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镇漩口中学被撕裂的教学楼依然疼痛地挺立着,保持着举世震惊那一刻的姿势,稚嫩的身体在钢筋混凝土面前脆弱得可怕。 仍在施工的都汶路依然遭遇着山上飞石的打击,工人们在山脚一块块地用石块垒砌防护墙。崇山峻岭,漫漫公路。人类何其无力。
散落在无数山腰、山顶上的重建房屋如同是大自然的点缀――渺小。其实,“渺小”是难以形容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的。
深重的灾难虽然让人脆弱、无力、渺小,但这只是人在某个特定时刻的无奈。
地震后第一时间,灾区的人们几乎悲痛到无力;地震后不同时间段,我们却惊喜地看到燃烧在灾区人身上的希望;地震一年,我们分明感到,在废墟上建起的那一幢幢新房无限的力量。
力量是可以传递的,我们振奋。然而在表达灾区人不易显露的、蕴藏在心底深处的坚强与乐观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慨“文字的苍白”。一年来,无论有多少媒体人花了多少精力制作了多少画面、图片和文字,都难以全面而精确地传达灾区人的精神。我们亦如是,尽管我们已经穷尽全力在表达。
灾区人的坚强乐观不仅仅在那些重建家园的标语上,不仅仅在那些看得见的片片新房上,也不仅仅在那些被毁坏又重建的公路、大桥和高楼上,而在于他们平凡的生活中。他们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依然烧柴做饭,他们依然关心粮食和蔬菜,他们依然生儿育女。他们劳作时滴下的汗珠,他们酒足饭饱后的惬意,他们逗小孩玩的喜悦,他们对来年收入的期待……一切皆是精神。
灾难过后的平凡生活,更显弥足珍贵。地震改变了山河,也改变了许多家庭。地震可以夺走他们的生命,但夺不走他们的生活。他们依然炊烟袅袅,他们依然欣欣向荣。
漫山遍野上、大河小溪边、果树庄稼旁,这广袤的大地上,有无数强劲跳动的脉搏,他们生生不息,他们何其伟大。
他们从不觉得自己伟大,也不懂得炫耀自己的坚强与乐观。他们几乎不说“生活”两个字,他们也不会像诗人、作家那样理解“生活”。他们不过是身体力行地、朴实地诠释生活而已。
我们试图奋力书写灾区人的坚强、乐观、希望。我们虽仅能在千万的故事中选取一二,略作记录,即使记录也是难的,如同要记录满山遍野的一草一木,但我们希望能传达出灾区人身上难以诉说的力量。
那便是生命的力量,生活的力量。
编辑/邱祥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