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登基后创新“站朝”。这项创新改变了会风会纪。 在宋代以前,级别够高的大臣在朝堂上还是有座位的。譬如,东汉末年,曹操上朝时,汉献帝就要给他看座;东晋的第一任皇帝司马睿登基时,就拉着丞相王导与他同坐。虽然这些事都发生在臣强君弱的特定时期,但,即使到了隋唐时期,宰相在朝堂上,依然是有座位坐,有茶水喝的。
野史说,赵匡胤正式登基的第二天,在朝堂上与宰相范质、王溥等大臣坐着议事,当范质、王溥等奏事时,赵匡胤说:我的眼睛花了,把你们的奏折拿近来一点吧。待范质等起身递上奏折,再回身想坐下时,发现座椅已无踪影。从此以后,宰相在朝堂上就再也没有座位了。这种说法不可信,从赵匡胤的一贯表现来看,还不至于玩这样幼稚园式的小把戏。实际情况是,范质是前朝的顾命大臣,不是当朝的嫡系部队,宰相当得不踏实。因此,主动提出上朝不设座、不喝茶,赵匡胤也乐得顺水推舟。没了座位,“站朝”就成为以后的惯例了。
创新出了“站朝”以后,朝堂上就只有宋太祖一个人坐着,既凸显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大大改善了开会风气,提高了办事效率。但不久后,赵匡胤又发现了新问题。
一日早朝,赵匡胤在听取大臣奏事时,发现朝堂两侧有不少官员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赵匡胤心里很不爽。苦思冥想后,一项新的创新计划横空出世――他发明了宋朝特有的官帽“长帽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外面用布帛装饰的帽翎)。赵匡胤令掌管服装的官员,把长翎加在官员们幞头纱帽的两边。戴上这种帽子以后,行走极不方便,一不小心,帽子就会歪了,甚至掉了。如此一来,官员们想和旁边的人嘀咕就困难了,更别说交头接耳了。因为官员们不但要担心帽子歪了、掉了,还要时时担心长长的铁帽翅,别把别人给刺着了。从此,大臣们在朝堂上再也不敢随便交谈了。
大臣们为了在上朝时保持帽子的平衡性,平时在家里经常练习,久而久之,就养成特定的走路习惯。
很多年后的一天,宰相寇准打扮成读书人的模样微服私访。途遇一老翁,便上前施礼交谈,老翁对寇准甚为卑恭。寇准很奇怪,问:“老丈,我乃一穷书生,你为何如此卑恭?”老翁答:“切勿诓我,你是官爷!”寇准又问:“你是如何识得?”老翁答:“你方才经过窄巷,侧身左顾右盼,生怕碰掉了你的帽子,不是长年戴长翅帽的官爷,哪里会有这种习惯动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