲礼仪。朝觐者在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举行宰牲,其他各地的穆斯林自10日~12日,期限为3天。超逾期限,宰牲无效。宰牲与朝觐同义,目的为求接近真主。
过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熏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回族当中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做:“当不了月回回,总得当个年回回。”这话的意思是,无论多忙,这一年一度的会礼和庆祝活动都要参加。即使你不懂回族的风俗习惯,那么,你也得随俗。古尔邦节的会礼和开斋节一样,非常隆重。
大寺的门口,小孩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候着大人给散钱,小脸冻得通红,眼神中却流露着小小的满足;做买卖的“回回”也早已积聚在此,想要占个好地方,卖个好价钱。今天的清真寺可谓人山人海,大家欢聚一堂,由阿訇带领全体穆斯林向西鞠躬、叩拜。在聚礼中,大家回忆着这一年当中做过哪些错事,犯过哪些罪行,阿訇宣讲“瓦尔兹”,即教义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后大家互道“赛俩目”问好。会礼结束后,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宰牛、羊典礼。宁夏当地的回族小伙撩开嗓子喊着“花儿”,拿着锋利的“皮恰克”(匕首)准确而熟练地刺进羊喉,然后剥皮去内脏,一整套程序只需20多分钟,大块大块切好的羊肉就能放进锅里煮了。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穆斯林在斋月吃肉、在古尔邦节宰牲的这种习俗,过去是普通中国人所诧异的,而对伊斯兰教义有正确认识的唐人杜环在《经行记》中,特别点出这两件事,说是“食肉作斋,以杀牲为功德”。
宰牲典礼举行后,又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你争我抢利索地煮着肉,不忘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姑娘们的笑声仿佛铜铃,身上不知涂撒了什么香料,走过你的身边总能带来一阵幽香,久久不散,一条艳丽的纱巾诉说着她的羞涩,她们嬉笑着,拿着卖帽人的镜子试戴新款的紫羔皮帽,或者选一条艳丽的纱巾系在发间;主妇们最关心的是家里节日要用的盘盘盏盏,去年买的瓷器已经过时了,你瞧,今年新上市的玻璃器皿多么晶莹剔透,像水晶一样高贵迷人,家里准备了几十样干鲜果品、糕点小吃,要是拿玻璃盏盛上,该多诱人;趁着节日的喜气,孩子们流着口水缠着阿娜(妈妈)给他们买一碗冒着热气的羊杂碎,鲜红的辣椒和翠绿的香菜,把整个古尔邦节映得热闹亮丽;油香、馓子更不示弱,耀眼的金黄色趁着阳光一闪一闪的,不一样的甜香飘散在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