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往事如昔,《图书情报工作》已经走过了55年的发展历程,在编辑部和杂志社一代代同仁的不懈努力下,期刊坚持改革创新,密切结合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实践,组织学术研究,开展理论探讨,传播学术思想,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专业人才。期刊自身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业内最具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是我国图书情报界,乃至整个学术界期刊出版改革的楷模。回顾期刊的发展历程,可谓一路挑战,一路创新,一路收获,许多经验值得总结,尤其是以下三点,应该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发扬光大。
1 创新的理念为期刊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期刊诞生以来,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编辑部(杂志社)始终坚持以理念创新带动机制创新,以机制创新促进工作创新,开拓进取,结合国家和业内各方面的发展,坚持走改革之路,勇于尝试新的办刊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出版形式,勇当学术出版领域改革的排头兵。就出版周期而言,从季刊到双月刊,从双月刊再到月刊,2009年起,又进一步缩短了刊期,成为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内第一种半月刊。为顺应网络出版的新趋势,2007年12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图书情报工作网刊》正式面世,从而开创了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期刊数字出版的先河,再次体现出杂志社“传承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
通过几十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弘扬学术精神、推动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确立了“首创、前瞻、传承、创新、品牌、特色”的办刊风格。通过栏目设置的调整,体现不同时期的特色,突出不同时代的亮点,打造国际品牌,促进期刊发展。从封面设计、栏目策划、组稿方式、出版周期、出版形式、宣传推广到市场营销等,多年来始终以创新的理念和新颖的模式引领业内的发展。
2 多样化的运营模式使期刊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学术期刊出版面临着从“事业型”单位向“企业型”单位转型的压力。为此,期刊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转型,创新经营思路和办刊模式,千方百计开拓经营渠道。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开发广告业务,拓展期刊市场。每年组织召开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讨会,既推进了学术研究的发展,扩大了学术交流渠道,又增加了期刊的知名度,增强了作者与编者的联系,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发行收入、版面费收入、广告收入、研究会收入和录排收入等,多途径开发经费来源。为促进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多出优秀成果,杂志社对稿件资源进行深入开发,除正刊和增刊之外,还与相关出版社合作实施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丛书出版计划。自2009年下半年起设立“《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出版基金项目”,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促进期刊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运营模式和出版形式,走出了一条多样化出版运营的发展之路,使期刊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3 注重编辑出版质量打造优秀期刊品牌形象
多年以来,杂志社密切关注学科发展态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精心策划选题,积极组织高质量稿件,从内容、编排、印刷等各个环节强化稿件质量管理,严把质量关,不断提升期刊的整体质量,树立期刊的品牌形象,打造精品期刊。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岗位职责,优化稿件审理和编辑流程,坚持同行评审的审稿制度,实行稿件前期和后期质量控制等,提高编辑出版工作效率,保证期刊出版的质量与时效。
在期刊内容建设方面,坚持由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构成的编委会对期刊的发展进行学术把关,充分发挥专家的学术优势,有效地保证了选题的针对性和及时性,促进了论文质量的提高。围绕各个时期业内面临的涉及事业发展的核心和热点学术问题,组织编委及业内专家提出“专题”的选题计划,并为专题组稿或撰稿,努力将各主要专题做成业内颇具影响的品牌栏目。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数字化和网络化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不断变化的作者队伍、读者需求和网络信息环境,都对期刊的出版提出了更高要求,期刊的发展面临更多、更新和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在此,衷心希望杂志社和相关管理部门认真总结数十年期刊发展的成功经验,继续坚持改革创新,不畏困难,与时俱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提升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水平,促进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