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爱新觉罗?溥仪年仅5岁,虚龄6岁。这一年的下半年,革命席卷中国,大清帝国的终结,已指日可待。但这位小皇帝关于清帝国最后岁月的记忆,却几乎一片空白,“我糊里糊涂做了3年皇帝,又糊里糊涂地退了位。”溥仪说。
空间:皇城之内
自1908年离开醇王府邸,至1924年被赶出紫禁城,十几年间,溥仪都是紫禁城名义上的主人。同时,他也是皇宫的奴隶。从孩童至青年,溥仪犹如笼中困兽,始终被束缚在这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的皇宫建筑群之中。
不仅溥仪的生活空间被严酷规定,其生活节奏也被事先规定好了。
早晨起来,就有“御前太监”为他洗身子、穿衣服、逗他玩。在溥仪的生活空间中,太监是他的玩伴、仆人与老师。小皇帝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经由这些人来打理。这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唯一让溥仪烦心的,是每天例行公事拜见五位皇额娘。她们是前两任皇帝的后妃。“虽然我有这么多皇额娘,但我从来不知道母爱。”溥仪回忆说。
到了晚上,溥仪就与一名王姓奶妈入睡,这可能是小皇帝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刻。尽管小皇帝已经6岁了,但他仍未断奶。
紫禁城高高的城墙阻隔了内部与外部世界,辛亥年北京城的政治变动,对于小皇帝来说,完全无知无觉。1912年,7岁的溥仪有了一个爱好,他喜欢爬上城楼,倾听从对面总统府传来的军乐声。军乐的欢快旋律,与皇宫内肃穆的正乐,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有一天,他穿了件民军的将军服到处跑,被隆裕看到了,挨了一顿揍。
时间:皇权的重负
1911年,按王朝纪年,为宣统三年。清帝国的悲剧,不仅在于内外交迫的时局,同时,其皇位继承问题也发生了紊乱。自1856年咸丰帝独子爱新觉罗?载淳(即同治帝)出生以来,半个世纪内,紫禁城中再无龙子啼哭。
1908年,慈禧太后临终,遗命醇亲王3岁的长子溥仪入承大位。
在紫禁城度过了漫长的3年之后,关于小皇帝的教育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经过几位太后、摄政王以及朝廷重臣的商议,选定由大学士陆润庠、侍郎陈宝琛授读,副都统伊克坦教习“国语”清文。
开学定在1911年9月10日(距辛亥革命恰好相差一个月)。两位教师所教授的范围,也选定在经典的儒家治国文本之上,即《十三经》与通鉴辑览,前者是要灌输王者治国理念,而后者则明治乱之道。
辛亥年年末,两位教师给小皇帝辛苦传授儒家伦理政治,而紫禁城的墙外,却是沸腾的议会政治与革命政治。无论是捉襟见肘的皇族内阁、地方日渐不满在野的立宪派,还是遍布海内外的革命党人,都要求一种新的政治形式,或虚君立宪,或民选共和。
尾声:历史终结了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诏书由隆裕太后颁布。“坚不可摧”的清王朝烟消云散了。
作为优待清室的一个条件,溥仪与旧制度一起,被象征性地保留在紫禁城内,成了紫禁城的“囚徒”。他“前半生”的辛酸荣辱,都与帝制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1912年开始的监禁,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