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农村人遗弃的乡村:农村人看乡村振兴

  一个地方,它的生命力,其实是为人们对它的热情和欲望所照亮的。正如今日的北上广,形形色色的人们将他们的幻想和追逐投放其中,映射出一副繁荣景象。与此同时,今日农村的一切美好的或者有价值的事物,却正从中挣脱出来,去赶赴城市化的盛宴,使农村本身不断地萎缩,逐渐枯竭。
  最近与身在农村的父亲的一次电话,引发了我的这通感慨。在与父亲“努力加餐饭”式的日常寒暄中,父亲抱怨道:“现在农村的肉没法吃了!”农家肉素来鲜嫩细腻,怎么会“没法吃了”呢?在中国南方的广大农村中,养猪是一项广泛存在的副业。农家以剩余的粮食而非速成的饲料喂养肉猪,不仅绝对的绿色,肉质也格外鲜美。这就跟新鲜的空气,没有污染的水一样,是今天农村不多的几桩福利之一。但我父亲告诉我,现在这种猪肉,都被肉贩子收购了去,运到城市里打着“天然绿色农家猪”的概念高价出售,而又从城里运回来肉质粗糙的饲料猪,放在了农村的菜场上兜售。
  不能不让人感叹,在今天市场的大转盘中,磁性偏弱的农村,本来生长与依附于它的一切美好的和有价值的事物都离它而去,而被城市强大的磁盘所吸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子弟们,不必说,只有在城市里才能找到对得起他们学业的工作,虽然也许不过是“蚁族”的一员;未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年轻而貌美的姑娘或小伙子们,为城市的光鲜亮丽贡献了他们新鲜的青春;未接受过高等教育也不那么年轻而貌美的人们,也为城市贡献着自己能干而廉价的劳动力。“人气”的丧失,使农村失去生气,而现在连好一点的农家肉,也被城市的饲料猪肉所置换,这其实折射了农村生态的恶化,而这种生态的恶化,又将使它失去更多的“人气”。
  而我们追溯历史,发现没有哪个时代,农村人像今天这样遗弃乡村。从秦朝到晚清的数千年,“政不下郡县”的中国,乡村一直有乡绅宗族统治。彼时乡绅与一般的农民,虽然地位并不相等,但彼此间有着宗族血脉的关系,又依附于同一片土地而生存,逐渐形成一套稳定而有效的方式经营着农村。而1949年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城乡二元体制禁锢之下,农民无法脱离农村,也只好惨淡经营着乡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城务工的那批现在被社会学者称之为“第一代农民工”的人们,也仍视乡村为他们的根,外出务工不过为了赚了钱回家盖房娶媳妇过日子。
  一言以蔽之,那时候的农村,给它的子民一种“家园感”,人们的劳作与努力,是为了成为村里的体面人。而今天农村的人们,已经不再将农村作为自己的家园来建设,一个突出的证明就是,人们赚了钱,不会再去盖一栋村里最好的楼,而会选择去城市里买一套房子。
  城市化势不可挡,农村的枯竭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是的,今天的中国农村,正处在它有史以来最困惑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