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名家散文篇一:名家散文
1、余秋雨经典散文
2、余光中散文精选
3、贾平凹散文精选
4、张爱玲经典散文
5、梁实秋散文集
6、张小娴散文选集
7、季羡林散文集
8、韩寒作品集
9、席慕容散文集
10、郁达夫散文集
11、史铁生散文集
12、鲁迅散文集
13、冰心散文集
14、杨绛散文集
15、毕淑敏散文
16、安妮宝贝经典语录
17、郭敬明作品
18、徐志摩诗集
19、朱自清散文
20、沈从文散文
21、吴伯箫散文集
22、海子诗集
23、周作人散文
24、林清玄散文
25、张晓风散文
26、巴金散文集
27、胡适散文
28、亦舒散文
29、杨朔散文
30、老舍散文集
31、林语堂散文
32、李广田散文
33、丰子恺散文
34、俞平伯散文集
35、谢冰莹散文集
36、艾青作品
37、钱钟书散文集
38、吴冠中散文集
39、三毛散文集
40、张恨水散文集
41、叶圣陶散文集
42、周国平散文集
43、郭沫若散文集
44、舒婷诗集
45、张抗抗散文集
46、王蒙散文集
47、赵丽宏散文
48、冯骥才散文集
49、刘墉散文
50、铁凝散文集
51、宗璞散文
52、董桥散文集
53、徐霞客游记
55、迟子建散文
56、池莉散文集
57、张中行散文
58、茅盾散文
59、苏雪林散文
60、辛弃疾诗词
61、李清照诗词
62、秦牧散文
63、张悦然散文
64、柯灵散文集
65、杨莹散文集
66、萧红散文集
67、丁玲散文
68、耿林莽散文诗集
69、简贞散文集
70、杏林子散文集
71、孙犁散文
73、罗兰散文
74、林文月散文集
75、朱天文散文
76、许地山散文
77、朱湘作品
78、苏雪林散文集
79、韩小惠散文集
80、林徽因散文
81、台静农散文
82、汪曾祺散文集
83、林海音散文
84、叶灵凤散文
85、何其芳散文诗歌集
86、闻一多散文诗歌
87、张悦然语录
88、刘白羽散文集
花名家散文篇二:名家散文
前言:
信息技术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当我们刚适应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的便捷,云计算时代就到来了。我们也忽然惊觉:信息技术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样它也会影响着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美国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基础教育版)对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做了展望。他们认为未来的一年,学生的学习将实现云计算与移动学习,这就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教师该如何应对?“技术改变教学——语文篇”就从围绕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难点话题和热点话题设立四个专题:“丰富资源支持下的小学名家散文的阅读教学”、“互联网开放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践”、“博客技术支持下的低年级提前读写实践”,“小学语文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这些专题涵盖小学语文的阅读、写作以及探究性学习,以及当下最热门的“微课程的设计”。每个专题,我们不仅思考技术对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以及探究性学习的支持作用,并例举一线教师的实践案例,从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位入手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希冀于这些专题,能帮助教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促使课堂教学发生真正的变革。
第一讲:丰富资源整合的名家散文教学的研究
一、名家散文的特质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1、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家散文
散文是介乎文章和文学之间的“两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它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风格多样,重在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很自然地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文体。
纵观全国各个版本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还是人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散文已成为主导类文本,而这些散文中,名家散文居多。例如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繁星》、《鸟的天堂》、老舍《母鸡》《养花》《林海》,、茅盾《天窗》、郑振铎的《燕子》、《别了,我可爱的中国》,丰子恺的《白鹅》,萧红的《祖父的园子》、《火烧云》、林海音——《迟到》《冬阳童年骆驼队》等,也有现代作家肖复兴的《捅马蜂窝》《珍珠鸟》《花边饺子》、冯骥才
的《花的勇气》、贾平凹的《太阳路》、《风筝》、梁晓声的《慈母情深》等。
这些作品之所以被选入教材,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具有独特的文化思想内涵,具有较深厚的人文背景以及深沉、含蓄、繁复、多重的审美价值,而且情感抒发表现独特,文学性特征鲜明。
2、 名家散文的特质
散文其本身的特质,每一位名家的散文也有其特点。就选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的名家散文特点在于:
(1) 以特定的时代为背景
名家散文都是作家诸多作品中沉淀下来的、意蕴隽永的作品,都是作者在一定的背景下而创作的,因此,有很强的时代的烙印。
茅盾的《天窗》是写于1928年的一篇抒情散文,他借乡下老屋房顶上的天窗,书写自己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一个孩童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但再揭开当时的时代背景,除了回忆,作品呈现的更多的是作家心灵的寄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家被迫离开武汉,到了上海,没有工作,又不便出门,生活的压抑,精神的苦闷向谁诉说!据考证,笔名“茅盾”就是在那个时候起的,“茅盾”意在“矛盾”啊!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兴许就是借助“天窗”,排解心头的苦闷,消解心灵的疾愁。
散文《养花》是老舍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写下的,因此,这篇文章在写作方式上、语言表达上,都与老舍其他时期的作品很大的差异,语言特别朴素简洁,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2)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锡庆老师所著的《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这样认为认为散文以“我”为主,在散文里,“我”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名家散文所表现的是这些作家在此景、此事中独特的思想情感,这些思想情感深邃而发人深省。
例如,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多次出现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散文作品。
人教版五年级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1980年再度到哥廷根看到街道上美丽的花,回忆起三十年前也同样看到这情景,突然领悟到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湘教版第十二册中的《神奇的丝瓜》,是季老先生89岁高龄时写下的作品。季老先生选取了最为普通的丝瓜在关键时刻,“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们疯狂地长”、“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表现出丝瓜的神奇——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观全文,怎会不悸动,悸动于季老那颗成熟的慧心能在现代社会舒展得那么细腻,更悸动于他那颗东方人特有的感悟心灵能这么巧妙地发现丝瓜生存的智慧。
