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的“黄文化”,在历史上也是有着悠久而深远的传承。古代靠传抄流传的许多艳情禁毁小说,便是这种文化积淀的一个突出反映,其中集大成者莫过于《金瓶梅》,历来存有争议,足见其早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而存在。此外还有诸多表现男欢女爱的民歌小调,热辣而缠绵,火遍大江南北、在田间炕头上发展起来的二人转,更是直白而袒露,黄色总是和低级趣味相关联的,低级即是本质,那么趣味便是它得以盛行的原因了,就是说这种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很迎合人们的取向,很受欢迎。
当前要说流传最多流行最广的,莫过于“黄段子”了,特别受到职场中人的追捧,不侃上一段不够时髦。在笔者看来,“黄段子”堪称“黄文化”的普及版。“黄段子”历史也很悠久,《笑林广记》中便有许多荤素搭配的小笑话。现在文化传播渠道更加广泛发达,网络、短信的沟通无极限,使这些段子超越空间,跨越地域,山西广西的人可能同时收到看到说到,正应了《鹿鼎记》中韦小宝的一句话:犹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其重要的传播途径便是职场,在被反复磨炼后又不断发扬光大,传播渠道大概集中在饭桌上、洗浴中、握手寒暄间、严肃谈话后、勾肩搭背时,全方位覆盖。
职场中人为什么热衷于“黄段子”?其实古人早已经作出本质上的解释:“食、色,性也”。和吃饭一样,是人本性的需求。而锦衣玉食、水准逐年攀升之后,便达到了一种物质上的倦怠期,需要精神上的一些东西进行填充,如果此时文化不能同步提高的话,便尴尬地停留在了“黄文化”的低级阶段,于是第二本性凸显,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中国的传统风俗和含蓄而内敛的性格,使得有些事情无法公开炫耀,而又如鱼鲠在喉不吐不快,在内心喜悦与激情无法释放之时,讲“黄段子”便成了首选,既能过嘴瘾,也能获得心驰神往般的愉悦。可见还是含蓄得不彻底。
我们提倡培育学者型人才,但是做学问是清苦而寂寞的,远不如吃吃饭、喝喝酒、唱唱K、跳跳舞、拍拍马屁来得简单而快意,而人又是最讲究体面的动物,在靠投机发家,靠钻营升迁之后,便想着向文化靠拢,装扮些贵族气息出来。也对,配套嘛。但这种配套很难做到同步,于是找到这个“雅俗共赏”的切入点,大力推崇“黄段子”,美其名曰“黄文化”。
“黄段子”也分档次,和身份相对称,在笔者看来,正如人可分为大人物和小角色一样。赤裸裸直指脐下三寸,语言污秽犹如泼妇骂街的,多受到一些小角色追捧。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小角色自然接触低层次,曲高和寡,反不如直露表白来得亲切,况且受众也有个接受力,有个理解力问题,直抒胸臆效果方能明显:措词隐晦充满禅机,需细细品味方能会心一笑的,大多受到大人物们的钟爱。会心者,引而不发,浅尝辄止,却又能表述通透,当是“黄段子”中的极品,这也是层次上的一种差别。大人物要顾及身份和形象,并且接触的人也是高水准高层次的,喜欢在智力转弯中大搞弯弯绕的能人,所以要进行修饰、增添内涵。当然凡事都有特例:小角色也有“附庸风雅”的,大人物也偶有失态大放厥词的,不能一概而论,矛盾还总是相互转化呢。
说“黄段子”的多是男士,女人喜好这个的当属人间极品,是特例。有的男士在有女士在场的时候,犹如注射了兴奋剂,“黄段子”说得特别来劲、这可能是“黄段子”大多以女性为调侃对象的缘故,女人便起到了发酵剂与催化剂的作用。长相寒碜的女人自是不用顾忌,内心本来也就没把她们当女人看待,长相如此丑陋或许还很需要“黄段子”的安慰:而长相俊美的女人,其羞怯的一笑,本身就是检验“荤段子”是否成功的标准,并且还可以作为将来进一步诱惑的一个初步判断:她既然能够意会“段子”内涵,生出莞尔的一笑,说明她并未生厌,相反却表现出颇浓的兴趣。美女脸上羞怯的红晕就像酒桌上的1573,同样能刺激人的神经,也同样会令居心叵测的男人的荷尔蒙分泌异常。对觊觎许久的意淫对象,苦于不能得手,在看似平常的调侃当中,早在做着循序渐进、集腋成裘的艰苦努力。
“黄段子”的积极功效似乎体现在上下级的沟通,或是同事间的融洽上。大家诡秘的似笑非笑或是放浪的开怀大笑,制造出了热烈奔放、轻松愉快的融洽氛围。啊,不苟言笑的老板原来如此的平易近人,只有感动。于是压力暂时消除,开始轻装上阵。这也许是“黄段子”被职场中广泛接受的另一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