(3)独特而精准的语言表达
在这些名家散文中,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独特观感,用特殊的语言表达
方式。只有细细咀嚼这些文字,我们才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观。名家散文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因为这些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思想内涵,具有较深厚的人文背景以及深沉、含蓄、繁复、多重的审美价值,而且情感抒发表现独特,文学性特征鲜明。所以阅读这些作品,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
二、名家散文教与学需要丰富资源的整合
名家散文如何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直是中小学教师关注
的焦点。无论在解读教材、教学设计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与名家散文之间存在着隔阂。
1、 学生与名家散文文本之间存在隔阂
名家散文如何教学,提高学生的素养,一直是中小学教师关注的焦点。无论在解读教材、教学设计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与名家散文之间存在着隔阂。这隔阂主要表现在:
第一:文本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储存在隔阂:
名家散文是特定时代的作家以语言文字反映社会图景或者抒发自我情感的文字作品,随着时代的更迭和社会的进步,作者生活的时空和文本所反映的时空都与学生当下展开阅读活动的时空有巨大的差异,这种时空的差异是难以弥补的。
此外,作家创作的语言文字在表意功能方面具有特殊性,有些看似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含义,学生很能从文字的形式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社会内容和情感内容。
第二,教科书的编排方式和信息内容也容易影响学生对于名家散文的感知理解。
华东师范大学董蓓菲教授在《全景搜索一美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评价》一书中提到美国语文教科书的单元编写由时代故事、课文、练习三大部分组成。教科书以其丰富的文本教学资源保证了信息的传递,保证了学生对于充足文本教学资源的获得,为学生从各方面切入去寻找适合自我个性发展的内容创造了条件。
而当前语文课本的编写体例中只注重课文内容,缺少辅助性文本资料对学生认知的引导,缺少侧重实践并科学设计的配套练习。这导致学生拿着一篇语言精准、含义深邃的散文无所适从,也无法理解,从而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效率。
因此,在教学这些名家作品时,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丰富的资源,包括视频、图片、作者背景等相关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此类文本。
2、 散文教学资源的种类
说到教学资源,教师很自然地想到直观再现的图片资源和视频资源,其实还有更多的相关的文本资源。
从资源的存在方式看,这资源可以使文本资源,可以是视频资源、图片资源, 从资源的作用而言,这些资源可以是扩展类教学资源、应用类教学资源。
(1)扩展类教学资源:对名家散文的文本内容的扩展与延伸,是对学生知识视野的建构。它包括纵向历史资料和横向类比材料。
纵向的历史资料是与名家散文相关的、包括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相关的资源,这是对名家散文的有益补充,学生通过对与散文文本所涉及内容的全方位的整体了解,更全面地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同时,在纵向的延伸中,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语文教材文本以外的其他知识,形成丰富多样的知识储备也是个人持续发展的优势。
如人教版四年级的有一篇散文是丰子恺散文《白鹅》,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就需要提供丰子恺的生平,让学生初步了解丰子恺此人,了解他在绘画、文学上的造诣。同时要提供《白鹅》的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了解丰子恺写此文的真正用意。
创作背景:《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
外一座荒村里建起了沙坪小屋。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那房子和如今的房子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唯一的优点就是有一个庭院:用竹篱围起来,约二十方丈土地。房屋占其中的六方丈,坐落在西北角。房间的安排没说的,很实用,因为那又是爸爸亲自设计的。(选自《我的父亲丰子恺》
阅读几段文字后,学生对沙坪小屋有了认识,同时也会产生疑问:丰子恺先生在沙坪小屋中养了鸡鸭狗鹅,为什么独独对白鹅描写得如此逼真、传神?作者写白鹅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这些教学资源都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家的写作用意,理解文本的意蕴。
所以这些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系统思考,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2)横向类比材料,就是与名家散文有共同之处的资源,通过比较、迁移,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提高对同类文本解读的能力的材料。例如,阅读季羡林的散文《神奇的丝瓜》后,再推荐季羡林同时期的作品《槐花》,让学生了解季羡林同一时期的作品特征;阅读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再推荐一篇《母鸡》,让学生体会老舍语言中的京味。
应用类教学资源:联通学生内在认知与外在的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将认知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名家散文一般都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而这人文精神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因此教师需要提供教学资源,使学生将认知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对此有新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人教版小学第八册教材中有一篇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最后一句“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点明了中心。为了理解这句话蕴含的意义,不仅要从象征角度去剖析,更要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而让学生有新的理解与感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老师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例举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如古代的思想家庄子孔子,诗人李白杜甫,小说家曹雪芹吴承恩,现代的文学家鲁迅老舍,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霍金,让学生感受他们因为杰出的贡献证明自己的存在,使我们永远记住了他们。
花名家散文篇三:名家散文精选
为了广大读者的学习和阅读,散文在线选取了一部分名家散文精选的作品,给大家提供学习。因为在选取过程中,有的名家文章不够齐全,敬请谅解,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看见有遗漏的,请告知我们的管理员或是放在文章的评论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